胡夢華
摘? 要:小學低段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差、依賴性強等特征,再加上體育課大部分是在室外,干擾因素很多,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此外,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好奇性都很強,對于有競爭性、趣味性的內容,他們的參與度也高,然而,興趣很難持久,他們也會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基于此,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選擇新穎獨特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高效課堂。本文重點闡述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以期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段;體育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加強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更加親近,從而調節課堂的學習氣氛。生活化教學是以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為基礎,在課堂上展開教學任務。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不僅能夠讓學生輕松地理解所學知識,而且還有利于教師展開教學任務,便于管理和教學。小學生正處于最活潑最具想象力的成長階段,對任何事情都有著足夠的好奇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來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娛樂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活潑天性,營造一種生活化和娛樂化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親身參與,與學生一起娛樂,親自示范具有趣味性質的游戲,吸引小學生參與其中。
一、小學低段體育教學課堂與業余鍛煉理念生活化研究
生活中的體育不僅是學習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體育學習的一種意愿,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增強自身體質。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育課外鍛煉相結合,以體育教材為切入點,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學習體育知識,在課外生活中享受體育的樂趣,在一定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和課余鍛煉就是對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將現實課堂作為應用的條件,將學生的鍛煉作為最終的落腳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小學低段體育教學目標的構建。例如,為體現體育教學中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將生活中的勞務過程編制成一個體育游戲――拖地游戲。在進行課堂教學中,不會涉及任何體育器械的使用,通過一種生活化的場景模仿進行層層遞進,借助“運動―洗拖把、勞動拖地、游戲―拖地比賽”等環節進行情境的設置,這樣不僅教會了學生使用拖把的正確方法,還訓練了學生模仿、觀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到了樂趣,教學生學會自理、愛上勞動,也體現了整節課程生活即教育的設計理念,使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小學低段體育教學活動與鍛煉形式生活化研究
教師在小學低段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雙向互動中,師生之間是一種動,而非靜止的,動就有利于學生主動的參與、積極的進取、不斷探索學習體育知識,構建自身對體育知識的認知,從而提升整個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處于特定的場景,對生活知識重新演繹,重新再現生活,在實際的體育鍛煉中感知生活、體驗生活,進而獲取體育新技能,在學生的思想中滲透終身體育的思想。體育教學課堂以及體育課余訓練,都要圍繞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將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作為第一要義,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健體,最后學會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體育學習的本質性活動方式拿來。例如,由于小學體育教材不同于幼兒體育教材,它不是幼兒單純的游戲,而是通過游戲的設計要進行體育項目諸如跑、跳、投等技巧的訓練,在游戲設計時要巧妙,不能喧賓奪主,采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游戲項目,讓學生自發地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跑跳運動。
三、小學低段體育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生活化研究
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注重規范性,要求隊列練習整齊劃一,游戲方式集會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嚴重挫傷了一些學生的體育情感。當前,在體育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在傳統的傳授教學方法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的全面性,面向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生活化教學方法以玩為切入口,在玩的過程中,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其樂無窮。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投擲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張報紙,上課時老師親切地問:“同學們,你們見過什么會飛嗎?那么,請你用報紙折一折。”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有的學生說:“我要折一架性能最好的戰斗機,讓它飛翔在祖國的藍天上,保衛我們美好的家園。”有的學生說:“我要折一只和平鴿,代表我們人類的美好愿望,讓世界充滿愛。”有的學生說:“我要折一只小小鳥,帶著我們的理想自由自在地飛翔。”同學們自由自在地玩,是多么快樂!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多么豐富,個性是多么張揚!
總而言之,生活化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輕松的生活氛圍中接受體育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傳統意義上嚴肅的課堂變得更加輕松、自然,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孫鵬,王書棟.論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四川體育科學,2005(12):108-110.
[3]于素梅.走進新課標落實教學建議[J].中國學校體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