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曉霞
(晉城市人民醫院血液科 山西 晉城 04802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血液系統疾病,主要是由髓系造血干細胞出現惡性克隆性病變,導致細胞出現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及凋亡受阻等情況,并蓄積在了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進而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經調查研究得知,AML 多發于中老年群體,而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變化,該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患病人數也不斷增多[1]。近些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AML 的方法也不斷發生變化,其中,預激方案便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應用效果相對有效[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 例老年AML 患者為例,就其應用地西他濱聯合預激方案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探討,報告如下。
選取2016 年3 月—2019 年5 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70 例老年AML 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5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齡60~82 歲,平均(68.27±4.26)歲;14 例存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病史,21 例無MDS 病史;根據法、美、英協作組(FAB)標準進行分型:M2 型15 例,M4 型4 例,M5 型13 例,M6 型3 例。觀察組中,男24 例,女11例;年齡62~81 歲,平均(68.35±4.33)歲;15 例有MDS 病史,20 例無MDS 病史;FAB 分型:M2 型16 例,M4 型5 例,M5 型12 例,M6 型2 例。所有患者經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貧血、出血及感染等癥狀,經骨髓形態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檢驗,均符合WHO(2008)造血及淋巴組織腫瘤分類標準中AML 的診斷標準。患者均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存在惡性腫瘤、腎功能衰竭、呼吸系統疾病、神經功能異常,以及心腦血管等嚴重臟器病變等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
待患者入院后,首先對其展開心率、血壓以及血常規等臨床檢查,明確其病情。隨后,將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效果、需注意的相關事項等,詳細講解給患者聽,消除其疑慮。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需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監測,以免身體不適。
對照組患者采用CAG 預激方案進行治療,操作如下:①在100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7mg/m2/d 鹽酸阿克拉霉素進行溶解,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連續用藥8d;②同時,向患者皮下注射10mg 的阿糖胞苷,每隔12h 注射一次,連續用藥14d;③化療當日開始向患者皮下注射300μg 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每天用藥一次,連用14d(白細胞水平達到20×109/L 以上,便可停用該藥;當白細胞水平小于10×109/L 時,可恢復用藥)。
觀察組聯合應用地西他濱與預激方案進行治療,按照每日10mg/m2的劑量標準向患者靜脈滴注地西他濱,滴注時間控制在3h 以上,連續用藥5d 后采用預激方案進行治療。預激方案則與對照組相同。治療一個月為一療程,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個療程的藥物治療。
觀察并準確記錄兩組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治療后白細胞(WBC)復常時間,以及惡心嘔吐、肺部感染、腹瀉、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發生率。
其中,藥物治療效果根據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與治療標準》(第三版)進行評價:①完全緩解:中性粒細胞水平大于1.5×109/L,血小板計數為100×109/L 及以上,骨髓中原始細胞比值不超過0.05;②部分緩解:骨髓中原始細胞比值下降至5%~20%范圍內,或降低超過50%;③未緩解: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文中數據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5.71%與71.43%,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WBC 復常時間分別為(10.16±2.17)d 與(10.22±2.19)d,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WBC 復常時間為(17.24±3.58)d,相比于對照組的(14.17±2.73)d 顯著延長,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對照組為17.14%,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白血病類型,其特征表現為骨髓以及外周血中的髓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現階段,對于AML 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經調查及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疾病病毒感染、抽煙酗酒以及化學接觸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在發病初期,AML 患者會出現貧血的癥狀,嚴重時還會引起心力衰竭,除此之外,患者還會出現不規則發熱、出血以及皮膚浸潤等癥狀,經臨床血常規、骨髓象以及染色體等相關檢查,可準確診斷患者的病情。針對AML 患者,臨床主要采取化療的方式,然而,由于患者體征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探尋出更為科學可靠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3]。
通過應用地西他濱聯合預激方案對觀察組老年AML 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該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效果明顯。雖然治療后WBC(白細胞)復常時間高于對照組,但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不良反應可控。這是因為在預激方案中,采用的鹽酸阿克拉霉素親脂性好,對核酸的形成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當靜脈注射以后,然后被機體迅速吸收,進入到細胞內部,并且還可維持比較高的血藥濃度;阿糖胞苷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其主要通過抑制DNA 多聚酶而發揮效用,對AML 可起到較為理想的療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對粒系造血祖細胞(CFU-C)的增殖及分化產生促進作用,可誘導和促進病變細胞從有絲分裂G0 期進入細胞增殖S期,具有化療增敏作用。而作為一種天然脫氧胞苷類似物,地西他濱能夠與DNA 甲基轉移酶特異性結合,從而競爭性抑制該酶活性,降低DNA 甲基化水平,促進癌細胞分化和凋亡。Qin 等[4]體外研究表明,地西他濱和阿糖胞苷2 種藥物在人白血病細胞中有結合情況,并發現2 藥聯合應用對體外四種白細胞細胞系的凋亡具有協同作用,且地西他濱在去甲基化同時增強阿糖胞苷對細胞毒化作用[5]。故通過在預激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地西他濱,可進步增強療效,改善患者的病癥,并且還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用藥安全性,積極改善老年AML 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通過聯合應用地西他濱與預激方案對老年AML患者進行治療,可獲得一定療效,雖然WBC 的復常時間有所延長,但未見明顯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