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頻 徐虎斌(通訊作者) 黃龍 涂建成 張伯
(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普外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臨床中,胃癌作為當前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很高,對于早期的患者,需要給予針對性的手術治療。通過開腹手術方法的使用,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而且手術中的操作空間大,可以降低手術的難度,但是,在傳統的開腹手術中,存在著手術創傷大以及術后并發癥多的問題,這種現象會降低胃癌治療效果。而且,外科手術作為胃癌綜合治療的關鍵,醫生需要按照胃癌癥狀的特點,遵循手術安全性及腫瘤根治的原則,并根據以往的治療經驗,確定腹腔鏡胃癌防治方案,以更好的提高癥狀的根治目的。通過腹腔鏡手術方法的使用,對手術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不僅可以完全去除病灶,而且也可以避免患者術后不良現象的出現,減小患者的胃損傷,并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中,分析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胃癌的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擇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12 月的84 例患者。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符合胃癌診斷標準;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排除手術禁忌患者;排除精神異常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2 例。其中觀察組男22 例,女20 例,年齡42~73 歲,平均年齡(52.10±1.36)歲,對照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44~72 歲,平均年齡(53.01±1.0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手術方法,醫生嚴格按照手術規范進行治療。
觀察組為腹腔鏡方法,方法如下:第一,擇患者肚臍以下3cm 的位置縱向切口,切口長度為1.5cm,并建立氣腹(控制器負壓力在13~16mmHg 之間)。第二,醫生需要利用腹腔鏡探查腹腔情況,并將左上腹的操作孔設置為主要操作孔,之后利用超聲刀游離處理橫結腸,清理患者淋巴。第三,在對患者的十二指腸進行理斷處理中,需要上翻胃體,之后清潔患者的第七組、第九組的淋巴。第四,切除患者的胃后血管及段血管,斷離胃體的位置需要距離腫瘤5cm 以上,并建立與患者身體溫和的消化道。第五,將1g 氟尿嘧啶中加入2000mL 的蒸餾水,浸泡20min 之后留置雙套管,之后關閉腹腔切口完成手術[2]。腹腔鏡手術方法一般包括:第一,完全腹腔鏡手術方法,對于這種方法,存在著手術操作難度大以及操作時間長的問題,要求醫生具備專業性的技術操作能力;第二,在手輔助腹腔鏡治療中,通常要在患者的腹部切小口,將手伸入到腹腔之中,該種方法可以降低手術的操作難度,而且也可以縮短手術時間,但是,這種手術方法的使用相對有限;第三,腹腔鏡輔助胃癌手術。對于該種手術方法,通常是在完善腹腔鏡下游離、淋巴清潔后,通過腹腔鏡手術的方法,進行切口端的淋巴處理,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手術效果,降低患者的費用支出。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治療效果分為[3]:顯效:術后經過病理檢查證實胃癌病灶完全清除,術后12 個月后無復發現象;有效,病灶清除占總數量的80%以上,術后6 個月的病發率在30%以上;無效,術后與術前無顯著差異。總有效=(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均經SPSS20.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進行評價,觀察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都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在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例)
胃癌作為臨床中病發率較高的癌癥,其發病機制相對復雜,患者出現這種癥狀與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不良飲食等存在關聯,在具體的治療中,通常會選擇開腹手術的方法,通過切除病灶以及周圍淋巴的方法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傳統手術治療中,存在著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的問題,如胃癌手術的創傷性較大,而且手術操作困難,患者的術后效果較差。在腹腔鏡手術治療中,可以避免患者出現應激反應問題,而且也可以為醫生提供清晰的事業以及精細化的操作環境,提升胃癌的治療效果[4]。
在臨床醫學發展的背景下,通過腹腔鏡根治術的運用,可以利用腹壁打孔的方法進行手術治療。該種手術模式的優勢如下:
第一,手術創傷性小,而且可以降低患者治療中的痛苦。第二,醫生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清晰的觀察到患者胃部的狀態,通過精準定位以及精準操作等,提高患者手術中的各項指標。第三,在淋巴結清掃中,腹部切除可以清晰的觀察到解剖周圍的結構,醫生根據淋巴結成像進行徹底清除。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淋巴清除數為(46.25±1.24)枚,對照組淋巴清除數為(45.82±1.05)枚,結果對比中并未發現兩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腹腔鏡根治術的非接觸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常規手術中不良癥狀的出現。第四,腹腔鏡超聲刀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而且也具體的手術治療中,通過扎接方法的使用,可以降低對腫瘤組織的壓迫,并做好切口的保護,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進行分析,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175.21±1.95)mL 顯著低于對照組(237.15±1.78)mL,差異顯著(P<0.05)。第五,根據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方法,在具體的手術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發現,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2%,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P<0.05)[5]。
應該注意的是,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需要明確以下注意事項:第一,淋巴結清掃。在胃癌根治中,腹腔鏡胃癌中的淋巴清掃分為D1 及D2,通過胃癌腹腔鏡根治術的處理,可以完全清除淋巴,但是,淋巴結的清理難度較大。在胃癌淋巴結清除中,至少清除15 枚才可以徹底消除。通過腹腔鏡手術方法的落實,可以更好的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而且患者的生存周期明顯延長。第二,手術切口種植,結合臨床手術的操作狀況,胃癌根治術中,是否會促進腫瘤細胞擴散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傳統的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治療的轉移率基本一致,如果在手術中若出現穿刺孔的現象,會降低腫瘤細胞的轉移及發生率,所以,在具體的手術操作中,手術人員一定要避免過度牽拉胃部組織的問題,以避免腫瘤細胞的脫落,增強手術治療的總有效性。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一定要注意手術的安全性,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手術后的并發癥,通常情況下,在腹腔胃癌根治術的并發癥預防中應該做到:第一,腹腔鏡手術作為胃腸外科廣泛運用的技術,需要醫生在具體的手術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手術時合理選擇手術入路,并按照根治以及無瘤清除淋巴的原則,細化手術治療方案,而且,手術人員需要注重外科手術的操作原則,對于手術中組織暴露以及血管的部位進行全面處理,避免不良清除問題對手術造成的影響。第二,在腹腔鏡手術中,對于高危患者,需要明確并發癥的預防方法,如,針對高齡患者,患者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并發癥;針對貧血、低蛋白血癥的患者,在手術之前需要仔細調整手術方案,以便降低手術中并發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通過腹腔鏡根治術治療胃癌患者,可以提高癥狀治療的總有效率,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以往治療中的臨床指標,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避免患者治療周期延長問題的出現,而且也可以降低患者的并發概率,有效提升治療優勢。也就是說,在胃癌根治術中,通過腹腔鏡根治方法的落實,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滿足胃癌癥狀的根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