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超 鄭煜凱 黃燦霞 植耀煒 李方義 何志捷(通訊作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伴有危險度高、病情進展快等特點,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患者容易發生凝血功能障礙,而實施一項有效的措施較為重要[1]。因此,本次對血栓彈力圖進行分析,見下文。
收取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為本文對象,納入標準:①均伴有輸血適應證,②患者均符合消化道大出血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慢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癥,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觀察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21~60 歲,30 例患者平均年齡(41.27±1.26)歲。對照組:男21 例、女9 例;年齡21~61 歲內,30 例患者平均年齡(41.17±1.27)歲。兩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般資料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凝血功能檢測方式。
在患者輸血前、輸血后24 小時實施凝血功能檢測,采用本院提供的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應用散射比濁方式,采用血凝試管抽取2mL 靜脈血送檢,將標本放置在離心機內,1000rpm 離心10分鐘,根據操作規程對患者實施凝血功能檢測,在4 小時內完成。
1.2.2 觀察組:實施血栓彈力圖方式。
在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基礎上,對患者使用血栓彈力圖,采用血栓彈力圖儀,將裝載普通杯放置在通道上,采用1mL 的移液器取全血標本1mL,在試劑管內顛倒混勻,放置4min 激活血液,再將氯化鈣試劑放置在普通杯底,激活完畢后,將其放置在普通杯內,然后移動直至測試位置,實施檢測[3]。
兩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指標、新鮮冰凍血漿(FFP)、冷沉淀(Cryo)、懸浮紅細胞(RBC),冷沉淀血漿(CP)指標、反應時間(R)、血塊形成時間(K)、最大振幅(MA)指標。
SPSS22.0 統計學軟件實施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PT(11.68±2.31)s、TT(17.21±3.17)s、APTT 指標(30.81±4.21)s 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PT、TT、APTT 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PT、TT、APTT 指標對比(,s)
觀 察 組RBC(3.41±0.67)U、CP(35.51±4.61)U、CRYO(29.12±7.14)U、FFP 指標(484.51±96.11)ml 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RBC、CP、CRYO、FFP 指標對比()

表2 兩組RBC、CP、CRYO、FFP 指標對比()
觀察組輸血后24h 的R(5.61±1.36)min、K(2.91±0.71)min、MA指標(57.01±10.12)min和輸血前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輸血前后指標對比(,min)

表3 觀察組輸血前后指標對比(,min)
據相關研究顯示,消化道大出血發生率不斷增加,患者均伴有危險度高、病情進展快等特點,當患者迅速失血量>全身總體血量的25%時,患者會產生休克情況[4-6],若無法為患者補充血容量,對失血情況進行控制,容易導致患者血小板、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從而導致患者發生凝血功能障礙情況,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則容易導致死亡情況發生。而通過在患者輸血管理過程中采用一項有效的方式,能對凝血功異常情況進行改善[7-10]。血栓彈力圖是采用血栓彈力儀器描繪出的曲線,能體現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功能、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等多個方面情況,對每位患者凝血情況實施監測,從而反映患者凝血情況,能對患者輸血或者出血可能性進行評估,并指導患者采用凝血纖溶藥物[11]。同時血栓彈力圖還能對血凝塊形成詳細了解,對每位患者凝血全過程反映,在指導患者臨床用血方面具有諸多優勢,能為患者血制品合理使用提供依據,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能緩解臨床用血的緊張情況,將其應用在輸血管理中,能使輸血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12]。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PT、TT、APTT 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RBC(3.41±0.67)U、CP(35.51±4.61)U、CRYO(29.12±7.14)U、FFP 指標(484.51±96.11)mL 與對照組具有差異(P<0.05);觀察組輸血后24h 的R(5.61±1.36)min、K(2.91±0.71)min、MA 指標(57.01±10.12)min 和輸血前具有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輸血管理中采取血栓彈力圖,取得顯著效果,能顯著改善凝血功能,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