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璐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浮動抵押是抵押人將現有以及將有的財產一并抵押給債權人的制度,等到可以就抵押物實現抵押權時,債務人就實現權利時所有的財產,就當時的全部財產進行抵押的一種抵押制度。作為一種特殊的抵押擔保制度的存在,浮動抵押將抵押人和抵押權人以及不特定的第三人之間設立了不同于一般擔保的權利義務關系,使其與一般的擔保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根據民法典對浮動抵押制度的相關規定,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學者的觀點,浮動抵押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浮動抵押主體邊界的寬泛性
作為浮動抵押的主體,民法典對其做出來嚴格的規定,對其主體的規定界限分明,判斷標準明晰。《民法典》中規定了作為浮動抵押的主體有三類,這三類主體分別為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作為其中的主體之一企業,其中企業的范圍既包含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也包括了非法人企業。其中的個體工商戶的范圍是指符合《個體工商戶條例》第 2 條第 1 款規定的公民為個體工商戶。其中的農戶,主要是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 55 條、第 56 條中規定的農村承包經營戶。這三類主體界定明晰且寬泛,民法典對浮動抵押的規定相對明晰清楚,有且僅限于這三類主體,對于浮動抵押主體邊界規定較之寬泛。
除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這三類主體之外的主體,如自然人、國家地方行政機關以及非從事生產經營的社會團體等主體,這些主體均不在浮動抵押主體的規定范圍內,所以不可以作為設立浮動抵押的主體進行適用。
2.浮動抵押客體邊界具有限定性
從浮動抵押的客體邊界的角度來劃分也具有一定的限定性,浮動抵押一般分為兩種:一是抵押人將其資產的某一類或某幾類作為擔保進行抵押,這種情況也稱為部分的浮動抵押擔保。二是浮動抵押人用其全部的資產作為整體來進行抵押,這種抵押的情形也稱總體的浮動抵押。《民法典》中對于浮動抵押的客體的規定是有限的,客體的范圍相對較窄,情況也限于以上分析的兩種情形,其中的抵押的范圍也限于目前所有以及將來會取得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因此其浮動抵押在性質上為部分浮動抵押。
3.抵押權標的價值的變動性
在將抵押物抵押期間,抵押人用作浮動抵押的動產的狀態是浮動的和不確定的。只有當抵押財產結晶時,即當實現浮動抵押財產的確定事由發生的時候,此時的抵押財產即被特定化,將被作為抵押物予以實現。例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發生了在事前約定好的實現抵押權的事由時,或者發生了債務人在抵押期間沒能實現到期債務時。那么此時,浮動抵押的形式就會向一般抵押的形式轉化,適用一般抵押的相關要求,那么此時抵押的財產在抵押人手中在未經過抵押權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得隨意進行處置。
在浮動抵押中,資產抵押是浮動的、不確定的,這也是浮動抵押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重點討論的對象。浮動抵押可以由權利資產、現金資產、非流動性資產轉化為庫存等商品資產,反之亦然。企業在其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抵押權人有權將抵押物正常的交易出售進行處分,這樣第三方會通過合理交易獲得抵押物的所有權,那么交易出的抵押物的抵押權會因為交易行為所有權的消失而消滅,即不屬于抵押物的范圍。但是如果抵押人通過正常的經營活動買入或者交易新的屬于抵押的四類動產的資產,那么該資產的也將自動列為抵押人的浮動抵押物進行抵押,此時抵押權的效力就會顯著加強。
我國的浮動抵押制度的確定相對而言較晚,其具體確定是在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的181條,雖然在此之前司法實踐上也有許多相關判例的出現,但是基于我國的成文法性質,正式確立應該是在2007年《物權法》公布之后,而今公布的民法典中在三百九十六條中詳細規定了浮動抵押的法律制度。
浮動抵押制度的確立給相關的市場經營主體帶來了許多利益,同時也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其各方面的發展優勢很多,但是基于種種原因,目前來講浮動抵押擔保制度在我國的實踐發展中仍然得不到廣泛得應用,因其種種原因的局限性,浮動抵押優勢的發揮受到阻礙。
浮動抵押制度因其作為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且由于其發展的歷史較短,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基于種種情況的限制,我國浮動抵押制度在現實的操作中的適用情況并不廣泛。同時浮動抵押的因其的浮動性質、不確定性等,以上的種種原因,使其擔保能力顯得更加弱。
我國浮動抵押制度的客體在范圍上,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僅限于動產。因此我國的浮動抵押在概念上也稱其為動產浮動抵押。而現如今的公司企業是由各式各樣的資產狀態來構成的,其中包括各種各樣有形的或者無形的資產。而我國的物權法在這方面的規定只包括動產這一類,這樣的法律規定就將其客體的范圍縮小在了動產。這樣就使得抵押人可設定的浮動抵押標的物的財產范圍更加狹窄,這樣看來確實是浮動抵押的一個缺陷。
浮動抵押的主體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的概念相對廣泛,其中的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會導致出現財務混亂、企業監管信用差等的問題;其中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會出現以較少的資金力量撬動較大的資金杠桿的現象。同時,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可能會有幾家或者幾十家的關聯公司存在,其中關聯公司進行的交易或者經濟往來相對來講是比較復雜和無法實際監管的,這會使得抵押權人無法實際真實看清楚抵押人真實的交易情況,相關的監管措施也不完善,無法對抵押人的財務和交易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管。
設立浮動抵押的另外兩個主體為個體工商戶和農業生產經營者,這兩個主體會出現生產經營活動和生活混同在一起的情況,對其正常的生產交易行為和生活日常行為的區分沒有明確的界定,會出現難以區分的情況,所以對于該類主體的監管就會存在更高的難度。
我國的《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第二條②規定了浮動抵押的抵押人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縣級工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而公司注冊登記的部門可能是區級、市級、省級中不同的工商行政部門,但是就目前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工商信息都會進行聯網,所以如果想要調查抵押企業的工商登記信息以及該企業是否進行了抵押登記,這就會大大增加債權人了解和審查抵押人的難度。
由于浮動抵押制度的特征導致債務人可以在抵押期間自行的處分抵押標的物,這就會導致抵押的標的物的權屬是會隨時發生變化的。因為具有浮動性,所以在債權債務人設立浮動抵押的過程中并不會對抵押物逐一進行登記。即使在抵押前進行了抵押登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了交易行為,抵押物的權屬也會發生變化。這樣的話,抵押權人在結晶時對抵押物的管控就會出現困難。
除此之外,抵押人動產的權屬的確定存在不明確的現象,并非只要是屬于抵押人的貨物就一定是屬于抵押人的財產,在結晶時抵押權人需要查驗相關的單證來證明動產的權屬,這就使得會存在當抵押物結晶時,抵押人的財產的權屬不明晰的風險。
浮動抵押的擔保方式相當于信用放款的模式,貸款機構對實際的交易并沒有有效的管控,在實際上貸款機構對抵押人都是放任管理,貸款機構并沒有有效的財產監控手段。但是商人的是逐利目的,會尋求機會脫離債權人的管理控制。并且抵押人在經營過程中的相關交易的具體情況等也并不會向債權人進行公示,即使債權人要求公示,抵押人也可通過虛假交易單據等形式隱藏其真實行為,使得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高速向前發展,抵押行為越來越多,投資的行為在國際社會也日趨平常,所以擁有良好的抵押制度的管理模式對于此種現象的發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民法典》對浮動抵押制度的建立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價值意義,因此對浮動抵押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抵押制度的健全顯得格外重要。在我國目前現有的經濟環境的發展下,浮動抵押制度具有提高債務抵押人的融資擔保能力、增強對抵押人物權的有效利用等價值。為了使浮動抵押制度更好地發揮各項功能與作用,需要不斷積累金融實踐經驗,從實踐積累到理論探索,再指導實踐工作,循環反復的上升發展對其完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并且,更是在法律上,要更加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讓此制度能更好的得到保護和發展。與此同時,由于浮動抵押制度會根據其未來所獲得的資產來實現抵押的模式,所以要想更加完善健全,不僅要在法律法規上加以規范,也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抵押人的信用度來加以保障。通過營造良好的交易金融模式來提高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
注釋:
①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② 《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 180 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