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儀?張彤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是從國家層面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解讀,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的核心問題的解答。作為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吉林省長春市實驗中學(以下簡稱“長春市實驗中學”)努力尋找實踐策略,緊緊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提出3S校本體系。
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3S體系
長春市實驗中學系統梳理了關于創新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核心是創新思維。基于此,在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上提煉出創新人才三大校本核心素養:人文底蘊、創新思維、自主合作。把創新思維比作是創新人才的種子(seed),人文底蘊是種子萌發的土壤(soil),自主合作是種子萌發的陽光(sunshine)。這三大校本核心素養的協調、整合、運轉成為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校本體系,稱之為3S(seed-soil-sunshine)校本體系,簡稱3S體系。
1.3S體系根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3S體系中創新人才三大校本核心素養根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創新思維是3S體系的核心素養,來源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六大素養,每個素養的提升都離不開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底蘊是3S體系的基礎素養,來源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方面;自主合作是3S體系的必備素養,來源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兩個方面。
學校充分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框架,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以三種校本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作為關鍵點和出發點,最終指向學生創新人才的核心標識和突出表現,即問題解決能力的
形成。
2.3S體系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
人文底蘊對于人的發展來說應該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是人類、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基礎;創新思維的本質是發現事物的特點和本質,提出有創意、有價值的問題,并善于解決問題;自主合作是實現所有素養的前提,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我超越,學會合作、發展、共享、共贏。
3S體系是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基礎,重點發展人文底蘊、創新思維、自主合作三大校本核心素養,這三點也正是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征。3S體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下要豐富校本實施體系內容,與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融合,共同形成創新人才的培養范式,所以說,3S體系促進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見圖1)。
圖1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3S體系的內在聯系
二、3S體系的實踐探索
構建以校本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學校的課程規劃與設計以3S體系為核心,構建以校本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3S體系協調運行在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中都有體現。學校的課程體系既落實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又實現了創新人才的三種素養的培養。創新思維方面,學校設置思維培養類課程和學科拓展課程,著重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競賽課程,同時,開設科學拓展課程和技術拓展課程,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技術素養水平。人文底蘊方面,學校開設書香類課程、致遠類課程和語言文學類拓展課程、人文與社會類拓展課程、藝術類拓展課程、身心類拓展課程,通過多種學習和實踐活動,在開拓學生眼界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人文底蘊。自主合作方面,學校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以生涯規劃為引領,系統開設八大生涯內容,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以學習共同體為載體,開設自修類課程和整理類課程,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時間,鍛煉學生計劃、實施和總結能力;開設合作實踐類課程,以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課程體系的系統性保障了3S體系的全面落實。系統性是保證課程實施體系的內在邏輯。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大校本素養,以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為基本思想,力求在自然學科、人文學科之間找到平衡,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相結合,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協調,學科課程和德育課程相統一,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化的校本課程群。
課程體系的融合性促進3S體系的特色發展。融合性保證課程實施的豐富和特色,國家課程校本化從模塊融合、學科融合入手,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重構。模塊融合以大單元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打破教材模塊體例限制,借鑒不同版本教材的內容編排,添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教學資源,整合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學科融合指不同學科的交叉內容或本學科學習需要用到的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科融合,如開設的“華茲課堂”是政治、歷史、語文老師共同上課,以對話方式,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交流,展示教師的思考過程,這是人文底蘊、創新思維、自主合作三大校本素養的高度融合,這種融合使得核心素養的3S體系落實得更有特色。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出發點和重要依據,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科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的滲透,始終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主軸,基于標準的教學保障了核心素養落地的方向性。學校集中教研組優勢力量進行課程標準的校本化解讀,根據學習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評價,以知識內容為載體、素養提升為目的,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發展型教學主要是應用可視化認知的思維工具將思維過程和結果呈現出來,并在過程中引導和矯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發展型教學是3S體系的校本核心素養之創新思維提升的重要陣地,在思維發展型教學中,分為隱性思維顯性化、顯性思維工具化、高效思維自動化三個階段。
數據驅動的學業診斷及個性化補救學習,是指教師利用數據診斷系統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對班級或學生的薄弱知識進行個性化指導和補救訓練的一種學習反饋機制。該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教學服務,提高效率和準確率。基于診斷的個體補救包括教師精準指導、資源有效推送、學習共同體學習三個方面。數據驅動的學業診斷及個性化補救學習,是3S體系運行中的創新思維培養和自主合作能力培養的檢測與修正。
三、3S體系的保障體系
1.文化傳承與創新為3S體系提供文化內驅力
學校在長期發展中積淀形成了一種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團結、勤奮、求實、創新”作為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文化內涵,已然根植于師生內心,成為推動各項實驗改革的內驅力。
學校的辦學目標確定為“創新型高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是學校最終的走向。正是源于這種骨子里的“創新”意識,創新文化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觀念、行為。
2.教師專業發展為3S體系提供師資保障
3S體系的落實要以一支理念超前、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做保障。學校以提升教師實踐性知識為基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培養目標,建立以“課程化學習平臺”“社團化共同體平臺”“課題化研究平臺”為依托的“目標—培養—評估”一體化的培養機制,為3S體系的順利推行提供師資保障和智力支持。
課程化學習平臺緊扣3S體系的相關內容,形成實驗大講堂、高考方向研究、學術年會、微論壇等一系列教師課程化學習內容,為教師梯隊分層培訓和教師崗位分層培訓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內容。
社團化共同體平臺通過創造“發展有主張,思想有碰撞,交流有舞臺,人人做亮講”的良好環境,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師、名師骨干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各有所長的學習共同體,促進一批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成為3S體系成果實現的生力軍。
課題化研究平臺通過參與國家級、省市科研課題和校本化小課題研究,培養一批批具有研究意識、研究能力且研究成果豐富的教師專業隊伍,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策略,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注重數據診斷研究,這些都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3.綜合素質評價為3S體系明晰方向
學校在以3S體系統領下的綜合素質評價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目標明確,綜合素質評價就更為清晰可行。在綜合素質評價中,以校本行動理論為指導,以學組評價為途徑,以生成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為呈現,形成閉合式育人模式。
綜合素質校本行動理論的評價目標是促進學生個人成長與反思,修正規劃再成長。以學組為自主管理單位,對活動開展、日常規范、榮譽資源進行管理,記錄著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修養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實際表現,依據具體評價指標,及時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引導,促進學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長春市實驗中學在建校70年的歷史中,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3S校本體系,在培養“人文底蘊深厚、擁有創新思維和善于自主合作”的創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