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要:本文闡述了教師首先應該對自身行為、自身觀念、自身習慣、自身德行進行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進而推廣到對學生在行為、觀念、習慣、德行等方面上的影響。真正實現自身和學生的雙贏效果,實現“傳道”的職能。
關鍵字:教師;正身;正生;自愛;? ?愛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神圣的也是高尚的職業。“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教師的三個職能,也是教師職業的性質的體現。而這里著重把“傳道”放在第一位,可見人們對“道”的重視。而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更應該有著一種現身說法的良好的榜樣作用。
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里強調的“及”是“推廣”之意,強調的是一種尊老愛幼品質地推廣和普及,也可以延伸為一種榜樣意識和教學。而作為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知識文明的傳遞著,更需要具有榜樣意識,把優良的品質、美好的情懷推而廣之。因此,我提出教師應“正吾身以及正吾生,愛吾身以及愛吾生”,也就是說教師首先應該對自身行為、自身觀念、自身習慣、自身德行進行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進而推廣到對學生在行為、觀念、習慣、德行等方面上的影響。真正實現自身和學生的雙贏效果。
“正吾身以及正吾生”
“正吾身以及正吾生”,就是說教師首先應該端正自己,進而推及到端正學生。教師正吾身,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的兩方面去進行:第一,言行舉止;第二,習慣修養。
言行舉止就是老師言談中不說臟話、粗話;日常行為中作風正派,不做虛假之事,不搞暗箱操作;保持儀態微笑,待人接物真誠不失禮;對待學生平等、親和、大方。這些要求就是要求老師能夠先正確的對待自己日常的言行,把謙和的一面表現給學生,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一種形象,也就是榜樣作用。進而,教師的優雅的言行舉止會漸漸地內化成為學生自己心中的良好的體現,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己對自身的言行舉止的改善和效仿。這就達到了推廣和習得的效果。最后,按照心理學中的榜樣作用的規律,學生對從教師中習得的優雅的言行舉止外在的表現和應用到實處中去。
而習慣修養就是要求教師能夠保持一種好的身心習慣,杜絕不良習慣的形成。人們常常說好習慣提升人的品質和生活品味,壞習慣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層次。“習慣若自然也”,因此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培養好的習慣。而良好的修養又是一個人提升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習慣和修養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教師,作為學生日常中接觸最多的群體之一,只有先完善自身的習慣和修養,才能更好地傳道,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下面筆者舉一發生在身邊的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
蔡老師是某初中的一有經驗的社會老師,但這位老師習慣于去上課時拿著一根竹棒,然后無論是在讓大家安靜下來是還是再中間提問時,甚至在課結束時都習慣于用那竹棒敲打幾下桌子的側邊,然后再接著講話。一次,她讓學生甲上講臺給班級同學講一下絲綢之路的歷史,學生甲上講臺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蔡老師用過的竹棒敲了幾下講臺桌的側邊。
雖然用竹棒敲打桌子的側邊是蔡老師的一個習慣,但是卻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的影響了學生們。教師的習慣是一種教育行為的表征。因此,良好的習慣能夠引導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而劣的習慣不單單會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同樣,教師內在的修養,也是習慣的衍生,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如演講辯論強的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在這一方面有所修煉和創新,愛好文學的教師也會引發學生對文學的愛好。
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習慣修養,作為教師都應該是先正自身,才得而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也正是教師做到先正自身,才使得學生能夠去效仿膜拜。
“愛吾身以及愛吾生”
“愛”與“正”一樣,都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約束和完善。“愛吾身以及愛吾生”就是要求教師先能夠先自愛,熱愛自己的崗位,進而延伸到愛自己的學生。
自愛是指人在道德生活中對自己的存在、利益、權利、主體性、價值、人格和尊嚴的尊重、維護、自豪和榮譽感,它體現著一種自我維護、自我管理精神,個人責任感意識和自我定向及控制能力。[1]自愛的教師一方面能夠愛自己的身體形象(儀表美),另一方面能夠愛自己的精神形象(人格美)。前者是教師的衣著整潔得體、舉止文明禮貌,后者使教師嚴于律己、作風正派、堅守高尚的情操。[2]但是筆者認為教師的自愛不單單只是局限于自身的對身體形象(儀態美)和精神形象(人格美)的熱愛,而由于教師崗位的特殊性,教師的自愛也應該是對自我的教師崗位的熱愛,即延伸到對自我在自身崗位上發展的熱愛。
所以,總結起來教師的自愛,應該包括對自身儀態美、人格美的熱愛,更應包括對自我發展的熱愛。因此教師的“愛吾身”就是能夠在業務上努力鉆研,在教學上勇于創新,在知識的學習上與時俱進,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自愛者愛人,所謂的“愛吾身以及愛吾生”,就是要教師能夠在自愛的基礎上,推及到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學生自然包括對學生生活的幫助和引導,但是作為教師,愛學生,更應該是表現在對其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影響和塑造。筆者認為愛學生最主要應該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寬容;第二,信任和支持。
寬容,教師的寬容,是對學生的不足甚至錯誤的理解,是對學生能夠彌補不足和改正錯誤的期待和信任。但是寬容并不等于縱容,并不是等于放縱不管,而是寓無形于有形,起到感化和讓學生自我知覺的效果。從學生的內化使學生正確認識改不足和錯誤。同時,寬容,也應該注重對其的督促和牽引作用。實現愛與嚴的統一。
而作為另一個“愛生”的題中之義就是要信任和支持。信任和支持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動力,而外在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啟發人、引領人、塑造人事的不竭動力。信任和支持作用于學生就是要教師能夠對學生所做適合適當的決定認可,并且給予相關的支持和幫助,運用教師自身能夠發掘的人和物給予精神上乃至物質上的慰藉。可以說,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們對教師信任和支持的作用體會至深,其潛能不斷。
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可是說是教師愛學生的一個顯著的表現。從自愛推及到愛自己的學生,也可以說愛自己的學生也是自愛的表現,因為它實現了教師對自身發展的要求,實現了教師的人生價值。自愛、愛學生兩者的統一與融合才能真正地實現。
師之德,醒之,正之;師之德,求之,推而廣之。
正吾身以及正吾生,愛吾身以及愛吾生。
傳道者,師也。吾喜吾擇師之路。
參考書目:
[1]肖群忠,《論自愛》,載《道德與文明》,2004(4)
[2]申繼亮,《師德心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郭元祥,《教師的20項修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