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佳楠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伴隨著互聯網的產生和快速發展,互聯網讓社會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革,同時也轉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國家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也要發揮互聯網優勢,變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滿足時代要求和高校教育發展的規律,以便為社會發展提供必要動力。以往高校鋼琴教學存在著依賴傳統教育模式的情況,在培育學生學習動力和藝術創造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教師就可以進行教育模式和狀態的整體改革,以互聯網+為抓手,拓展鋼琴教育平臺,創造性開展鋼琴教育改革活動,促進信息化與現代化鋼琴教育模式的構建,為優秀鋼琴人才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互聯網+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到目前為止雖然經歷的時間很短,但是互聯網+卻已然覆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當然其中就包含了音樂教育領域。從核心本質上進行分析,互聯網+指的是把互聯網技術當作基礎設施與創新要素,推動信息科技和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確保傳統行業適應創新性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新模式,最大化減少甚至是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互聯網+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數字一體化,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走向完善;大數據迅速涌現,通信以及數據信息一躍成為重要的核心資源;虛擬與現實社會空間得以形成與拓展;創新性的機制體制業態體系逐步形成。鋼琴是世界上備受矚目的音樂演奏樂器,從產生到現在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憑借獨特的音色和藝術魅力被稱作樂器之王。鋼琴演奏也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發展與創新,相應的人們對鋼琴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進一步提升。高校鋼琴教育是培育鋼琴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互聯網+教育的發展進一步密切了互聯網平臺和高校鋼琴教育的關聯,同時也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創造了良好條件。
伴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鋼琴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鋼琴教育改革的重要形態,也成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堅持平臺。互聯網+對高校鋼琴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豐富教學資源。以往的高校鋼琴教學采用的是教師教學和學生被動聆聽的方法,把機械性的鋼琴練習作為主要內容,導致學生學習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學生接觸到的鋼琴學習方法以及知識也非常有限。隨著互聯網的融入,教師可以基于網絡平臺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接觸到大量教材與日常教學沒有涉及到的學習資源,比方說學習新的鋼琴技巧,觀看鋼琴大師的演奏視頻等等,讓學生能夠突破固有知識和技能的局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差距,養成謙遜學習的態度。二是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鋼琴這一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方面有著獨特優勢,而要充分體現鋼琴在提高學生藝術鑒賞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就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鑒賞機會。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多方面感知鋼琴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在交流分享當中碰撞藝術火花,完善學生的藝術思維品質。三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網絡具備共享性以及開放性的特征,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的存在,使得學生不必局限在單一被動性的學習當中,而是可以以網絡平臺為依托開展開放性學習,在網絡工具的支持之下解決各種各樣的學習難題,增長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
對于高校鋼琴教學來說,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之中品味音樂作品的魅力是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增強學生藝術素養的重點。如果只是憑借鋼琴教學當中,教師的理論,說明是無法讓學生對鋼琴音樂作品當中傳達的情緒情感和思想內涵進行深刻品味的,教師的教學示范也僅僅是對鋼琴演奏技巧的展示,常常無法讓學生在聆聽過程當中感知其中的內在情感。對此教師可以抓住互聯網+時代來臨帶來的機遇,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獲取豐富的教育信息,給學生營造直觀生動的鋼琴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綜合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舒曼《夢幻曲》Op.15 No.7這一經典的鋼琴音樂作品時,教師就可以在展現音樂作品時配上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片段,以便在聽覺、視覺等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活力,使得學生深入感受音樂作品營造的溫馨浪漫氣氛。在這樣的情境輔助之下,學生既能夠順利掌握其中涉及到的鋼琴知識與技巧,又能夠對音樂作品所蘊藏的思想和感情進行品味,為學生音樂理解能力與鑒賞素質的提高提供巨大助力。
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教學效果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對于高校鋼琴教學來說,要想保證鋼琴教育有效性,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成長進步平臺,就要把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互聯網+背景下鋼琴音樂教學變革的突破口。傳統單一固化的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也會讓學生出現審美疲勞,不利于學生的長久學習,也會因此讓學生喪失創造性和思維活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著眼于教學方式改革,用好互聯網+手段,體現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逐步提高鋼琴教學水平。就拿微課這一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產物來說,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鋼琴學習當中的重難點,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將微課恰當應用到不同的鋼琴教學環節,讓鋼琴教育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保證各項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例如,在教學古典鋼琴音樂時,由于在教學當中涉及到了古典音樂的諸多術語概念、背景信息、代表作、演奏風格、示范教學等內容,內容眾多且復雜,要按照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呈現了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為此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精心制作教學視頻,并上傳學習平臺,讓學生自主完成課前預習以及課后的復習任務,讓學生的鋼琴學習能夠真正打破時空限制。
互聯網+時代的鮮明特征就是互聯網平臺擁有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而這些資源能夠為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性。過去的高校鋼琴教學,其內容來源是教材內容比較單一乏味,會制約學生即興演奏能力的發展,影響學生對鋼琴音樂作品的理解。事實上鋼琴教育內容是豐富且來自多個方面的,要讓學生真正掌握鋼琴這一樂器,就需要補充大量的音樂理論和實踐技能,不斷拓展知識面,綜合提升創作能力。在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拓展創新的要求,積極收集整理優質教育資源,并將其應用到鋼琴教學當中,滿足學生對多樣化鋼琴學習信息的需要。例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建立視頻素材庫,把鋼琴大師的優秀演奏視頻收集起來并進行恰當分類,然后讓學生擁有觀摩學習的素材,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收集信息資料,讓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與豐富完備的學習資源。
高校鋼琴教學是以實踐為鮮明特征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需要我把實踐教學放在重要地位,正確把握鋼琴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以往的鋼琴教學,把關注點放在理論指導上,關注對學生鋼琴理論概念等知識的補充,導致學生缺少必要的實踐能力,也降低了學生的鋼琴演奏素質。面對學生在鋼琴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教師需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手段,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機會,用豐富多彩的鋼琴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網絡直播的產生和發展,給教師開展鋼琴實踐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機會。教師可激勵學生在鋼琴練習時,用直播方式強化和觀眾的互動交流,打造真實的鋼琴演奏情景,為學生今后的實踐表演打下基礎。在具體的教育評價環節,教師可以收集并整理學生的直播片段,實現全面打分與綜合評價,讓學生能夠認清自己在鋼琴實踐當中的優勢與不足,也讓學生在實踐練習當中找準學習目標與方向。
教師是教學的根本,同時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點,只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讓人才培育質量得到根本保證。高校鋼琴教學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在教學活動當中不只是讓學生學習鋼琴樂器,更為主要的是要培育學生即興演奏能力,提高學生實踐素質。這就要求教師有著完善化的知識技能,并進行持續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注意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落實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音樂感悟與音樂素養。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要抓好鋼琴教學,就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提高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并在學習和經驗積累當中完善綜合素質,彌補教學不足。一方面學校要為教師提供溝通學習的平臺,督促教師合理熟練應用現代教育工具,完善教師的教學專業素質,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持續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鋼琴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培育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發展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載體。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有效普及,整體的高校教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鋼琴教育的產生給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深遠影響,促進了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同時也契合新時代下的教育改革趨勢。高校在推進鋼琴教學時需要把握教育規律,對傳統的鋼琴教育模式進行優化改革,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滿足目前的鋼琴人才培養所需,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為我國音樂教育和音樂事業的長效發展提供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