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開幕,主題為“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持續遭遇逆風,面對氣候變化、地緣沖突、經濟發展不平衡、新一輪科技革命等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0名政商學各界和公民社會等利益攸關方代表圍繞“工作的未來”“健康的未來”“如何拯救地球”“超越地緣政治”“科技向善”“更公平的經濟”“更好的企業”等具有重要意義的話題展開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歡迎致辭中說:“我們不想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加敵對、更不宜居的世界?!彼粲醺骼尕P方匯聚善意和行動,共同應對全球挑戰,重塑人們的信任和信心。本屆年會上,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依然備受矚目。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總監說:“要應對任何一項挑戰,都不能缺少中國的引領作用,中國也確實發揮了這一作用?!?h3>IMF總裁稱全球經濟好轉但前景更加不確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20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2020年為3.3%,2021年為3.4%。1月31日,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過去幾個月來,全球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前景更加不確定,各國政策制定者應竭力避免增添新的不確定性,建立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以應對外部沖擊。她還說,從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到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及部分經濟體收入不平等問題的加劇,使得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談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正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將在幾周后對其經濟影響做出評估。雖然短期內疫情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但她相信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她強調,不能因流行性疾病蔓延的風險就否定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全球經濟一體化在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民眾生活等方面帶來的收益仍遠遠超出其負面影響。

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戰斗仍在持續。多位外國專家和國際機構人士認為,盡管疫情不可避免地要沖擊中國經濟發展,但長期影響有限。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稱,疫情非常令人擔憂,但在當前階段還難以評估其對全球宏觀經濟的潛在影響。疫情擴散風險已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中國政府需要繼續作出有力反應穩定市場信心?;谶^去類似案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危機是暫時的,經濟影響將得到相對遏制。德國專家表示,完全可以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信心。目前中國政府已對疫情采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整個社會力量也已被動員起來阻擊疫情的蔓延,相信目前措施的效果將會在幾周內顯現出來,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各級政府通過應對這次疫情也將大幅增加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產品投入,對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將是有益的。
1月1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布月度石油市場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前景的改善將有助于加快2020年石油需求的增長。報告稱,歐佩克上調石油需求增長預測主要反映出2020年經濟前景的改善,預計大部分需求增長將來自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據報道,歐佩克將202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測上調至122萬桶,同時還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提高至3.1%。一個月前,歐佩克及其盟友剛剛達成一項新的減產協議,每天將再減產50萬桶直至2020年3月底,從而使該聯盟的日減產規模達到約170萬桶。歐佩克加大減產力度旨在緩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去年全球石油需求已因經濟放緩產生連鎖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歐佩克在八個月里五次下調2019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不過,那些希望石油供需更趨平衡的人可能會失望。歐佩克將2020年非歐佩克日供應增長預測上調18萬桶,提高至235萬桶,理由是上調了挪威、墨西哥和圭亞那的供應增長預期。盡管下調了美國的供應增長預期,但歐佩克表示,美國、加拿大、巴西、挪威和圭亞那等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大國將在今年引領全球供應量增長。

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2月3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商業信心在2019年底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之后,2020年開年顯示逐步恢復樂觀的跡象。研究顯示,政治僵局結束、保守黨贏得選舉多數席位以及“脫歐”取得實質進展等是商業信心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對政府或將結束緊縮政策和增加投資的預期也是信心提升的重要推動力。約39%的企業認為生產率較上年將有所提高。一些企業對“脫歐”之后的法規修改問題表示擔憂,希望過渡期內英歐貿易談判予以考慮。對技能短缺的擔憂仍然存在,23%的企業表示,尋求“非管理技能人才”將成為更大挑戰。
協會首席執行官表示:“由于政治僵局已經結束,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盡管一些不確定性有所緩解,但有關未來貿易協議和監管一致性的許多問題仍然未知?!薄霸谶^渡期內為企業提供支持至關重要,我們希望政府談判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以最大程度擴大市場準入,并避免不必要的官僚主義。”

1月30日,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德銀)發布初步財報顯示,受大規模業務重組等因素影響,2019年德銀凈虧損53億歐元。2019年7月,德銀宣布大規模業務重組計劃,包括大幅縮減投行業務規模、退出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等。此外,德銀計劃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員約1.8萬人。財報顯示,2019年德銀總收入231.7億歐元,同比減少8%,非利息支出250.8億歐元,同比增加7%。其中,與業務重組有關的直接支出6.44億歐元。此外,2019年德銀裁撤全職崗位4100多個,員工總人數降至8.8萬。
德銀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澤溫表示,2019年對德銀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德銀宣布了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轉型重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已吸收70%的轉型成本。澤溫指出,2020年德銀將繼續實施轉型重組,堅持削減成本、縮減非核心業務部門資產負債表。同時,德銀將把重心轉到增長上, 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德銀首席財務官表示,今后幾年美國市場對德銀提高利潤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