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健
2019年5月27日,HBO新劇集《血疫》(The Hot Zone) 推出第一季共六集,播出后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該劇基于真實事件,講述上的是20世紀70年代在非洲首次爆發的烈性傳染病“埃博拉”與美國之間的故事,改編自理查德·普雷斯頓風靡一時的同名暢銷書。
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頓現年56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博士,1985年起擔任《紐約客》雜志特約撰稿人,師從普林斯頓大學新聞學教授、普利策獎獲得者、“創造性非虛構寫作”范式開創者約翰·麥克菲。所謂“非虛構寫作”,就是寫作必須基于事實,而且是經得起核查比對的事實,與純小說創作有著很大區別。
得益于恩師的指教,普雷斯頓擅長科學題材的非虛構寫作,1984年出版了首部天文題材小說《第一道光》,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科學寫作獎;十年后出版《血疫》,一度占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61周,并獲美國疾控中心(CDC)頒發的防疫斗士獎,成為該獎項歷史上首位非醫學專業得主。《血疫》迄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3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達300多萬冊,成為迄今為止反映病毒危害人類題材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為了創作《血疫》,普雷斯頓曾探訪肯尼亞與烏干達交界處的埃爾貢山奇塔姆洞,“埃博拉”病毒據傳最早就起源于此。在那里,普雷斯頓目睹了人類肆掠非洲的斑斑劣跡,他認為當古老非洲的自然生態遭到人類涂炭時,古老巖洞里沉睡了可能已達萬年的病毒也被喚醒。后來,普雷斯頓在《血疫》中寫道,“地球似乎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人類無休止的擴張可能將給地球生物圈帶來滅頂之災。大自然實際上是有自我平衡功能和手段的,地球免疫系統的啟動將清除人類這種地球寄生生物的侵擾,埃博拉病毒或許只是清除過程的一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任瓦姆斯將普雷斯頓稱為“令人不安的微生物吟游詩人”,稱《血疫》促使人們“將致病源作為全球威脅和潛在武器加以思考”。著名科幻作家斯蒂芬·金讀后評論說,“《血疫》是我這輩子讀過的最可怕的書!”
經過創作團隊長達20年的籌備,由福克斯電視臺(FOX)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HBO電影頻道聯合出品的電視劇《血疫》于2018年秋在加拿大和南非開始拍攝。制片人奧布斯特說,全球性傳染病正在給人類造成日趨嚴重的威脅,現在正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最佳時機。曾參與執導美劇《曼哈頓計劃》《城堡巖》的烏彭達爾擔任《血疫》第一季的導演,曾三次摘獲艾美獎的朱麗安娜·瑪格麗絲擔任主演。福克斯電視公司副總裁伯恩對瑪格麗絲的演技贊不絕口,同時稱贊烏彭達爾將《血疫》拍成了一部“能啟發觀眾對大自然產生敬畏之心的力作”。
“埃博拉”是絲狀病毒,繁殖速度極快,病毒可滲入感染者每一個細胞,直至體內臟器化為腐血再從患者七竅噴出,從而感染其密切接觸者并快速傳播。感染者的死亡率高達90%,至今尚無特別有效的治愈手段,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生物安全最高等級的第四級病毒。
2014年,就在《血疫》籌備過程中,埃博拉疫情兩次爆發,由原發地塞拉利昂、幾內亞、利比里亞等西非國家擴散至美國、西班牙等國,累計感染近兩萬人,死亡近8000人。2017年,埃博拉疫情在剛果(金)又一次爆發,奪去近2000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這兩次疫情宣布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記得CNN記者這樣形容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他們就如同受到了魔鬼最惡毒的詛咒。”我曾訪問過數位埃博拉疫情的親歷者,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詛咒,而是魔鬼對人類的屠戮。
人類自詡為主宰世界的萬物之靈,未免太過不知天高地厚,現在人類的行為是不是已經觸犯地球所能容忍的底線?正如《血疫》作者普雷斯頓所言,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是有天敵的,包括人類自己。人類若再不警醒,認真反省自己,重樹對大自然的敬畏,等待人類的將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