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當前,城商行面臨著凈利潤增幅趨緩、不良壓力較大、資本補充渠道不暢、零售業務發展緩慢、負債成本較高等制約,導致其經營發展遇到困境,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受限。貢獻利潤占比較高的公司業務轉型尤為關鍵,發展交易銀行,向輕資產模式轉型,為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成為較多城商行的選擇。城商行在交易銀行發展方面,應著重找準自身定位,增強交易服務能力,搭建豐富的交易服務場景,加大金融科技賦能。
交易銀行是城商行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選擇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也需要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城商行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主業主責、回歸本源,推動內涵式發展、實現輕資本運營,擁抱金融科技、增強服務能力。交易銀行業務具有輕資本、低風險和收益穩定等特點,與城商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較為契合。
交易銀行是城商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路徑。城商行作為區域性銀行,定位于“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尤其是發揮著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具有典型的順經濟周期性特點,區域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經營困難等因素制約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交易銀行一般是指商業銀行針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采購銷售等交易行為和交易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包括現金管理、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跨境金融等業務;發揮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是城商行回歸本源的重要措施。通過發展交易銀行,城商行能夠解決傳統金融服務中參與主體的痛點,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期限相匹配的融資服務,緩解其融資難題;還能夠借助核心企業的行業地位把控其產業鏈的風險,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客戶結構的下沉,批量服務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
交易銀行是城商行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作為城商行利潤的核心增長點,公司業務在城商行發展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從上市城商行2019年三季度報來看,城商行公司業務增長放緩,零售業務增長較快但占比仍然偏低。零售業務是城商行未來發展的大方向,需要長期積累、持之以恒。如何整合做好對公業務無疑是當前城商行需要著手解決的。交易銀行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根據企業資金流向,結合其財務端與業務端的金融需求,構建服務其上下游產業鏈的系統平臺,為企業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深化銀企協作關系,使銀行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實現銀企共同發展。通過搭建便利的交易結算平臺,整合交易職能,重塑交易模式,提升客戶體驗,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交易銀行是城商行輕資本經營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城商行凈利潤增速下降0.63%,不良率從年初的1.79%上升至2.48%,連續8個季度上升,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下降19個基點至12.51%。不良資產侵蝕、資本補充壓力較大,推動城商行降低資本消耗,向內涵式的輕型發展模式轉變,向深挖客戶需求、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轉型。交易銀行和零售業務類似具有低成本占用、低風險的特點,但較零售業務還具有客戶粘性強、規模效應等優勢。一般而言,零售業務突破負債成本較高制約的主要途徑即發展交易銀行。推動交易銀行發展,逐步實施輕型銀行轉型,以相對較少的資本投入驅動相對較大的資源,將使城商行能夠更好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部分中小銀行發展交易銀行的實踐
部分股份制銀行在客戶基礎、金融科技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優勢,專注于交易銀行業務模式創新,進一步推動公司業務轉型發展;部分城商行發揮區域和特定客戶群體等優勢,聚焦特色交易銀行建設。
一是明確戰略定位,推動專業化運營。部分中小銀行將交易銀行作為公司業務轉型的方向或戰略支撐,不斷提升交易銀行的地位;通過調整組織架構、整合交易銀行模塊、優化制度流程等大力推動交易銀行發展,以更加契合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更加貼近客戶的需求,在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增強客戶粘性,吸收低成本存款。
二是創新產品體系,優化交易模塊。不斷加強產品創新,豐富產品體系,針對不同的交易場景,推出差異化金融服務;綜合應用各類交易銀行產品,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方案,提供專屬服務;聯合第三方平臺,創新融資產品模式;積極推出線上金融產品,開辟互聯網批量獲客新模式。
在現金管理方面,不斷探索自身管理品牌,逐步由客戶需求推動的金融服務向銀行主導的綜合服務轉變,從產品、服務的競爭向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轉變,從服務大型企業向服務中小企業轉變,服務內涵強化現金管理業務與融資及其他業務的結合,服務范圍延伸到跨境金融。在貿易金融方面,更加重視對產業供應鏈的把握和風控管理,建立多主體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同供應鏈金融網絡。在跨境金融方面,圍繞客戶“走出去”“引進來”的區域和行業進行整體布局,提升針對戰略性客戶的跨境綜合服務能力。
三是發揮交易功能,探索業務模式。部分中小銀行緊扣客戶交易需求,搭建共享服務平臺,打造現金管理平臺、支付結算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等,為平臺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通過平臺間業務協作、功能協作和數據共享,促進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四流合一,重塑交易銀行模式。
深化與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合作,充分挖掘優質客戶資源潛力,聚焦重點行業,延伸產業鏈條;加大場景金融與行業金融創新力度,通過商業模式嫁接、行業平臺互聯,為每個交易節點分別提供資金融通、支付結算、財富增值等全方位、全流程、體系化、多渠道的綜合金融服務。
四是金融科技賦能,推動業務數字化發展。部分中小銀行以金融科技推動交易銀行發展,推動業務向精細化、場景化、數據化、標準化和體系化發展,深入場景觸達客戶金融需求,實現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轉型。
不斷提升線上渠道金融服務能力,與客戶內部財務系統及網銀系統實現對接,有效滿足交易類客戶賬戶管理、現金管理、轉賬收款、融資申請;不斷優化網銀、手機銀行等支付結算渠道,實現了對企業客戶日常資金和賬戶管理的全面服務;推動供應鏈金融線上化,借助區塊鏈、物聯網、云技術等技術,打通供應鏈上下游,構建智能化供應鏈金融體系,為客戶提供全供應鏈服務。
明確發展定位?加快交易銀行業務數字化轉型
當前,城商行在發展交易銀行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組織結構、客戶管理、產品創新、服務模式及科技支撐方面還需要優化和提升,需要找準自身特色定位、增強交易服務能力、搭建交易場景、加大金融科技賦能,加快向數字化轉型。
找準交易銀行發展定位,創新服務理念
應根據自身的戰略方向和已建立的業務優勢,要整合現有資源,找準發展定位,建設具有特色的交易銀行,打造自身的品牌,避免與其他類型銀行的同質化競爭;重心應放在應用層面,
要以服務好區域內客戶為重點、為中心,提供綜合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提高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可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地方公共收費平臺等現金管理與支付結算業務上挖掘和著力。
應創新交易銀行服務理念,不能停留在簡單滿足客戶需求的階段,要不斷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創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客戶群體。要以為客戶創造價值作為經營目標,圍繞客戶交易過程設計產品服務流程,把現金管理、支付結算、貿易金融等各類產品服務嵌入到客戶的業務流程,注重提升服務的質量、增值性和可獲得性;客戶在哪里,銀行就在哪里;客戶怎樣交易,銀行就怎樣服務;不是客戶找銀行,而是銀行服務適應客戶,跟隨客戶。
優化業務流程,增強交易服務能力
優化組織架構,建立全流程管理體系,打造智能化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將金融產品和服務嵌入客戶整個生產經營和交易流程中,服務好優質核心客戶,并將服務延伸至核心客戶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增加金融供給的服務面。
做強現金管理業務,滿足客戶資金分類管理、明細核算等個性化需求,提升對公賬戶管理能力,幫助客戶實現資金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管理;做大支付結算業務,打造對公支付結算領域的統一支付平臺,促進批發客戶結算性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增長;發展智能供應鏈金融,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為產業鏈上下游長尾端小微客戶提供智能供應鏈金融服務,構建良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生態;做好貿易金融和跨境金融,滿足戰略客戶的融資需求,深度服務客戶。
搭建豐富的交易服務場景,提升客戶粘性
豐富的產品體系、便捷的客戶體驗、完善的服務渠道是交易銀行提升客戶粘性的重要手段,城商行需要搭建開放、共享的生態化應用場景,實現自身、客戶、第三方系統與數據的無縫對接,增強場景服務在出行、便民、醫療、消費、教育等社會活動場景的廣泛應用,建立金融生態圈,提供超越銀行服務范疇的客戶服務。
探索自建場景,深入挖掘行業細分場景,打造屬于自身優勢的場景服務;做好嵌入場景,將產品和服務嵌入到客戶日常交易行為中,推動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為客戶交易行為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選擇好輸出場景,進一步整合生態金融參與方的專業能力,如電商、物流、信息等服務,形成一個整合的應用場景。
加強金融科技賦能,推動轉型發展
城商行應積極應用金融科技,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賦能,為交易銀行發展注入新動力;運用金融科技加強與電子商務、資產交易所、行業供應鏈服務等平臺的對接,獲取平臺客戶的資金歸集類存款;運用大數據分析增加傳統“三表”外的多維判斷,實現對交易鏈條上下游企業的“精準畫像”。
加強渠道管理、業務運營等軟實力建設,利用自身的網銀、手機銀行等電子和互聯網渠道,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實現批量化、標準化的客戶服務。推動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將不同的交易業務布置在不同的渠道上,實現產品功能靈活組合和快速上線,實現交易服務無縫對接;建立總分支行一體化的營銷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服務質量。
(作者系鄭州銀行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