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心律失常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發病的原因類型很多,且受到患者生活習慣、遺傳因素等多種情況的影響,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數量也出現了增多[1]。一些心律失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氣短、胸悶以及眩暈、心悸等情況,如果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出現持續性進展,患者容易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等癥狀,這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2]。臨床針對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常會選擇西藥,雖然可以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但是可能誘發不良反應,患者的依從性、耐受性等可能下降[3]。基于這一背景,本院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中加入穩心顆粒進行輔助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于住院治療的92 例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實驗的內容符合倫理委員會的要求,且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并讓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經心電圖檢查確診;③自愿入組且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精神功能障礙;②認知功能缺失;③電解質紊亂;④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⑤血液系統疾病;⑥肝腎功能不全;⑦本研究用藥禁忌。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及分析組,每組46 例。參照組中男25 例,女21 例;年齡46~71 歲;室性早搏24 例,房性早搏22 例。分析組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齡45~73 歲;室性早搏23 例,房性早搏2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治療,患者遵醫囑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片,60 mg/次,1 次/d;同時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患者的治療周期為1 個月。
分析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接受穩心顆粒輔助治療,25 mg/次,3 次/d,患者的治療周期為1 個月。
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的期間,醫生需要對其各項指標、體征變化等進行觀察,以便隨時調整用藥劑量、方式等。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心功能指標水平。根據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等,將其療效分成無效、控制與顯效,無效:患者的各項癥狀在治療后無任何好轉,部分患者的病情出現加重傾向;控制:患者的主要癥狀有一定程度恢復,但心電圖檢查結果等恢復不明顯,患者病情偶有發作;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其主要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正常,患者體征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控制率+顯效率。不良反應包括頭暈、上腹部不適以及胃腸道反應。心功能指標包括LVEDD、LVESD、LVEF。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參照組患者治療無效10 例,控制17 例,顯效19 例,總有效率為78.3%;分析組患者治療無效1 例,控制21 例,顯效24 例,總有效率為97.8%。分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364,P=0.004<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參照組患者治療后5 例出現頭暈,3 例出現上腹部不適,2 例出現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7%。分析組患者治療后2 例出現輕微頭暈,未見其他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分析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33,P=0.013<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分析組患者LVEDD 為(47.1±1.3)mm、LVESD 為(31.5±1.8)mm、LVEF為(57.6±2.2)%,均優于參照組的(56.2±2.3)mm、(42.4±2.7)mm、(43.8±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361、22.782、24.622,P=0.000、0.000、0.000<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心律失常是目前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等,從而造成其冠狀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粥樣硬化改變,造成心肌部位嚴重缺血[4]。一旦患者心肌部位缺血,心肌的細胞就會出現營養障礙、細胞萎縮等,細胞的纖維組織增生十分嚴重,這會導致患者心臟的泵功能不斷下降,且會影響患者心電功能,誘發心肌電興奮異常、起搏障礙等,進而引發心律失常。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癥狀發作的時候,會出現突然心悸,且癥狀存在陣發性,患者的心率會明顯加快,很多患者心率可達到160~230 次/min[5]。心律失常患者的癥狀可以持續幾秒至幾日不等,如果患者心率>200 次/min,就會造成心輸出量嚴重下降,從而誘發惡心、嘔吐、頭暈、昏厥、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反應,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會休克、猝死等。因此,針對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需要盡快控制癥狀進展,并且保證患者的治療安全。
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是最為常見且效果較好的一種方式,其中,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阿司匹林、美托洛爾等藥物都是常用種類。患者接受西藥治療后,癥狀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且患者的房室傳導時間會出現延長,從而抑制患者心臟的收縮力,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6]。但是,很多患者單純接受單純西藥治療后,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且病情容易反復發作,治療周期較長,這就導致患者對于治療用藥存在不耐受等情況。所以,醫生會選擇其他方式進行聯合治療,起到較好的輔助效果。
在我國中醫研究當中,心律失常患者可被歸入“心痛”、“胸痹”等范疇,患者的病機主要是身體出現陽虛血瘀、氣虛血瘀等,主要的治療原則應當為利濕除水、活血益氣、溫陽通脈等。穩心顆粒是一種中藥制劑,其主要藥物成分包括三七、黨參、琥珀、黃精與甘松等,有化瘀活血、養陰益氣的功效,可以對抗心律失常,并且改善患者的冠狀動脈(冠脈)供血情況,在臨床中主要被用于胸痛、胸悶、房性早搏與室性早搏等患者的治療。穩心顆粒當中的黨參性平味甘,有很好的養血益氣、生津和胃功效,且可以實現氣血雙補;黃精性平味甘,有養陰補氣、潤肺健脾的功效,也有較好的益腎效果;三七性溫味甘,有微苦性,可以化瘀活血;而琥珀性平味甘,可以起到散瘀活血、安神鎮驚、通淋利尿的功效;此外,藥物當中所含的甘松性溫甘辛,可以起到消脹開郁、止痛理氣的效果。上述藥物共用之后,可以起到養陰益氣、化瘀活血的功效,也有復脈定悸的效果。而在現代藥理學的相關研究當中,顯示穩心顆粒當中所含的黨參可以對患者血壓進行有效調節,并且有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抵抗心肌缺血的效果,也能預防患者血栓的生成,并對患者冠脈部位的供血進行有效改善,降低患者心肌部位的耗氧量。而黃精可以對患者的血壓、血脂等指標進行調節,并且避免患者出現冠脈粥樣硬化等情況,有效增加患者冠脈的血液流量。甘松的主要成分為纈草酮,這種成分可以延長患者的心肌動作電位,并且對心肌進行穩定性保護,從而確保患者接受治療后,主要癥狀得到有效的控制[7,8]。
本研究結果顯示:分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364,P=0.004<0.05)。分析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33,P=0.013<0.05)。治療后,分析組患 者LVEDD 為(47.1±1.3)mm、LVESD 為(31.5±1.8)mm、LVEF 為(57.6±2.2)%,均優于參照組的(56.2±2.3)mm、(42.4±2.7)mm、(43.8±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361、22.782、24.622,P=0.000、0.000、0.000<0.05)。印證了這一方案的具體優勢。此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所選樣本的數量在臨床中可能較少,未來可以選擇更多樣本進行深入研究,以得出更為扎實的結論。
綜上所述,采用穩心顆粒輔助治療心律失常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較少,心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