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遇到危機的時候,我們還挺牛的,還說我們不缺錢,現金流足夠。危機來了,突然發現現金流根本扛不住,一算賬,真的,我們連3個月都抗不過去?!?/p>
不久前,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的這番話,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無數餐飲人被裹挾在颶風中。
終端的消費者,只是少了外出就餐的機會;但對于剛結算完去年供應商的貨款、一次性發放完員工的年終獎、提前備貨、不斷支出房租等成本的餐飲人,沒有絲毫預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只“黑天鵝”猝不及防地飛了過來。
2020年春節的街頭巷尾,原本令人期待的熱鬧情景未現,反而呈現出一片蕭條之勢。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報道存在人傳人感染的第二天,餐飲股集體大跌,呷哺下跌20.52%,海底撈下跌15%,九毛九下跌20.72%……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開展的全國范圍內100家典型餐飲企業調研結果顯示,在疫情期間,它們近7成門店關閉,近9成企業客流下滑超過70%,營收平均銳減86%。照此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餐飲收入損失將超過千億元。
相較于小微型餐飲企業,大型餐飲連鎖企業通常被認為擁有很好的現金流,因為大量的宣傳和嚴格的品控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量和周轉,同時餐飲行業幾乎不存在應收賬款的問題。
以全聚德為例,其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流和營業收入幾乎常年保持1:1的比例。當疫情導致店面流水斷崖式下跌,這些餐飲企業便面臨最大的危機與沖擊——現金流源頭被切斷了。
截至目前,疫情趨勢尚不明朗,有專家預測,即便疫情過后,餐飲消費者的恐慌情緒仍需要一定緩沖時間。因此從動態來看,餐飲門店虧損狀態仍將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外力對餐飲企業提供了諸多幫扶措施,如萬達、華潤、萬科等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商戶租金和物業費的減免;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針對性提出將提供融資支持、線上收款等多種金融服務解決企業困難。但一兩個月的短期行為,使得餐飲企業仍將面臨巨大的困境。
危機,有“危”才有“機”。疫情面前,眾多餐飲從業者都在“熬”,看似很苦累、很窘迫,但實際上也給企業提供了轉變的方向,給企業掌舵人提供了充電的機會。
當足不出戶成為消費者疫情期間自保的手段,電商平臺業務量迎來了再次增長。如西貝等餐飲企業轉而積極開展外賣等業務。
相較以往外賣情況,很多企業開始研發自營外賣程序,以降低平臺抽傭;并利用自有閑置人員進行配送,降低運力成本;優化外賣菜單結構,減少庫存投入等。
在人員配比上,一些餐飲企業也進行了短期人員招募或采用共享員工等措施,減少人工資金壓力。同時,早在疫情開始階段,一些餐飲企業著手進行了存貨分流,如低價進行社區銷售等。
疫情對于一些餐飲企業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建立風險管控體系和突發預案機制。
正月十五,中式快餐領頭企業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自拍的一則“手撕員工減薪請愿書”的視頻再次打動了千萬餐飲人。疫情殘酷,但也成為一塊考驗員工與企業的試金石,值得餐飲掌舵人再次審視企業文化的塑造:也只有平時讓員工得到保障、收獲成長,員工在關鍵時刻才愿挺身而出,與企業患難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