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財務報告是管理人員及利益相關者做決策時的關鍵依照,高質量的財務報告對于其使用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財務報告的基礎則是計量屬性,一旦變化就會對財務報告質量產生較大影響。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明確將公允價值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并運用到17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會最大限度地對財務報告的質量產生影響。文章采用2013—2017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運用回歸分析法得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上市公司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財務報告質量。同時,財務報告的整體質量和公允價值計量水平整體來說呈現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 公允價值計量; 財務報告質量; 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05-0046-06
一、引言
財務報告能夠向其使用者反映企業的整體財務情況、現金流量以及經營效益,能夠體現出管理人員受托責任的執行狀況。探索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水平高低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具體影響,有利于更好地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現實需求,為企業管理者改善經營管理戰略提供有益的指導。
理論上,公允價值計量能及時反映市場物價以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對資產、負債可能造成的結果,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以及在某一階段的經營效益。同時,公允價值的實際運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估值不夠準確等,最終可能導致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所產生的財務報告質量與理論不一致。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公允價值計量被引入其中,各種理論、實證研究層出不窮,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允價值在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中的好處,但僅僅是從財務報告質量研究的特點及報告質量總體水平來表明財務報告中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影響。因此,本文嘗試從整體財務報告質量的研究角度出發,探究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財務報告質量各個方面的影響。
二、相關文獻成果
(一)公允價值計量研究現狀
在編制財務年報,特別是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公允價值計量水平一定要與資產和負債的細小變動相適應,而在歷史成本法的計量屬性下,僅僅需要較小水平的更新。這兩種衡量的具體屬性的矛盾是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1]。有些人認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夠穩定,當市場上的價格難以獲得時,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將基于財務報告編制者的個人判斷,這也許會導致管理層操縱,而且盈余浮動的程度會增加[2]。劉永澤等[3]認為,相比過去的歷史成本,公允價值更加具有公平性,能夠使得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狀況更加準確如實地被計量,使其具有可靠性,便于會計核算由穩定轉向公平。因此,在會計準則中恰當地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資本以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二)財務報告質量研究現狀
孫光國等[10]表示,我國目前有關財務報告的探索關鍵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探尋財務報告質量的度量方法;第二,探尋財務報告所具有的特殊性質;第三,研究財務報告所具有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徐虹[4]提出,會計報告的質量為多個具體元素所制約,包括會計原則、所有權以及公司經營權的程度分離、管理層和決策者之間存在的利益關系等要素,同時,也從財務的報告質量等方面說明理解研究會計報告的質量的總體方法。根據FASB(1980),會計信息質量的衡量標準是決策是否具有有用性、真實性及相關性。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指出,會計報告質量的衡量特點是能否如實反映某一具體期間公司的情況。
上述研究都體現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反映財務報告質量所必不可少的兩個具體特性。可靠性具體來說,是指上市公司會計報告所反映的內容應該穩定,具有可考察性;相關性則是,財務報告體現和展示的信息應該與管理層的經濟決策有著密切聯系。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有必要考慮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與信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之間的調和,以此來更好地進行決策管理、成本定價、公司治理,以穩定資本市場。
(三)公允價值計量對財務報告質量影響探究狀況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實施對會計報告質量和會計信息的影響在各國相關研究領域一直是熱點。Holthausen[5]認為,應該適當地引入公允價值,方便財務報告更好地服務經營者經濟決策。王治等[6]從財務報表所具有的特殊結構、會計報告附注所披露的內容出發,證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變動所引發的效應。劉小峰等[7]則證明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無論對上市公司的各種長期所持有的資產,還是長期持有的負債以及房產投資市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影響。
在對會計信息的研討之中,朱凱等[8]發現,財務報告中公允價值的引入能夠顯著提高會計報告的可靠及相關性。王建玲等[9]認為,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之后,每一股凈資產、凈收益對于股價的解釋力都能夠明顯加強,并且會提升會計報告的整體質量[9]。孫光國等[10]也提出,在中國新實施的會計標準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改善了中國金融報告的整體質量。羅月喬[11]對我國A股上市公司在2006—2007年兩年內的數據做出了對比剖析,探究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限運用的公允價值兩者的聯系,并獲得結果,我國新的會計準則下財務報告的每股資產凈值能夠更好地解釋每股股票的價格。這一結論也強烈證明了我國的會計準則在引入公允價值之后,會計報告的整體質量和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了提升。
總體而言,公允價值計量被引入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之后,我國財務報告更加具有可靠性,使得會計報表能夠更加準確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便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擬定并改良經營決策。
然而,與此同時,國內外有關研究顯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加入并不一定會對財務報告的質量具備正面作用。Basu[12]認為瑞典上市公司在2005年應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后導致了更加嚴重的損失。Malmendier[13]指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給予管理人員帶來最大限度的自主裁量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幾率。趙艷平等[14]發現自新會計準則實行日起,管理人員就給予自身留下了在未來調節利潤的機會。鄧傳洲[15]研究發現,上市企業出現使用金融工具分類導致盈余平滑的情況。邱昱芳等[16]認為,我國股東對股權的控制比例對財務報告、會計信息價值的可靠性會產生顯著的不利后果。控股股東對信息的控制比例較高,他們就愈發能運用公允價值屬性的獨立自由裁量權獲取非法利益,一定程度上也許會降低會計報告和信息的相關性。黃梅等[17]認為,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公允價值的引入也有明顯的影響,但公允價值如果利用不當,淪為管理層用來操縱財務報表和收益管理的工具,最終對會計總體信息的相關可靠性造成不良后果,毋庸置疑,會降低會計價值的可靠性。
從以上國內外研究中可以得知,總體而言,公允價值幾率加入新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加入公允價值也許會有利于提升財務報告的真實性。然而,相關的經濟環境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經濟后果也存在著各自的鮮明特點。例如,中國的企業控股股東股權占比高,容易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牟取私利。而在西方國家,控股股東股權比例對公允價值計量的作用結果可能會有所差異。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公允價值計量是金融衍生工具最基本的相關計量方式,具有高度相關性和市場屬性,可以體現上市公司的資產以及負債的總體狀況。然而,在利用公允價值提高我國會計報告信息質量的同時,如果運用不當,也可能淪為企業管理層對盈余管理和利潤水平進行操縱的工具,會對會計上的財務報告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目前,國內外的部分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公允價值計量會影響財務報告質量。Khan et al.[18]指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測量是基于財務報告的有關假設。他研究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發現公允價值未完全被真實可靠地進行審計,為此,他說明了一些能夠完善這一情況的對策。羅月喬[11]對A股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通過使用Ohlson價格有關模型對新準則運用公允價值后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逐一進行對比,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后會計報告中的每股凈資產對上市公司每股股價能夠更好地解釋[18]。
因此,結合上述理論分析,提出假設1。
H1:同等條件下,上市企業財務報告質量和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呈現正相關。
產權性質是影響我國公司治理體系和經營管理形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上市企業控股股東與管理層比較穩固,相應的經營管理結構和治理效率較為落后。Bernado[19]認為,企業的所有權性質影響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隨著與政府部門關系密切程度的提高,部分高管對財務信息干預的可能性隨之提高。因此,管理層和大股東更有可能通過操縱盈余管理來獲得非法利潤。這樣一來,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的運用受到了限制,同時,財務報告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但是非國有企業里,股東與管理人員是該企業的所有者,自身利益與財務報告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他們會充分運用各種方式努力提升財務報告質量。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提出假設2。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明顯。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滬深兩市A股上市企業2013—2017年的數據為樣本。剔除ST、*ST公司、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以及財務數據存在缺失的公司。最后,獲得1 393家公司的數據,共計6 965個樣本。篩選過程如表1所示。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財務報告質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財務報告質量,參照《公允價值應用水平與財務報告質量關系》(章新蓉,蔣艷,2010)文中的變量設定,運用盈余管理指標評判上市企業財務報告質量,也就是ABS=DAt/At-1,等于第t年的可操作性應計利潤和第t-1年總資產比例的絕對值。
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看,理論界普遍認為,管理人員大多數是使用可操控性應計利潤(用DA表示)權衡盈余管理狀況,就是將利潤分離成可操作性利潤和非可控性利潤,且根據后者衡量盈余管理。
運用修正的截面瓊斯模型進行運算:
=α0+α1+α2+εt (1)
上述模型中,At-1表示的是該企業第t-1年資產總額;TAt指的是企業第t年的期望總應計利潤,也就是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的差額;ΔREVt是指該企業第t年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量;ΔRECt表示其第t年的應收賬款的增量,PPEt指的是該公司t年固定資產原值。
之后,將上述模型的參數α0、α1、α2加以運算,將β0、β1、β2代入式2,算出不可操控應計利潤NDAt:
=β0+β1+β2 (2)
然后,計算出總應計利潤TA和非可操控性應計利潤NDAt的差額,之后就能獲得可操控性應計利潤DAt,代入ABS=DAt/At-1,算出詳細盈余管理指標,從而對財務報告質量進行評判。
2.解釋變量——公允價值計量水平
本文基于菲爾薩姆的凈盈余理論,使用替代指標Gt來評估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水平。
Gt=PAt-BVt
其中,PAt代表上市公司t年的市場總價值,BVt指的是年末該企業的凈值,Gt是指其未來非常盈利的期望現值。本文運用G/A,也就是t年未來非常盈利的期望現值和t-1年總資產的比例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程度做出評判。G/A的數值越高,表明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與公司價值的差距越大,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利用程度越低。
3.調節變量——產權性質
上市企業的產權性質劃分為兩類,即國有與非國有企業。若公司是國有企業,用1表示,否則用0表示。
4.控制變量
為確保實證結論的真實性與精確性,加入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占據比例、企業規模、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別、年份、行業等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以此來研究公允價值計量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
Firstock表示股權集中度,選取第一大股東的股份比例進行測量。
ROIDD表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數目與全體董事數目的比值。
Ln Asset代表的是企業規模,也就是其資產的對數形式。
Auditopinion為虛擬變量,指的是其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別,標準審計意見用1表示,否則用0表示。
Year為年度虛擬變量,如果屬于i年,則用1表示,否則用0表示。
Industry為行業虛擬變量,假如屬于i年,則用1表示,否則用0表示。
變量見表2。
(三)研究模型
根據以上的變量設定,本文建立以下模型來驗證H1:
ABS=β0+β1G/A+β2Firxtock+β3ROIDD+β4Ln Asset+
β5Auditopinion+β6Year+β7Industry+ξ? ?(1)
對于H2,本文在上述模型中加入產權性質虛擬變量與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的交互項來進行驗證,具體模型如下:
ABS=β0+β1G/A+β2State+β3State×G/A+β4Firstock+
β5ROIDD+β6Ln Asset+β7Auditopinion+β8Year+β9Industry+ξ? (2)
五、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本文對2013—2017年的所有樣本上市公司每年的財務數據,運用修正的瓊斯模型分離可操作性應計利潤,再計算盈余管理指標來權衡財務報告的質量。與此同時,利用上市公司未來非常盈利的期望現值與公司上一年的資產總額的比值G/A來衡量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水平。構建多元回歸模型,驗證我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在進行回歸剖析之前,先要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剖析,有關統計數據的詳細內容如表3。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根據表3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看出,2013—2017年樣本公司盈余管理指標ABS最大值為18.5160,最小值為-7.8566,標準差為4.8792,可見樣本上司公司盈余管理指標水平不一,即財務報告質量存在差異。同時,樣本公司G/A的最大值為309.6500,最小值為0.0043,標準差為36.5530,表明樣本公司在這五年間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水平差距較大。
(二)相關性檢驗
在對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前,首先必須明確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即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相關性的檢驗。對多元回歸模型變量之間相關關系的檢驗情況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本文模型當中所有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都<0.1,表示變量之間不具備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相關程度在合理的區間內,因此模型基本通過相關性檢驗,結果較為可靠。
(三)回歸分析
1.模型1回歸結果分析
為了驗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能對財務報告質量產生的影響,需要進一步對樣本公司進行OLS多元回歸,表5是根據樣本公司進行線性多元回歸結果整理而得。
依據表5結果可知,上市公司當年未來非常盈利的期望現值與其上一年的資產總額的比值G/A的系數為正,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ABS與G/A有著正相關的關系,而上市公司運營管理指標ABS與財務報告質量有著負相關的關系,G/A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水平呈負相關關系,因此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和財務報告的質量呈現正相關聯系。而且也經過了t驗證,在1%的水平顯著,進而說明H1:上市企業加入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同等條件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和其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呈現正相關聯系。然而兩者的偏相關系數只有0.049,說明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對財務報告質量的提高程度還較弱,公允價值計量并未全面展示其作用。
股權集中度的回歸系數為-0.631,當年公司資產規模的回歸系數為-0.005,且都沒有通過t檢驗。上述研究結論表示上市企業的資產規模以及股權集中程度對于財務報告質量產生的作用并不突出。獨立董事占據的比重越大,財務報告的質量就更高,二者正相關,通過了t檢驗,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是獨立董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提高財務報告質量。
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的回歸系數為0.637,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財務報告質量和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別呈現正相關關系,但兩者之間的偏相關系數較小,這可能是因為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大多數為標準意見,對財務報告質量的作用效果較低。
2.模型2回歸結果剖析
模型2是以財務報告質量作為被解釋變量,用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產權性質、產權性質虛擬變量與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的交互項為解釋變量,加入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占據比例、企業規模、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等四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以此來研究產權性質對于公允價值計量與財務報告質量相關性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可知,產權性質與財務報告質量在1%的水平上顯著,二者存在負向相關的關系。同時,產權性質虛擬變量與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的交互項也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產權性質對公允價值計量和財務報告質量之間的關系起著調節作用。相關系數為負,但系數較小,表明產權性質對于公允價值計量和財務報告質量的相關性存在負相關的關系,但關系不夠顯著。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2013—2017年滬深A股非金融保險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年報數據和相關審計資料,以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出的盈余管理指標作為度量財務報告質量的標準,而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則以當年未來非常盈利的期望現值與上一年資產總額的比值來度量,在控制產權性質、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所占比重,企業規模,該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別,年度、行業等變量的前提下,利用多元回歸模型來探究公允價值計量對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得到的結論如下:(1)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計量水平的高低對于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較為顯著,合理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2)同等條件下,上市企業財務報告質量和其公允價值計量水平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程度越大,財務報告的質量就更好,更具可靠性和參考價值;(3)股權集中程度和公司規模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不顯著;(4)獨立董事所占比和當年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影響財務報告質量,并且呈正相關關系;(5)同等條件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計量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明顯。
(二)政策建議
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各行業信息流通平臺。信息不對稱情況普遍存在。現在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為建立信息披露平臺創造了可能。政府應主導建立各行業的信息披露平臺,為推進公允價值的應用創造現實條件。通過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極大地方便信息需求者獲取信息,減少信息獲取成本,推動公允價值的進一步使用。二是規范公允價值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估值技術的級次、公允價值估計的方法都做了詳細的規定,為我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提供了指南。所有企業應嚴格按照準則規定,應用公允價值。同時準則還指出在當計量日不能夠提供出售資產或者轉移負債的相關價格信息的可觀察市場時,企業站在市場參與者角度,對交易的資產或者負債進行估計。三是深化社會培訓體系,培養高水平的從業人員。深化社會培訓體系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自身財務人員專業能力與職業操守的培訓,避免損害公司利益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由于公允價值的評估畢竟是一項專業、復雜的工作,企業為了更加準確地確定公允價值,有時會聘請外部中介機構。為了提高公允價值在我國的實際運用效果,應發揮各個行業協會的力量,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BARTON J,WAYMIRE G.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un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38(1):65-116.
[2] DECHOW P M,MYERS L A,SHAKESPEARE? C.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gains from asset securitizations:a conveni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ool with compe-
nsation side-benef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2):2-25.
[3] 劉永澤,孫 .中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J].會計研究,2014,(2):16-22.
[4] 徐虹.公允價值計量具有增量信息含量嗎?[J].經濟管理,2009(19):89-97.
[5] HOLTHAUSEN R W,WATTS R L.The relevance of 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31(1):3-75.
[6] 王治,張傳明.信息環境、異質信念與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3(7):87-93.
[7] 劉小峰,劉婧.合并對價分攤公允價值計量的合理性研究[J].會計之友,2017(3):32-35.
[8] 朱凱,趙旭穎,孫紅.會計準則改革、信息準確度與價值相關性——基于中國會計準則改革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9(5):47-54.
[9] 王建玲,宋林,張學良.公允價值計量能提高公司會計盈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嗎——來自金融保險、建筑及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經濟科學,2008(6):104-109.
[10] 孫光國,楊金風.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研究:文獻回顧、述評與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3):31-38.
[11] 羅月喬.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來自滬、深股市初步證據[J].企業導報,2010(8):118-119.
[12] 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1):3-37.
[13] MALMENDIER U,G TATE.Who makes acquisitions? CEO overconfidence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9(1):20-43.
[14] 趙艷平,田鑫.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與公司業績——來自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J]. 會計之友,2018,589(13):84-88.
[15] 鄧傳洲.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B股公司的證據[J].會計研究,2015(10):55-62.
[16] 邱昱芳,賈寧,吳少凡.財務負責人的專業能力影響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嗎?——基于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專項調查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1(4):61-67.
[17] 黃梅,夏新平.操縱性應計利潤模型檢測盈佘管理能力的實證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9(5):136-143.
[18] KHAN M,WATTS R L.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accounting conser-
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2-3):132-150.
[19] BERNADO A E,WELCH I.On the evolution of overconfidence and enterpreneurs[J].Journal of Eco-
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2001,10(3):3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