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骨質疏松、腰腿疼的現象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女性更年期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會出現骨質疏松。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功能減弱所導致的。但其實,還有一種“吃骨頭”的癌癥也會引起腰腿痛!
1年前,70歲的王女士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腰痛,尤其在彎腰、起身時疼痛會加重。當時王女士選擇在就近的社區醫院就診,初步認為是缺鈣,在給予補充鈣劑治療后,腰痛好轉。雖然此后病情也常反復發作,但在對癥止痛治療后都有所好轉,王女士便未過多重視。
直到半年前,王女士再次出現明顯的腰痛,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換了一家醫院就診并做了詳細的檢查。腰椎磁共振提示:腰1、3、5椎體壓縮性骨折,醫生便為其實施了微創手術治療。本以為病好了,誰知3個月后,王女士在喝水嗆咳后又出現腰痛癥狀,這次坐也不行、站也不行,只能平躺。王女士重回手術醫院就診,醫生為其行胸片檢查,發現其雙側肋骨多發性骨折,骨密度檢查提示有重度骨質疏松。雖然在給予補鈣等對癥治療后,王女士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她的骨痛癥狀還是沒得到有效緩解。
又過了兩個月,家人帶著王女士到了第三家醫院就診,通過免疫球蛋白定量檢查、骨髓穿刺等檢查,竟被診斷為晚期多發性骨髓瘤。家屬立即決定將其轉送至腫瘤專科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血液惡性腫瘤。漿細胞是骨髓中一種數量較少的白細胞,它負責生產免疫球蛋白(抗體),幫助殺滅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在骨髓細胞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發生多發性骨髓瘤時,漿細胞會發生惡變,開始過度增殖,并產生過量但卻無效的異常免疫球蛋白,導致相關器官或組織損傷。這種異常漿細胞會分泌一些特殊的因子,這些因子能夠溶解骨頭,所以患者會有骨痛等一系列骨病的表現。
人們常說白血病可怕,事實上多發性骨髓瘤比白血病更可怕。因為,白血病雖然也是一種細胞惡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但多是引起造血功能障礙。而多發性骨髓瘤是抗炎細胞的暴增。就是說,這種細胞突然瘋狂增加,而且增加后沒有抗炎功能,而是堆積在骨骼、腎臟、肺部等來損害這些器官。
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但近年來發病逐漸年輕化。鑒于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的發病危險因素有電離輻射、某些化學品如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應用,以及病毒感染,還可能與遺傳等有關。因此,年齡超過40歲都應引起重視。
多發性骨髓瘤起病緩慢,潛伏期很長。加之骨痛、高鈣血癥、腎功能不全、貧血、感染等癥狀沒有太大的典型性,患者哪里有癥狀就會去相應的科室,容易走彎路,費盡周折,最后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
比如患者常以骨骼疼痛為首發癥狀,以腰骶部和胸肋部疼痛最為常見,甚至出現病理性骨折,易被誤診為骨質疏松、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壓縮性骨折、骨轉移瘤等骨科疾病;骨髓瘤細胞產生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從腎小球濾過并沉淀于腎小管內,造成腎臟病變,有的患者可出現反復蛋白尿、血尿,甚至腎功能衰竭,因此易被誤診為腎病;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下降,反復細菌性肺炎或尿路感染、敗血癥等,易被收進感染科診治;因患者可能出現頭昏、眩暈、眼花、耳鳴及突發意識障礙、手指麻木、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高黏滯綜合征癥狀,易被當成神經科、心血管科等疾病。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治療應以緩解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可選的治療方法有化療、靶向藥物治療、骨髓移植等。不同階段的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雖然大多多發性骨髓瘤是晚期,但它又和常見的晚期肝癌、肺癌不一樣。經過正規的治療,晚期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預后效果可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近10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化療藥物的改進以及靶向藥物的應用,生存時間超過七八年的患者并不少。因此,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面對。
同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應堅持治療、定期隨訪,規范化治療是取得好療效的關鍵。如果因自覺疾病得到控制而停止治療,常會再度出現骨痛、疾病復發的情況,需再次誘導化療。
此外,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治療期間患者要注意休息,不可劇烈活動,避免負載過重,防止跌、碰傷。為了防止病理性骨折,應讓患者睡硬板床。
2.飲食上應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給予低鈉、低蛋白或麥淀粉飲食,以減輕腎臟負擔。如有高尿酸血癥及高鈣血癥,應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預防或減輕高鈣血癥和高尿酸血癥。
3.預防感染。該病以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多見,其次是泌尿系感染,故應保持居室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避免受涼和防止交叉感染。家屬或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經常變換體位,及時排痰。
4.家屬別忘了心理護理,疏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憂慮,加倍地給予關愛和照顧,盡力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幫助患者正視現實,擺脫恐懼,保持情緒平穩。
雖然多發性骨髓瘤的誤診率高,但要明確診斷并不難。堅持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該病,如常規的尿液檢查發現尿蛋白,血沉明顯增快,肝功能檢查顯示球蛋白增高,骨骼X線檢查有溶骨改變或病理性骨折,這時需考慮多發性骨髓瘤可能,需進一步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并完善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和尿的輕鏈蛋白定量等檢查。同時,40歲以上的人群出現不明原因的骨痛現象(特別是腰背部),或骨質疏松,或有貧血、反復的出血傾向、反復的感染(如肺部)時,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做相應的檢查。
專家簡介
項穎 重慶市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淋巴瘤首席專家。從事內科及腫瘤內科臨床工作近30年。擅長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肺癌、消化道腫瘤、軟組織腫瘤等各種惡性腫瘤的診斷及化療、靶向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擅長經皮肺、腹腔、縱膈等腫塊穿刺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