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軍
近年來,癌癥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好在對抗癌癥的治療方法也在進步。與此同時,人們已經在研究如何在癌癥發生之前預防它。隨著生物醫學的迅猛發展,國內外近年掀起了一股“癌基因檢測”熱潮。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宣布自己BRCA1基因(乳腺癌1號基因)檢測呈陽性——這意味著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幾率分別高達87%、50%。她的母親、姨母和外祖母均因癌癥去世。為避免悲劇重演,這位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切除了雙側乳腺。蘋果公司CEO史蒂芬·喬布斯患癌時,曾花費10萬美元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試圖找到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基因檢測聽上去是一個很高端的詞,其價格也確實很高,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很多健康意識強、經濟能力允許的人群,盲目地把自己的健康問題完全托付給該項檢測。但對于“基因檢測到底是什么?它真的能起到篩查癌癥的作用嗎?哪些人群需要做癌基因檢測?”這類問題卻不甚了解。在此,筆者對上述問題做出解答,希望能幫助大家客觀、理性的看待“癌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是一種通過血液、體液或細胞來檢測DNA的技術。先提取被檢測者的外周血或組織細胞,然后將里面的基因信息擴增,再通過專業設備檢測其中的DNA分子信息,分析基因類型和存在的基因缺陷,也可用作判斷其表達功能是否完整。在檢測中可以得到個人相對準確的基因信息,借此識別病因或預測患病風險。目前國內已經有數十家專業的基因檢測機構和大型的醫療機構,如華西醫院已經開展了此項技術。
答案是否定的。癌基因檢測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并且絕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只有那些有癌癥高發因素的個體才需要特別關注,如:
1.有家族遺傳性患癌史,如家族成員中有年輕的癌癥患者、幾位一級親屬罹患同種癌癥等,建議有乳腺癌和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進行癌基因檢測;
2.患有長期或慢性疾病者,如8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者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另有研究表明,有55%的胃癌患者的胃部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
3.處在較差工作和生活環境的人群,環境越惡劣,罹患癌癥的風險越大;
4.工作和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群,如長期酗酒、吸煙、生活不規律、缺少鍛煉、長期進食煙熏食品等不好的生活習慣,對癌癥的發生有著間接或直接的作用。
在接受基因檢測前,被檢測者應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將個人和家族遺傳史準確地講述給醫生或者遺傳咨詢師,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患病風險。
基因檢測目前可用于疾病診斷和疾病風險預測,它還能夠檢測出可能會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是新生兒遺傳病的檢測、診斷,除了遺傳病,也可應用于常見病的輔助診斷。基因檢測是否能夠成為疾病診斷的一個獨立依據或者是指導藥物治療疾病的一個確切依據,目前尚也不能確定。因此,針對癌基因檢測能否篩查癌癥我們應客觀看待。
基因檢測只是一種先進的檢測手段。是技術就有局限性,千萬不能盲從。如果基因檢測結果提示患癌風險高,也只是一種可能性,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能減少這些風險,不需要過分緊張,定期到醫院接受體檢是最重要的;如果基因檢測結果很好,患癌的風險很低,這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飲食結構、改變生活習慣、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避免接觸致病原等,以此來預防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