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勇
摘 要:內部審計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與監督的重要工作之一,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事業單位的足夠重視,因而實際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經常會由于遇到各種阻礙而導致內審功能無法有效發揮。探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問題不僅有利于內審工作質量的提升,同時對于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完善與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審計 ?問題 ?對策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也開始引起管理者重視,尤其是對外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比較高。內部審計作為事業單位監督與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視程度明顯比較低,而且在實際實踐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存在各種問題,從而使得事業單位內審工作效用無法有效發揮。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內審管理機制不健全
內部審計具有獨立性的特征,這一點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同樣如此,但是實際上,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大多數內審機構都與會計部門存在重疊,尤其是內審人員與內審管理人員大多是由財務部管理者兼職,因此事實上的內審工作往往與財務管理工作重疊,導致內審功效無法有效發揮。在內審制度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制度也是按照傳統要求進行,在內審結束后沒有公平有效的獎懲機制,內審評判標準也存在不夠公平公正的問題,因此內審的監管與內控作用根本無法發揮,內審前后事業單位各部門的工作效率沒有明顯變化。
(二)內審人員意識不高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強調事業單位內審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的要求都存在理論層面,實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工作落實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條款與規范引導,導致內審工作沒有有效改進。而且實際上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內審成員構成大多數為資歷高、年齡段較高的管理層或者會計工作人員,這些人員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內審意識也相對落后,對于內審工作重要性以及事業單位風險管理認識程度并不高,再加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沒有有效的責任管理機制,部分部門之間存在著不良的競爭風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內審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內審范圍較窄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工作主要是針對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通過審計財務部門的收入、支出來發現財務管理問題,并對收支不準確或不明確的問題予以監管。但是事實上,財務問題不僅僅存在收支方面,單純的對財務收支數據進行審計并不能杜絕財務管理問題,尤其是在審計過程中很多問題已經發生并無法逆轉或解決,因此并不能有效的發揮內審作用。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策略
(一)健全內審組織管理機制
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審組織管理機制要從兩方面開展:一是健全內審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根據政府要求健全現行內審制度,對內審頻率與質量提出明確要求,尤其是內審標準的建立要根據各部門實際情況并且在聘請專家進行評定的基礎上設定;同時還要設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尤其是對于被審計的部門,審計結果應被評為多個等級,并根據等級給予相應獎勵與懲罰,從而推動內審職能的有效發揮。二是完善內審組織機構;行政事業單位不僅應建立獨立的內審機構,同時也要有專門的內審人員,內審管理者與審計人員均不能存在兼職現象,其中內審管理者則必要要具備一定從業經驗,從而為更好的落實內審工作奠定人力基礎。
(二)提升內審人員意識
內審工作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至關重要,這一點不僅高層管理者要明確,內審人員以及被審計人員均應該明確。一方面,事業單位內部應對內審人員進行培訓,強調內審職能的重要性;同時要對內審人員的風險意識與責任心予以加強,從而推動內審工作的有效進行。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內部也要對其他部門進行培訓,將內審重要性予以宣傳推廣,從而為內審人員的工作開展減少阻礙。
(三)拓展內審范圍
單純的對財務收支進行審計顯然無法滿足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要求,因此有必要拓展內審范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范圍拓展應從橫向與縱向兩方面進行,內審范圍不僅應包括財務部,同時也應當包括其他部門,比如經營部、管理部以及基層部門等;在縱向上,內審內容應該進一步拓展并深化,比如針對財務部的內審除了基本的收支數據以外,還應該包括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數據以及其他會計信息等,從而拓寬內審影響范疇,提高內審效用。
參考文獻:
[1]王明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問題策略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 2015(1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