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蓉
摘??要:家園共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家長工作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好的家園共育更有利于推動幼兒園發展,更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案例;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1-0017-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配合,可以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幼兒園家長工作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園共育能有利于推動幼兒園發展,更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不能否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每天都在發生,溝通互動方面常常出現矛盾、分岐和不和諧音,溝通質量低下或不到位,或無意義,由此造成得不償失的教育局面,不僅是老師,家長也感到苦惱不已,那么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如何構建和諧、平等、共建的家園共育關系,是我們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去思考、探索的,本文以案例分析、解決策略的形式,反思家園共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淺析幼兒園家園共育的良好策略。
1.案例回顧及事故原因分析
一天,小二班張老師匆匆忙忙跑來報告,他們班出安全事故了,小朋友皮皮每天都要帶一個恐龍寶寶到幼兒園來上學,結果今天在喝水的過程中,皮皮抱著恐龍被小椅子絆倒了,正好恐龍的肚子上的一塊小蓋摔碎了,邊角戳到了皮皮的眉心位置,造成了一個小傷口流血了。張老師很害怕,覺得皮皮家長也很厲害,怕處理不好,引發大的紛爭。出現這樣的安全事故,分析原因如下:一是恐龍寶寶帶到幼兒園來本身就有安全隱患,因其肚子上的蓋子是硬塑料的。二是小二班教師比較年輕,經驗不足,應對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方法針對性不夠。與此同時家長也缺乏耐心,采取強制的方法讓皮皮不帶恐龍到幼兒園來,但因孩子情緒不好,老是哭鬧,因此最后放棄。最后因為皮皮本身年齡較小,身體平衡能力還不是很好,在手拿著玩具的情況下,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例如,人多、障礙物等更容易造成平衡失調而摔到。雖然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幼兒園或者家庭,但通過對平常此班級的家園共育工作的了解,也可以反應出家園共育關系中的一些問題,首先,家長是沒有意識到帶恐龍寶寶到幼兒園來,有可能不能給孩子提供安全的教育環境的,教師雖然做出要求,但沒有得到家長的堅決回應。其次,在教師與家長如何應對此類孩子的入園焦慮期沒有共商解決,與家長達成共識,家長單一采取強制手段,方法無效,并且不是科學的。最后,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方面,與家長平等、合作的家園關系缺乏自信,造成出現事故后,教師產生的畏懼心理。
2.事故現場解決策略:真實回顧、態度誠懇、真情安撫
教師應如實描述幼兒事故的過程,讓家長了解事情的經過,及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描述的時候教師情感要做到平穩真實,表情不過于夸張也不能太平淡,表達對本次事故的一種歉意及遺憾的態度,爭取家長的理解與諒解。對幼兒傷情處理的相關事宜要積極主動,例如,醫保的使用,保險的報銷等,要主動告之家長,請家長保留相關單據,對幼兒的護理要給家長關懷式的交待,并且在幼兒沒有休養好之前定時都要打電話詢問關注,表示對幼兒的一種關心關愛,并對此事提出建設性,合理的,溫合的解決方案,要站在家長、園方兩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能一味地逃避責任。
3.結合本案例家園共育策略的幾點思考
(1)讓家長明確自己的教育責任與義務。通過家長會,微信、QQ等形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園共育觀念,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教育環境也是家長的責任與義務,明白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更能夠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此案例中,要和家長單獨溝通,帶恐龍寶寶到幼兒園來有可能造成危險,成為傷害幼兒的因素,因為恐龍寶寶身上有硬塑料的材質,和家長溝通孩子為什么會有這個習慣,及共商解決的策略可以是如下方法:家長在家庭中多給孩子提供多種類適合其玩的玩具,種類要豐富多彩,比如,木制的積木、插塑玩具、柔軟的布娃娃、玩偶,另外要減少幼兒觀看恐龍視頻的頻率,多看其它益智類節目,轉移其注意力,減少其對恐龍寶寶單一的依戀,并以此提醒家長可以準備另一個或兩幼兒比較喜愛的玩具,經老師審核后無安全隱患后帶來幼兒園,例如,軟軟的小枕頭、布娃娃,小車等,當然如其它特殊需要可提前做好與班級教師的溝通與交流。
(2)給家長科學育兒的方法進行多方式的宣傳與指導。園方可提前如舉辦幼兒入園焦慮期渡過的專題講座,班級組織開辦家長交流沙龍,優秀育兒文章推送等多渠道讓家長掌握一些科學讓幼兒過渡焦慮期的方法,本案例中針對幼兒帶恐龍寶寶入園問題,和家長一起共商對策:首先,家長可以通過睡前故事,閱讀繪本等形式,讓幼兒提前了解幼兒園是干什么的,有些什么好玩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幫孩子與幼兒園、老師建立良好的情感,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很快樂的事兒,老師也象媽媽一樣愛他。其次,教師對這類依賴性較強的幼兒要有更多的耐心,多多和家長交流平常和寶寶一起玩耍的方式方法,甚至是動作表情,便于模仿,給孩子一種熟悉的感覺,讓他對老師產生信任、依賴。家長還可以在幼兒入園和離園時陪伴孩子在幼兒園大型玩具、游戲區進行短時間的停留玩耍,增強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熟悉感,對游戲、玩耍等產生興趣,進而對上幼兒園不排斥。
(3)給教師樹立正確的家園共育觀念,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優勢互補作用。教師應將家長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資源,明確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是主體與主導、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雖然家長的教育觀念傳統,容易忽視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雜亂無章,但是家庭教育具有針對性感染性和長期性等獨特性。雖然幼兒園教師一對多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很難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但是幼兒園是專門進行幼兒教育的社會性機構,能通過教學的標準化、管理的科學化,學科的系統化等提供專門幼兒教育資源,兩者的優勢互補,更有利于幼兒的教育,良好品德的形成,全面的發展。在本案例中只是一小小的事故,對幼兒并沒有造成大的傷害,很明顯反應出教師對家園關系的認識不清晰,平常認為家長很厲害,也沒有把家長當成教育者來對待,對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是處于劣勢中,沒有獲得平等,尊重的家園關系,而且家園共育優勢互補沒有做到充分利用,因此在平常的家園關系構建中要注重增強年輕教師的思想認識,和家長形成朋友式的關系,首先,讓家長感受到你對他的孩子的喜愛之情,多和家長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兒,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讓家長感受到你的責任心,感知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注。其次,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根據個性,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和家長一起按目標去做,并對孩子取得的進步與家長一起分享,
獲得家長對你工作的專業性的認可,這樣就同時也可能獲得家長對你個人的信任。最后,也要對家長開展培訓工作,通過一些法律法規,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案例分析等形式,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獨特性,應如何將這種優勢運用到與幼兒園教育的合作中去,盡量扭轉出現孩子送到幼兒園來了,教育等都是老師和幼兒園的事這樣的錯誤思想。
總之,家園共育是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長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進行教育工作。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出現教師家長地位不對等,完全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完全配合幼兒園工作,不考慮家長的想法;也不能出現完全以家長的需求為中心,無限制地滿足家長的各方面的要求,這樣兩個方面的極端。要多維互動,促進幼兒園、家庭及至社會教育合力的形成,才能更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和蘭.幼兒安全: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經驗[J].中華少年,2018(07)
[2]王林.家園共育模式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D].魯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