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英
摘??要:幼兒園區域活動,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當前的興趣、經驗與發展需要,動態提供適宜的環境支持,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主動地建構學習經驗、獲得發展。如何去考慮材料與幼兒學習經驗之間的關聯性,促進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身及同伴經驗、新舊經驗的有效鏈接,推動幼兒經驗的持續生長。結合我園班級美術區的活動案例,解析基于經驗提升的美術區支持策略。
關鍵詞:經驗提升;美術區支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1-0060-01
1.“折紙桌”的啟示:以材料提示關鍵經驗,支持自主探索
為了支持幼兒在美術區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教師們將不同材料分類分區擺放,試圖讓可選擇的豐富材料引發幼兒的自主探索。但我們發現,看似琳瑯滿目頗具藝術性的美術區中,幼兒興趣更多滿足于對材料本身的探索,無法實現對藝術領域關鍵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提升,甚至品類過多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還阻礙了幼兒的專注力發展為此我們開始了更深入的實踐探索。考慮幼兒的實際水平,中二班教師給孩子們準備了一張折紙專用桌。起初提供的是?“分步實物”步驟圖(即將每一步的折紙半成品依次分步陳列),讓幼兒通過看看、翻一翻、拆一拆來自主探索折紙的方法,逐步累積折紙操作的經驗。然后教師為“分步實物”圖提供了對應的折紙標準步驟圖,讓幼兒將舊的操作經驗和新的圖示符號進行主動對應,引導他們在觀察比對中主動理解折紙圖示符號所對應的折紙方法。
從這張“折紙桌”上折紙圖示的有序支持和對基本形的持續探索中體會到: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材料提示關鍵經驗,并注意層次和難易梯度,讓幼兒在美工區的前后活動中形成新舊經驗上的連接,在材料提供上要有延續性,體現有層次的進階。
2.來自“顏色實驗室”的經驗:以挑戰性環境支持持續探究,助推經驗的生長
幼兒的學習是以自身的學習經驗和特有的方式,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與材料的過程,是在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的過程。所以真正有效的美術區活動,教師必須明確每種材料可能引發的關鍵經驗,同時也要從“放任式的全自主”轉向“目標明確的持續挑戰”,幫助幼兒建立近期目標,并輔以支持性環境助推關鍵經驗的持續生長。
中一班的?“顏色實驗室”就是借助美術區讓幼兒不斷積累顏色相加變化的經驗,持續斷挑戰顏色“新配方”,從而獲得豐富的玩色體驗。剛開始教師提供了紅、黃、藍三色顏料和小毛筆,讓幼兒給橙子、樹葉和葡萄等固有色分別為橙色、綠色和紫色的物體上色,同時提供了足夠的墻面展示空間,鼓勵幼兒進區探索顏色新配方,并展示自己每一次的作品。當2/3幼兒都完成該項挑戰后,教師開始為幼兒提供顏色更豐富一些的彩色圖片,讓幼兒繼續只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為只有黑色輪廓線的圖片原圖進行“相片上色”工作,同時繼續為幼兒提供展示照片的墻面環境,支持幼兒的持續探究,鼓勵幼兒爭當“沖印高手”。根據孩子的活動進程,教師又逐步投放色彩更多的圖片,并相應的增加白色、黑色等新顏料,鼓勵幼兒嘗試更多顏色的相加并感受其色彩變化,主動探索和總結顏色變化的規律。“顏色實驗室”,作為非偶然的隨意玩色活動,教師始終用目標指引幼兒不斷挑戰,讓每個幼兒、每一次對材料的探究操作都更有意義,讓前一次活動為后一次活動提供經驗基礎,后一次活動又成為前一次活動的經驗提升,螺旋式地推動了幼兒對相關經驗持續不斷的上升。
3.“制作鳥籠”的探索:以關鍵經驗為指引組織分享,引發深度學習
大三班美術區中,孩子熱衷于用筷子制作鳥籠的探索。但持續一段時間后,教師發現幼兒始終局限平面構建沒有突破,于是將立體建構作為幼兒后續鳥籠制作的關鍵經驗,并以此作為幼兒下階段深度探索的目標。因此在一次活動結束后,教師讓幼兒分享了如何利用毛根將筷子固定做成“鳥籠”的經驗,并啟發幼兒思考:“生活中的鳥籠和我們做的這些鳥籠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通過比較產生制作立體鳥籠的愿望。當幼兒從平面建構轉向立體直角圍合建構時,教師及時組織幼兒分享立體鳥籠制作的新經驗并提出新問題:“怎么才能做出圓筒狀的鳥籠?”當幼兒用軟的毛條做成環形,豎向綁住筷子完成了圓筒狀鳥籠之后,教師又提出鳥籠的牢固性問題,“你們做的鳥籠會不會變形,小鳥住在里面安全嗎?”、“用什么材料能做成更堅固的圓筒形鳥籠?”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幼兒又開始了鳥籠牢固性的測試和新一輪的制作。最終用短棍連接的方法做出了近似圓筒形的鳥籠,用竹條和鐵絲組合的方法做成了更堅固的圓筒形鳥籠。實踐證明,當教師開始從經驗層面,重新認識和發現活動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后,教師的直接指導也逐漸轉變為以提問和交流為主的間接指導。
綜上所述,美術區中的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眼中有兒童,心中有目標”,既能對美術領域關鍵經驗的發展方向有清晰的把握,又能敏感地從幼兒當前對材料的興趣和操作行為中,判斷其經驗發展的階段,為促進下一階段的經驗生長,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和其他環境支持。同時借助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情景的巧妙設計,讓幼兒對自己的操作也同樣建立較為明確的挑戰性目標,并且要及時組織幼兒分享自己為該目標付出的努力、獲得的經驗和遭遇的困難,通過以“關鍵經驗”為核心的交流分享,從表層指導走向深層互動,引發幼兒對材料的持續探究,引發其深度學習,使他們在與材料、環境的積極互動中,獲得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葛燕子.提升幼兒園區域游戲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藝術,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