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悅,聞坤
(1.北海職業學院,廣西 北海536000;2.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和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金融企業人才要求,金融行業亟須一批懂互聯網思維的金融從業者。2015年,以培養具有互聯網精神的跨學科和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在高等院校應運而生[1]。對于高校而言,由于互聯網金融產生和發展與傳統金融學專業有較大差距,部分教師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認識不足,使得高校在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中存在理論知識欠缺、對職業標準認識不足和實踐課程設置不足等問題。
本文對廣西50 家金融企業進行調查發現,企業在對人才進行選擇時候通常會更加看重其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這兩項標準占比為25%和26%;同時,企業還會從職業技能上對于應聘人員進行篩選,金融知識和計算機能力作為企業招聘員工時看重的重要標準,在招聘過程中對于人才的衡量起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是否具有同領域的實習經驗和相關資格證書作為重要的加分項,是互聯網金融專業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本文在對被調查廣西50 家金融公司提供的200 個不限制行業經驗的崗位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大多公司針對無工作經驗的互聯網金融專業畢業生提供的崗位以銷售、客服居多,以產品研發和風險控制崗位,貸后管理崗位相對較少。具體如圖1 所示:
互聯網金融各企業目前針對市場銷售和拓展的崗位相對較多,每200 個人員需求中有84 個為市場銷售及拓展人員,比產品研發崗位的26 個人的需求、風險控制崗位的32個人的需求和貸后管理18 個的人需求的總需求還要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于客服的人員需求比市場銷售拓展少近一半,但是相對于產品研發、風險控制和貸后管理相對較多。

圖1 廣西區內外互聯網金融企業不限制經驗崗位需求統計
本文在對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調查和分析時選取區內院校2 所、區外院校4 所,其分別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河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遼寧金融職業學院和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對互聯網金融專業而言,其專業基礎課程和管理類課程是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核心,有5 所院校在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延伸開設商業禮儀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
互聯網金融基礎課程、金融服務禮儀課程、金融數據統計與分析課程和金融營銷類課程作為互聯網金融專業基礎知識,是主干課程,對應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商業禮儀綜合素質、互聯網思維和營銷能力培養,能夠契合行業市場的需求,為學生畢業、就業打下相應的基礎。
在管理類課程上,6 所院校中的4 所院校分別開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銀行風險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
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目標之一是為地方輸送有用人才,各個院校在專業課程開設上要體現出“區域特征”。由于不同院校在地域上有所差別,各個院校在課程開設上需要進一步開設區域經濟文化課程。
本文調查的6 所區內外高水平職業院校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區域性”專業課程開設有: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和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分別開設國際金融和證券外匯投資分析課程,以適應廣西作為東盟開放窗口對外貿易人才培養的需要。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創業氛圍濃厚。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把創新創業素養課程作為學校主干課程,進一步抓住了地域優勢,打造學校特色。
廣西部分高校在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時,由于學時的限制,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沒有做好知識銜接培養課程的設置,導致后續課程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教師難以有效講授等情況。部分高校在金融學基礎課程中沒有開設經濟學原理課程,導致學生對于金融類相關課程的理解產生較大難度,部分院校根據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人才需求設置了類似于Python 等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類課程,但是在前期缺少數學和統計學相關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廣西作為國家面向東盟開放的窗口,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執行重要省份。但對于廣西各個高校而言,較少高校在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上有針對性的開設具有東盟特色的金融和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學生在畢業之前沒有形成對東盟國家相關政治、經濟及文化知識儲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除了設置合理的理論課程內容外,互聯網金融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和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專業。因此,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應當設置一定比例的實踐實驗課程和素質能力課程。然而,省內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實踐實驗課程偏少,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當中。
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科的重要分支,是經濟學科的應用和拓展,金融學應當以經濟學科為基礎,研究貨幣的運行和政府、個人、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之間關系的科學[2]。首先,省內高校應當進一步提升《經濟學》的課程地位,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將其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開設,以凸顯其重要地位;其次,進一步做好專業課程銜接工作,重視專業基礎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地位,力求每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都能夠與之對應的專業基礎課程;最后,在課程的授課內容上,進一步提升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要辦學目的就是提高辦學所在地區域性發展水平,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培養地域性人才,為地域發展輸送更多有用人才。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國家面向東盟的窗口,是東盟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根據地,是中國連接東盟國家的橋梁。作為廣西自治區內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育有用人才。省內在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程教學內容,以“東盟金融”為中心,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省內高校可以增設“東盟概況”“東盟國家文化”“東盟國家經濟”等課程,作為學校的專業限選課和公共選修課,進一步明確學校的地域特色,強化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目標,不斷培養學生對于東盟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實踐課程是專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3]。廣西高校目前的實踐課程內容主要為頂崗實習,課程時間位于整個??婆囵B階段的后期。廣西高校應當進一步結合執業標準,不斷設置校內專業實踐課程,豐富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升技術型人才培養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優化實踐課程培養方式,廣西省內各個高校可以與當地的金融企業加強合作,采用類似于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的訂單式培養,通過校內校外聯合培養,為學生配備校外專業實踐教師,在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學生就業壓力;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課證銜接,將專業資格證考試內容不斷融進課堂以提升學生專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