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競
(上海市奉賢區奉浦學校 201400)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化學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因此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發求知欲,形成持久學習力,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尤為重要.但以下幾方面往往導致學生學習新課程的興趣逐漸淡化,化學學習生涯萎縮.
九年級面臨中考壓力,為節約時間,讓學生能快速地使用化學語言學習新課程,化學教師往往在八年級暑期提前向學生布置背誦內容(包括常用化學元素符號、物質化學式,甚至化學方程式等).此舉打消了學生學習新課程的積極性,對實驗探究意識的形成起到阻礙作用,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通常以課堂演示實驗、視頻反復播放、學生小組實驗為主要形式.課堂演示實驗,后排學生離教師較遠不便觀察,學生易游離在外喪失興趣;反復播放視頻,不能滿足現場嘗試的欲望;學生小組實驗,課前課后教師準備量太大,課堂效率偏低,偏離九年級學習節奏.
部分學校資源充足,采取七、八年級開設化學興趣課方式引導學生入門.但由于校內較多興趣班同期開放,導致就單一學科來說學生參與率較低,受惠面較小,普及面窄,不能廣泛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家庭實驗”是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補充,它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期筆者將教材中的一些家庭小實驗安排學生在家中完成,但因缺乏便捷的實驗方法指導與評價,學生在脫離了教師指導與小組合作后無所適從,最終班級內家庭實驗參與率、成功率較低.
基于上述問題,筆者綜合考慮趣味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因素,利用互聯網建立初中化學《校本家庭趣味實驗課程》.
《課程》分兩板塊,第一板塊:從“爆炸實驗室”、“果殼網”、“初中化學”等網站中尋找與初中滬教版教材相關聯的趣味實驗,形成“暑期校本家庭趣味實驗菜單”.在八年級暑假里,分六周,以互聯網為紐帶,完成“暑期校本家庭趣味實驗菜單”.做到“一周一實驗,打卡促進步”,初步形成“網上提前課題布置——家庭探究(網絡視頻為示范指導)——網絡交流與評價——課堂新知解答”的家庭實驗模式.
第二板塊:以滬教版教材中的化學家庭小實驗為基礎,形成“課后拓展性家庭實驗菜單”.新課后繼續沿用暑期家庭實驗模式,利用雙休日完成“課后拓展性家庭實驗菜單”.
前菜單初步嘗味,后菜單提升錘煉,兩者共同構成《課程》.
具體案例:大象牙膏
暑期家庭實驗:
周一通過家長微信群發布本周實驗課題——大象牙膏,并提供實驗相關公眾號微文,明確實驗目的、器材、藥品與要求.
周二至周三開展實驗:
家長協助共同籌備實驗器材(醫用過氧化氫溶液、酵母粉、啤酒瓶、面盆)
學生仔細觀看網絡視頻后模仿視頻獨立完成“大象牙膏”實驗,家長輔助拍三張照片(1.實驗開始前;2.實驗中;3.實驗結束后).
由于有視頻指導,降低了實驗難度,大部分學生都能獲得成功,且實驗現象明顯劇烈,學生情緒高漲.
周四至周五整理實驗報告并拍照:
實驗報告書寫內容包含實驗名稱、實驗器材(藥品)、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學生均能根據指導視頻順利寫出實驗名稱、器材、步驟.現象描述有語言不準確現象,但不影響大局.實驗結論書寫稍有困難,學生可借助搜索引擎尋求原理加以解釋.
周六上傳報告并評價:
學生上傳由實驗過程及實驗報告構成的“四格漫畫”至家長微信群中打卡上報.
教師給予點評,以鼓勵為主,肯定參與積極性,不過多強調語言的科學性,引發學生成功自豪感.
正式課堂學習“實驗室制氧氣”時,教師再次同頻分享大家的“四格漫畫”,學生興奮回味的同時均可利用新知解釋實驗現象并修正原始實驗報告語言不精準之處,課堂氣氛熱烈,符合學生探索認知科學過程.
課后拓展性家庭實驗:
新課后在原單一“大象牙膏”實驗基礎上,教師在校內粗略指導,學生進一步獨立設計鞏固拓展性家庭實驗:探究不同催化劑(以豬肝與酵母粉為例)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作用.
學生基于“大象牙膏”原來材料,采用控制變量法開展探究活動,實驗難度輕松遞進.
通過微信“四格漫畫”反饋發現學生們并沒有因九年級學習忙碌而降低了實驗熱情,全班參與率高,有效調節了學習壓力;且通過暑期內其他實驗學生已初步掌握控制變量法,實驗成功率也較高,普遍能得出實驗結論.

圖例大象實驗:學前家庭實驗 課后拓展性家庭實驗
每位同學在家庭實驗中發現化學真的很有趣,每個實驗蘊含的道理是那么的深奧卻又簡單;發現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會運用化學知識,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不等于有毒、有害.
學生將“四格漫畫”作品裝訂成集,起名為——《趣味實驗秘笈》,并笑言:有了實驗秘笈可以出去騙騙小朋友了!言語中無不透露著自豪.
大多學校教師資源缺乏;實驗器材、藥品短缺;實驗員素質參差不齊,校內實驗開展困難,實驗教學舉步維艱.
剛啟動家庭實驗初,有家長與學生覺得實驗應在專用實驗室中進行,在家里實驗既麻煩又危險又沒方向.
歷經暑假六次家庭實驗后,家長與學生都感慨:化學實驗居然可以輕松隨手獨立做!
每次“四格漫畫”上傳時間微信群里叮叮咚咚熱鬧非凡,一副副作品承載著學生們的心血與熱愛.
目前家庭實驗的評價與作品載體主要依靠“四格漫畫”,優點為:便于保存,利于印制成品.缺點為:靜態展示;從暑假實驗到新課教授相關內容時隔較久,實驗具體環節記憶模糊不清;實驗者也缺乏合作常處于單打獨斗狀態.
后期教學中,筆者將設立假日小隊,通過合作將實驗主要過程用“抖音”、“快手”等小視頻軟件進行錄制,并通過網絡進行評比與傳播.視頻可令實驗“保鮮”隨時在課堂“咀嚼”,同時將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自我表現欲.
玩嗨實驗,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校本家庭趣味實驗課程將幫助初中化學學習初始階段學習,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