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正好彌補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服務的不足;然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逐漸暴露出同質化嚴重、無序競爭、風險管理不善、缺乏監管等各種問題。因此,有必要針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展開系統研究。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大學生消費金融產品的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此類產品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更好地促進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悄然興起。2014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呈井噴式發展,整個行業逐漸暴露出同質化嚴重、無序競爭、風險管理不善、缺乏監管等各種問題。因此,有必要梳理目前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發展現狀,并通過調研,分析目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此類產品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以便更好地促進該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促進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一、大學生對不同模式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使用現狀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對不同模式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使用現狀,本文借助問卷星調查了150名湖北地區高校的在校生,結果發現:(1)在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認知度方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知道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是什么,具體來說,87.6%的大學生知道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網絡廣告是大學生了解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渠道,占比達到78.8%,校內宣傳這個渠道了解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大學生比例不是太高,僅占23.9%,這可能與目前越來越多的校園禁止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進入校園進行宣傳有關。(2)在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使用方面。首先,75.2%的大學生在特定的情況下,會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這也與大學生群體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特征相符合。在眾多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中,大學生較常用的是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這兩種產品也是屬于電商消費金融模式,總占比達到75.2%,而P2P網貸由于近幾年經常暴雷,引起大學生消費者的排斥,使用比率僅占8.8%,消費分期的占比也不高,只有15.9%,因此,在三種不同的模式中,電商消費金融模式由于最接近消費者,使用的程度也最高。對于為什么會選擇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資金緊張是最重要的原因。具體而言,資金緊張的占比高達63.7,而另外三種體驗分期樂趣、提前消費以及嘗鮮分別占比17.7%、10.6%以及8%。在選擇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時,不同的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也是不一樣,其中費率的高低和是否有優惠活動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占比分別為89.4%和82.3%。(3)在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期望方面。不同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額度不一樣。對大學生消費者來說,期望程度最高的是2000元-5000元額度;在支出項目方面,71.7%的大學生期望將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用于數碼產品,59.3%的大學生期望將金融產品用于服裝衣帽,還有29.2%的大學生選擇游戲支出;對于現有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大學生最關心的是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同服務商提供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沒有特色。
二、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大學生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
從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看到大學生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時,自身的權益受到了侵犯。有些不法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向大學生提供服務的時候,經常會使用“零利率、無擔保、無服務費……”等宣傳廣告,來吸引大學生貸款消費,實際年化利率可能高達25.55%以上。此外,這些金融服務商還會雇傭大量的臨時人員進行線下推廣,這些臨時推銷人員很少接受系統培訓,在推銷產品的時候,還會有所隱瞞,從而侵犯大學生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當大學生消費者不能及時還貸時,服務商往往會收取高額的滯納金,甚至會雇傭一些不法人員進行線下催債,這些不法人員素質稂莠不齊,經常會使用暴力催債,甚至會造成人身傷害。
2.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大量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涌入市場。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市面上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在對大學生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時也發現,約有78.8%的受訪者認為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這極大影響了廣大大學生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究其原因,許多消費金融服務商在開發產品的時候缺少調研,往往互相借鑒,極少創新。而對于新生代的大學生來說,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因此,現有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難以滿足大學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3.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市場風險隱患較多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很多配套設施和機制未能同步跟進。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門檻較低,服務商和金融產品迅猛增長,導致大學生消費者過度借貸、重復授信、過高消費以及信息泄露等問題頻發。此外,在信用風險方面,目前央行征信系統未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開放,也沒有成熟的信用共享機制,因此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風控較為缺乏,因而存在巨大風險。大學生雖然消費潛力巨大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他們往往收入較低,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因此存在巨大的違約風險。
4.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法律監管體系不健全
由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屬于新物種,且發展速度過快,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不夠完備,例如市場準入標準、平臺資金監管、電子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對大學生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等缺乏明確的規定。因此,當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出現問題時,很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影響了其健康發展。此外,還存在法律監管職責不明的問題,例如,在三種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中,電商消費金融模式歸口工商管理部門監管、P2P網貸模式受銀監會監管,而大學生分期消費模式屬于電商消費金融和P2P網貸的綜合體,從而造成了無人監管或多頭管轄的問題,這些均不利于大學生分期消費模式的健康運行。
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發展的對策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維權意識、產品創新、風險控制以及監管體系等方面提出促進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發展的對策建議。具體如下:
1.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維權意識,重視自己信用
相比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來說,大學生消費者多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對大學生來說,首先要通過查閱公司官網、瀏覽新聞網站以及咨詢專業人士等渠道掌握準確的消費金融知識,特別需要關注已經被相關部門處罰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努力平衡自身與服務商之間的信息鴻溝;其次,在選擇消費金融產品和簽訂協議的時候,一定要認真閱讀協議,了解清楚相關的條款,并保留相關的合同協議,當自身合法權益被侵犯的時候,要敢于向相關部門投訴維權;最后,從大學生自身出發,一方面要理性消費,不能過分借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的信用意識,及時還貸,重視自己的信用。
2.推進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創新設計
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新生代的特點,他們個性獨特、需求各異,這就要求未來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努力推進產品創新。具體來說,第一,拓展消費場景,從問卷調查中能夠發現,目前大學生主要將消費金融產品應用于數碼產品、服裝衣帽和游戲支出,而在教育培訓和出國留學等方面的支出較少。因此,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商要深度挖掘消費的不同需求,努力拓展教育培訓、旅游休閑、出國留學、醫療健康等消費場景;第二,優化現有產品的設計,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大學生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費率、優惠活動等滿意度較低,期望能夠有所改進,因此我們建議現有的金融服務商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大學生消費者的畫像,從而在產品設計的時候有的放矢,精準營銷。
3.加強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風險控制
作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新物種,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由于契合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需求,從而得到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風險。只有完善的產品風險控制,才能保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長遠發展。從高校層面來說,要加強大學生金融知識與風險防范教育。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缺乏金融知識,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高校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開展不同程度的金融知識講座,普及正確的消費觀,引導學生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從而防患于未然。對金融服務商來說,一定要做好安全風險提示,引導大學生群體合理消費,同時加強大學生群體的信用評估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審核標準。
4.完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監管體系
針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監管體系建設,一方面是在法律法規層面上,對現有的相關金融法律法規進行修訂,調整與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不適應的條款,相關部門要同步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匹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發展需求,例如大學生消費者貸款的資質審核、貸款額度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另一方面,工商局、銀監會、公安局等部門要明確管理界限,在自己的權責范圍內,加強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服務商、服務平臺的監管,彼此形成合力,共同維度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監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7):261-262.
[2]陳華琛,陳悅,陳亞萍,等.大學生互聯網金融消費行為分析與對策建議——基于大學生校園貸使用的問卷調查[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56-60.
[3]劉思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大學生用戶使用意愿實證研究[J].現代商業,2018(20):161-163.
[4]楊菂,陳雪,金萍.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調查研究[J].商業經濟,2018,508(12):178-181.
[5]張卓青,陳燕,王坤,等.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大學生中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以嘉興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9,494(10):155+157.
[6]銀艷艷,楊瑞.大學生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行為分析——基于AIFAA理論模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219(03):198-199.
[7]郗家宏,樂靜宜,喬戍娜,等.北京市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情況調查[J].價值工程,2019,38(03):50-52.
作者簡介:劉瑞雪(1997.03- ),女,籍貫:江蘇省淮安,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互聯網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