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才 王美鳳
摘要:2019年衢州中考語文卷大寫作考查的是游記,此題考查教材教學要求的落實情況,倡導真實寫作,搭建多種寫作支架助力學生寫作,是一道能夠考查學生真實寫作水平、體現育人功能的好作文題。
關鍵詞:游記;教材;真實寫作;支架
2019年衢州中考語文卷大寫作考察的是游記寫作。
游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學體裁,它的內容廣泛、寫法自由,既能增長讀者的知識,擴大見聞,又能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作家徐遲甚至說:“游記,這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文學體裁。”然而,過去許多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并沒有安排游記單元,甚至可以算得上游記的課文也寥寥無幾。游記,是一種“不受寵”的文體。
統編教材編者注意到了游記的學習價值,在以“文體學習”為主線的八年級教材中安排了游記單元。這一單元的寫作是《學寫游記》。“寫游記既是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也是審美能力的提升過程和審美情趣的激活過程,更是思維品質的歷練過程。”
衢州中考語文卷的命題者在六冊教材中敏銳地捕捉到了游記這一文體,可謂慧眼獨具。
一、 真題呈現
說起游家鄉,每個人都會有一張自己的私家地圖,有的是美食圖,有的是老街圖,有的是民俗圖……當然也有青山綠水圖、歡樂農家圖,圖中的每個坐標都是你與家鄉最深情的紐帶。
要求與建議:
(1)以下面的文字為文章的開頭,寫一篇游記(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旅游。
親愛的朋友,歡迎你來衢州旅游!我將與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圖”,現在跟著我出發吧!
(2)為文章配1~2幅插圖。(無須繪圖,只需在文中合適的地方,用括號注明圖片內容)
(3)不要出現含有個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適當引用古詩文、典故、傳說等,會讓你的游記更吸引人。
二、 亮點評析
(一)考查教材內容,引導日常教學
教材中最早出現的游記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但只是單篇,而且是文言文。以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形式出現是在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即是《學寫游記》。單元閱讀教學目標有一條是“了解游記的特點,把握游記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記的寫法與多樣的風格”。《學寫游記》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游蹤和自身體驗,合理安排寫作的順序,使文章有層次、有條理;能夠多角度觀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覽場所的特點來寫,突出重點,詳略得當;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適當運用議論、抒情等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學生能夠寫一篇符合文體要求的游記是教材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在現實教學中,這些目標的落實并不盡如人意。梳理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游記是一種“剛得寵”的文體,之前很多教師沒有研究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不清楚游記如何教。其次,很多老師對統編教材的教學理念理解還不深,同時受傳統的“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思想的影響,對寫作教學不夠重視。
衢州中考語文大寫作考游記,這既是考查教材教學要求的落實情況,同時也是對老師們的一種警示與鞭策:不好好教教材就要吃虧。這是以評價倒逼教學,指引日常教學。
(二)倡導真實寫作,考查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
榮維東在《交際語境寫作》中指出“真實寫作就是基于‘交際語境的寫作”。寫作的交際語境有作者、讀者、話題、目的、語言等五個要素。
衢州的寫作題正是“真實寫作”的極好體現。此題設置了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寫作情境,具備交際語境寫作的五個要素。
第一,作者。本寫作的作者是生活在衢州的考生,是有著衢州生活經驗和生活經歷的衢州考生。不論考生來自城區還是鄉下,對于衢州的風土人情、山水風景,總有一個方面或者角度是他了解和熟悉的,學生在文中可以以“衢州人”的角色來說話。
第二,讀者。本寫作的讀者非常明確,是非衢州的“外地朋友”。讀者明確了,便于學生集中精力思考目標讀者的興趣愛好,與讀者交流什么,怎樣交流等。利于培養學生“以讀者為中心”的寫作意識。
第三,話題。近來,衢州為了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這一鮮明亮麗的文化符號,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衢州印象”,開展了很多旅游推介活動。本題的話題是衢州旅游,是學生熟悉的,也是讀者可能感興趣的,學生寫作時,還可以選擇更具體的話題去與讀者交流。
第四,目的。“寫作目的意識”決定著作者如何安排行文,選擇哪些內容,采用什么手法等。本題的寫作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旅游”,目的不僅真實,而且非常明確,利于學生建立鮮明的目的意識。
第五,語言。交際語境的語言指“根據表達需要所選擇的文體和表達方式,包括措辭、口吻等”。寫作要求表達內容與形式運用相統一,寫作教學中文體選擇能力的培養是不可缺少的。衢州大寫作題要求學生寫作的文體是“游記”,而游記是一種真實文體,這種考查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由于本題提供了“真實寫作語境”,學生在審題上沒有絲毫障礙,“可以基于真切的生活體驗,明確真實的寫作目的和對象,與目標讀者作真誠的交流”,從而進行“真實的寫作”。因此,本題能夠考查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
此外,雖然學生所寫的是一篇考場作文,但是作為寫作成果又是真實的。如果將學生的考場作文進行一些美化和加工,插入一些相關圖片,立即可以做成一篇推薦衢州旅游的美篇或者微信推送。衢州這一寫作題使學生的寫作有了意義和價值,體現了寫作的實用功能。
(三)搭建支架,助力學生寫作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相交疊的區域就稱為“最近發展區”。發展區存在于學生已知與未知,能夠勝任和不能勝任之間,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學生需要支持才能夠完成任務的區域。寫作支架的支持作用就是能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只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架,才能避免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同時進行,降低寫作的難度。此外,對學生日后的獨立寫作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引導他們在必要時,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或構建支架來支持自己的寫作。
學習支架根據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范例、提示、建議、向導、圖表和解釋等類型。
衢州市2019年中考作文題為學生搭建了多種寫作支架,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首先,作文的導語是一段寫作提示,也即提示性支架,告訴學生游家鄉的“私家地圖”可以有多種類別,比如“美食圖”“老街圖”“民俗圖”等,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命題者還為考生提供了文章開頭:親愛的朋友,歡迎你來衢州旅游!我將與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圖”,現在跟著我出發吧!這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讓文章一下子有了游記所需具備的很重的特點——現場感,而且對象感十足,利于后文的寫作。
其次,有四條建議,為建議性支架。在建議一中,明確了文體要求——游記,讀者對象——想來游衢州的朋友,寫作目的——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這條建議讓學生構建起了自己的寫作地圖,明晰了要走到哪里去。建議二的配插圖是生活中做美篇、發朋友圈常用的一種方式,它可以讓文章更新穎、有趣,更能吸引讀者。同時,這種方式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將生活經驗用于考場寫作,給學生一種親切、活潑感。建議四提示學生可以引用古詩文、典故、傳說等,這條建議一方面可以讓游記知識性的特點更突出,也可以讓文章更吸引人,同時,這也是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明白知識積累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非文學作品閱讀部分《任正非的傳播課》,為游記寫作提供了隱性支架。《任正非的傳播課》一文作者的意圖是“借由新聞熱點向大眾傳達傳播學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傳播?《任正非的傳播課》一文以任正非的訪談為例進行了闡釋,同時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的范例。這里提供的傳播學的知識為學生寫作游記巧妙提供了寫作策略。如果學生能夠有效利用這些知識,那么不僅學生的作文會增色許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大大提升。因此,這個支架設計提醒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與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體現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精神成長,關注社會生活
《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本題考查游記這一體裁,要求學生分享游家鄉的“私家地圖”,彰顯了地域文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 對教學的啟示
1. 要落實好教材教學要求。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資源,是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落實核心素養就要充分依托和挖掘教材內容。
2. 寫作教學中注意情境的設置、支架的搭建、過程的指導、讀者意識的培養。
3. 注重真實文體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寫作語境選擇合適的語篇類型的能力。
4. 重視用寫作知識寫作。
5.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多角度觀察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
[3]章新其等.體現課程本質指向核心素養——2018年浙江省中考語文試卷評述(下)[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9(3).
[4]章新其.語文命題技術研究[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王彥才,王美鳳,浙江省江山市,浙江省江山市新塘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