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在核心素養下貫穿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美術老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真正地根據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通過讓學生分析、思考、探究美術大師的作品,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美術所獲得的成就感。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美術;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美術鑒賞能力就是學生所應具備的綜合能力之一。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導下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高中美術老師應該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以使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不斷進行創新,從而能夠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美術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實踐能力,更需要學生多實踐、多學習文化歷史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保證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能夠做到胸中有“丘壑”。
一、 美術鑒賞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概述
核心素養的概念是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此概念提出后受到了廣大老師的歡迎與擁護,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是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調的。作為高中美術老師首先應該理解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高中美術鑒賞課是如何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方面有哪些作用,起到了什么樣的積極意義。在高中美術鑒賞的課堂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就需要真正地搞懂其中存在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應急能力、應變能力,第二方面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第三方面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科學發展觀。美術教師應多學習核心素養的相關知識,在美術的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結合核心素養的知識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充分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二、 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策略例談
(一)提高學生的圖文識讀能力
圖文識讀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美術能力,同時也是美術課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上每節美術課的過程中,美術老師都會給學生講授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這些美術知識是最基礎的知識內容,告訴了學生如何鑒賞美術作品。因此,美術老師要引導學生多理解和消化這些鑒賞知識,在學生熟練掌握美術鑒賞知識的情況下,給學生一副美術作品讓學生根據所學習的鑒賞知識進行鑒賞,學生經過多次練習就會提高鑒賞能力,掌握鑒賞技巧。為了讓學生掌握鑒賞的流程,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技巧,可以開設一節專門的美術作品鑒賞課,讓學生從點到面對美術作品嘗試進行鑒賞,可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不要立即反駁或批評學生,要引導學生從鑒賞的理論出發,找到錯誤的原因所在,進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足,從而真切地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相關的“具象藝術”后,可先讓學生明白具象藝術的內涵,讓學生明白具象藝術具有的特點:典型性、真實性、敘事性,而且具象藝術還具有干預社會和記錄歷史的作用。學生在了解了上述具象藝術的知識后,為了讓學生能夠較熟練地應用具象藝術的相關知識鑒賞美術作品,美術老師可選兩幅典型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鑒賞。比如,可以選擇具有具象藝術特征的典型美術作品《蒙娜麗莎》與《韓熙載夜宴圖》讓學生進行鑒賞。當把這兩幅美術作品展現到學生面前時,先讓學生進行認真地觀察,并在心中把美術作品和具象藝術的相關知識進行結合,在心理默默地進行鑒賞與評價。等學生的心理鑒賞結束,可先讓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鑒賞內容,然后讓其他的學生對鑒賞內容進行評價,最后老師進行點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鑒賞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老師評價完成后,如果有學生存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心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解決疑問,提高鑒賞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審美判斷能力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鑒賞能力,同時也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具備了審美判斷能力,才能對美術作品進行鑒別、評價、判斷和表達。因此,在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讓學生多掌握相關的美術鑒賞知識,提高他們的鑒賞意識,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鑒賞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意象藝術”的相關知識后,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可給學生兩張照片:一張照片是《棉花金字塔港口》的油畫作品形式,另外一張是真實的港口照片,當這兩幅作品呈現給學生時,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對這兩幅照片進行判斷,讓他們說出更喜歡兩幅照片中的哪一幅,并闡述喜歡的原因。學生對喜歡的原因進行闡述,會表明自我的真實感受,會認為真實和具體更能打動他們的心,而凌亂和抽象不能使他們產生喜歡的感覺,正如意象藝術或者印象主義所認為的那樣:作品沒有表述出主題,沒有清晰的線條和構思,沒有構圖等,對于鑒賞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他們看起來真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鑒賞和審美判斷,給他們無處下手的感覺。因此,在高中的美術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學習美術鑒賞的知識,多引導學生鑒賞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通過讓學生多鑒賞,多總結,提高他們對各類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審美判斷能力。要給學生構建和營造出鑒賞的環境,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構建的環境中,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鑒賞靈感,讓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膚淺到深入、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從而使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得到理性的升華,使學生具備審美判斷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判斷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的核心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在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美術作品中都隱藏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真正地理解和鑒賞美術作品,就必須能夠深入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這個文化背景在畫家進行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美術作品中。從這個角度來說,高中生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識,在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時,是遠遠不能夠得到滿足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在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多讓學生學習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以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而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的核心能力。
例如,在讓學生鑒賞經典名作《蒙娜麗莎》的時候,可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這幅畫是美的,是一幅偉大的作品?而且是達·芬奇的經典代表作。”可讓學生對此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當學生進行了認真和深入的討論后,他們會了解到這幅美術作品是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找到了文藝復興的文化背景這個線索,學生就會深入地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思想與潮流,進而詳細地了解到了《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創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時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幅作品的內容,理解《蒙娜麗莎》為啥是偉大的作品。通過分組討論學生掌握了文藝復興的偉大,了解了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從而感受到了《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包含的“美”。當然,由于不同的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從而造成對《蒙娜麗莎》這幅作品理解的偏差,美術老師要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敢于進行質疑,在學生質疑與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就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創新美術課教學方法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被深入地應用到了美術課堂教學中,比如微課教學模式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科學應用,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喜愛與歡迎,不但提高了美術課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課的效率,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美術課參與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課的核心素養,就需要不斷地對美術課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進而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清明上河圖》《術匠家庭》《星月夜》等印象派的作品進行鑒賞時,可把這樣的鑒賞課制作成微課,通過微視頻呈現出不同美術作品的特點、創作的背景、作者特點等知識,讓學生通過審視、判斷,對不同的作品進行鑒賞,通過這個過程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深入理解。用微課開展鑒賞課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鑒賞課的參與興趣,可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鑒賞課中來,提高他們的鑒賞意識,培養他們的鑒賞綜合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美術學科的核心鑒賞素養。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日益深入人心的當下,美術老師應該積極創新美術課堂的教學方法,積極更新美術課的教學理念,不但提高自我素質和美術修養,緊追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應用新的教學技術與美術課堂的教學中,以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在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下,提高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偉.貫穿文化主線促進文化理解: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72-74.
[2]謝念群.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60-61.
[3]王強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探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4]張楊.核心素養體系下高中美術鑒賞課主題性課程教學實踐探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5]環磊.高中美術鑒賞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4):126,128.
[6]胡學云.新課標下高中美術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5(25).
作者簡介:
厙小鋒,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