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小琴 撒安娜 王文博 倪煜嵐 李冰


[摘要]KwL教學中學生通過回顧舊知,提出疑問,進而通過課堂學習解決問題并習得知識。將KwL教學模式應用于《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探討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實質及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實現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及能力和品質的培養。
[關鍵詞]KwL教學模式;氧化還原反應;構建;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5-0059-02
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而KWL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學生背景知識來啟發學生閱讀的教學方法。K指的是“What I know”,即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w指的是“Whatlwantto know”,即學生想要知道的知識;L則表示“What I have learned”,即學生學到的新知。該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探究知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師生互動模式不再單一。
一、KWL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構建
KWL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主要包括編制KWL表格、建立學習小組及填寫KWL表格三個環節(如圖1所示)。
二、KWL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體現KWL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下面以《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為例進行說明。
1.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填寫的KWL表格內容及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教學目標。
核心知識:①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及判斷方法;②明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之間的關系。
核心能力:①通過填寫KWL表格,培養學生歸納、整合的能力;②通過小組匯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核心品質:①通過課前填寫KWL表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
2.教學過程
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并在教學中完成學生所列舉的W列想要學習的內容的學習。整個教學過程分為K、W、L三個環節。
(1)K環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導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鐵鍋生銹、鐵制水龍頭生銹等現象,那同學們知道鐵生銹的原理嗎?請寫出相應的反應方程式。
【小組討論】有學生認為這個反應中銅元素和銀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可能是氧化還原反應;也有學生認為反應過程中沒有氧的參與,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講解】在反應中不論是否有氧的參與,只要化合價發生改變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為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為還原反應。
【提問】請同學們判斷以下反應的類型,并判斷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小組討論】根據各反應的概念來判斷并分析其特點。(見表1)
【講解】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四大基本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如圖2)。
在判斷化合、分解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時,要看是否有單質參加或生成。
【提問】c(金剛石)~C(石墨)是氧化還原反應嗎?
【學生回答】反應中碳的化合價沒有改變,因此同素異形體間的相互轉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過渡】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時伴隨著元素化合價的改變,而化合價的改變與電子轉移有著密切的關系。請同學們分析鈉與氯氣反應時化合價的變化情況及電子轉移情況。
【動畫展示】H2與Cl2的反應過程。
【講解】在反應過程中cl與H各提供1個e-,共用電子對后達到穩定結構,因Cl對電子有較強的吸引力,使得共用電子對偏向cl而偏離H,H的化合價由0→+1.發生氧化反應,Cl的化合價由0→-1.發生還原反應。
【小結】通過對以上兩個反應的分析可知,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L環節——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講述】通過學習,大家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同學們進行討論并填寫KWL表格的L列(見表2)。
綜上,KW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加深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更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運用KWL表格幫助學生建立已有知識與所學知識的聯系,通過組內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前通過讓學生填寫KWL表格的K列,幫助學生回顧已有知識;課中出示w列,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而節約課堂時間,提升教學效率;課尾填寫L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整個過程循序漸進,有助于學生體會學習樂趣,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