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
近年來,在奉賢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南橋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五大振興”發展目標,聚焦鄉村經濟再造、鄉村空間重塑,全力建設達標升級村。目前,已成功創建了楊王、沈陸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鄉村振興已成為南橋最靚麗的名片。
圍繞“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創新發展理念,積極采取新舉措。
創新宅基地流轉及租賃方式,以總部經濟模式盤活流轉宅基,加速產業集聚。以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宅基地權益股權化為抓手,實現“農房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今年以來,南橋全域實施集中上樓,完成簽約274戶,吳塘、靈芝整村制置換率達88%,“150安置基地”計劃年底前開工。
成立良渚江海鄉村實業公司,搭建招商平臺,以開發區模式發展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強化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目前,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已導入各類企業41個,力爭全年產稅1億元。
在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的輻射帶動下,南橋11個村共招引企業156家,1-9月實現稅收8554萬元,各村集體資產總額增長1.44億元,增幅13.4%。截至目前,南橋11個行政村總資產11.96億元,其中總資產過億元村5個,稅收過億元村2個,稅收過千萬村8個。
人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引擎。南橋鎮始終堅持外引內培、蓄勢儲能,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新需求,滿足超大城市郊區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能力的干部人才隊伍。
南橋鎮堅持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11個村全面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8歲,本科以上學歷占64%。
選聘年輕有活力、敢于創新的年輕干部,面向社會公開招錄33名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到村任職,進一步壯大農村后備干部隊伍。目前,全鎮80后村班子成員已占63%。
堅持黨建引領,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有機結合政府政策和市場機制,以人才公寓模式統籌運營閑置宅基地,吸引優秀青年走進農村,為農村注入了青春活力。
積極落實河長制,全年消除48條劣Ⅴ類河道,“劣Ⅴ類水體三年行動計劃”全部完成。強化田間管理,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監控工作,提升土地防控面積,推動農田土壤環境保護及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兩網”融合科普教育基地建成開放,填補全市垃圾分類大型教育基地空白。
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舉辦多場“夢圓小康”就業券專場招聘會,累計發放就業券690張,有265人實現就業。建設青春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打造360度無縫銜接的養老服務圈。成立村級房屋租賃中心,實現“以房管人”人口管理新模式。強化法治建設,依托宅基課堂、法治講堂等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扎實開展普法系列活動。
堅持以好家風帶動淳樸民風,串聯憶紅居、良渚園、家風家訓館等為地標,打造南橋鄉村美育修身線,實現美麗鄉村與鄉風文明同頻共振。依托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移風易俗納入“美麗約定”“星級文明戶”評選,傳遞新時代正能量,多項工作獲人民網、中國發展網等多家國家級媒體報道。
持續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路徑,借力社會資本,運用市場機制,在資源盤活、產業培育、管理精細等重點領域筑起支點、搭建平臺,全面落實達標升級村建設。
用活綠水青山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加快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建設“150安置基地”。發放1.8億集體物業項目股權證,進一步釋放宅基地改革紅利,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致力串珠成鏈、品牌打造,以鄉村“組團式”發展彰顯振興集成度,串聯憶紅居、碎石地公園、桃花島、彩稻等鄉村文化、生態、產業節點。擴大“良渚江海”品牌經濟效應,打通美麗資源、美麗成果向美麗經濟的轉化通道。
以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優化村莊布局,完善基礎建設,結合“守護家園”行動,開設就業崗位,強化職業培訓。結合“雙聯雙進”,共商治理難題,將村民“急難愁”“愿思盼”問題解決在最前沿。堅持以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鄉村振興”中達標升級,在“達標升級”中示范推廣。未來,南橋將繼續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提升村級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優化治理體系,逐步將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轉變為美麗南橋的靚麗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