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香
(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小學 重慶 404000)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側重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也要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階段,教師應該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大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保證學生數學水平綜合提高的同時,為今后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源于大膽猜想。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也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主動融入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研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組織學生探究問題,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升。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因年齡較小,經常會存在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通過察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非常積極,尤其是在猜想環節,更是較為活躍。然而,由于學生的閱歷淺薄,在對抽象的知識點理解方面還存在很多困難,無法及時找到正確處理問題的辦法。因而,在這一期間,教師應將自身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鼓勵學生展開猜想,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漸漸形成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游戲,讓學生逐步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數學思想,以便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能夠通過一步步的推導,快速解決問題[1]。
比如,講解“統計與概率”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簡單的游戲場景:有50個藍色小球,18個黃色小球,然后將兩種顏色的球類全部放在一個箱子中,讓小明同學和小林同學來摸,若摸到藍色小球,小明同學贏;若摸到黃色小球,小林同學贏。然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思考,小明同學和小林同學,誰贏的幾率會更大一些呢?這時,有的學生會回答:“小明同學贏的幾率大一些”。隨之,教師問:“為什么呢?”學生會說:“因為藍色小球的數量比較多”。這時教師可以提出質疑:“結果真的是如此嗎?讓我們一起共同探究吧。”通過這樣的游戲場景,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可以直觀學習知識,并結合自身經驗,深層次地進行邏輯推理,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人教版小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設計十分合理,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好處。但因為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干擾,一些教師十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不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遲遲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對數學內容展開綜合剖析,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上的內容和已經掌握的知識,自主推理出數學定理和公式,保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2]。
比如,講解“乘法運算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包括:加法是部分數加部分數等于總數,然后依照加法與乘法都是求總數的本質,合理設計。在以往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從兩個相同數相加依次延續,最終求和,過程相對繁瑣。此時,教師可利用直觀的應用題圖文,設計乘法教學方案,具體如圖1所示。起初,學生的計算效率較高,但到后面8個3相加時,花費的時間就會多一些。此時,教師可及時引導,如:若100個3相加呢?學生想象不到加法算式。因而,教師適時將乘法算式引出,告訴學生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如此,能學生提高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圖1 求星星數量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可為學生適當地布置一些實踐訓練,保證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提高。通常,學生在學習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因難度較大,學習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操作,讓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了解數學概念和公式形成的過程,確保學生可以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而來,強化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比如,講解“加法減法混合運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模擬學生在游樂園游玩的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安排4名同學一起玩游樂園中的激流勇進游戲,每人票價為10元,然后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角色。其中,有一名同學負責買票,身上共有140元,同學在買完票之后還剩多少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此舉有利于增強學生邏輯推理的有效性,確保學生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加深學生的印象。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強化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因而,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應加大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可以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力,進而讓學生朝著全面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