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云
支氣管哮喘簡稱為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癥狀是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咳嗽。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1]。臨床研究表明[2]: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通常出現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或者咳嗽等癥狀[3],多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相關研究表明[4,5]: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是治療哮喘的關鍵時期,針灸輔以補腎起到炎癥減輕的作用,并能夠緩解氣道反應性。但是該治療模式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研究較少[6,7]。因此,本文以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作為對象開展研究,探討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哮喘緩解期療效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2月—2019年2月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9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22~68歲,平均(47.83±7.58)歲;病程3~9年,平均(6.29±1.96)年。觀察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24~70歲,平均(48.41±8.25)歲;病程3~11年,平均(6.58±2.45)年。2組患者的病程長短、年齡、性別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8]第8版中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歲以上,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精神障礙或肝臟腫瘤者;②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或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對照組:進行長蛇灸治療。選用生姜1.5 kg磨成小顆粒狀,選由30%的炒白芥子、20%的甘遂、20%的細辛、30%的桂枝組成的白芥子散。讓患者俯臥,從督脈至大椎穴再到腰俞穴,選用長25 mm的毫針,順序按照從上至下一次進行點刺背俞穴,針后,沿著膀胱經拔罐,時間為5~10 min。然后將白芥子散均勻的抹在患者后背皮膚上并鋪上1 cm厚的生姜末。用折射器抽少許乙醇,倒在艾柱上,點燃頭、尾、身三處,等待自然燃盡后繼續鋪艾柱施灸,灸2~3壯,其施灸時間大約為2 h左右。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取熟地、桑寄生和澤瀉各15 g,茯苓、山藥和桑螵蛸及益智仁各取20 g,另取桂枝、制附片、山萸肉、牡丹皮各10 g,還要取甘草5 g,加水300 ml,先將制附片先煎1 h,再將其它藥材放入其中煎煮至100 ml,每天服用2次。2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2。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②癥狀體征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哮喘癥狀分級量化標準,對患者喘息、大便異常、氣短、易感冒、咳嗽、咯痰、胸膈滿悶、自汗、口渴、腹脹、納呆進行積分評定,其中0分表示無癥狀者;1分為癥狀輕者;2分表示癥狀中者;3分表示癥狀重者;③臨床療效判定。以《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療效判斷準則。包括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臨床控制的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與癥狀大部分消失,積分減少≥95%;顯效的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與體征顯著改善,積分減少在70%~95%之間;有效的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且積分減少在30%~70%之間;無效的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和體征無任何改變,或者有惡化的現象。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2比較2組治療前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2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含量、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2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治療前比較,2)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癥狀體征積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前后的差值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值,癥狀體征積分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治療前比較,2)P<0.05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臨床控制的患者有20例,顯效的患者有11例,有效的患者有16例,無效的患者有1例,總有效率97.92%;觀察組治療后臨床控制的患者有12例,顯效的患者有13例,有效的患者有18例,無效的患者有5例,總有效率89.58%,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支氣管哮喘疾病較為頑固、易反復發作且遷延難愈。該疾病的病理變化為“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兩者相互搏結,壅塞氣道且肺管攣急狹窄,進而通道不利,肺氣宣降失常而引動停積之痰,導致了痰鳴如吼、氣息喘促。長蛇灸又稱鋪灸或者是被稱為蒜泥鋪灸,是我國浙江地區的針灸工作者,經過傳統和民間方法進行挖掘并進行總結,得出的一種灸療方法,是目前灸療中施灸范圍最大、一次灸療時間最長的灸法[10]。
近年來,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在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中得到應用,且臨床療效效果較為理想。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含量、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能夠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含量、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癥狀體征積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前后的差值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值,癥狀體征積分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后2組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觀察組經過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的效果顯著。金匱腎氣丸加減具有溫腎助陽作用,還具有固攝真氣的作用,以此達到緩解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癥狀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機體內的炎癥反應程度,進而促進患者盡快恢復。長蛇灸為綜合治療為一體,其包括經絡、針刺、艾灸、藥物治療為一體,具有平衡陰陽的功效,還能夠疏通氣血,補益肺氣,且針灸的材料能夠溫經通脈,溫肺止咳、溫陽散寒、補肺益氣之功效。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對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患者具有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采用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長蛇灸治療能夠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