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川 魏國龍 閔翠蘭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C-IBS)是常見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但沒有形態學及生化學異常的癥候群[1]。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無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患者出現上腹痛、上腹脹、惡心、食欲減退等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2]。臨床上,C-IBS和FD往往重疊出現,且隨著近年經濟高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C-IBS重疊FD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當前臨床治療C-IBS重疊FD常采用內科藥物治療,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藥物,療效一般,而中醫經過多年發展,中藥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療效顯著。本研究旨在探討疏肝健脾法治療C-IBS重疊FD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C-IBS重疊FD患者12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31~58歲,平均年齡(43.26±4.38)歲;病程6~13個月,平均病程(10.21±2.66)個月。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4.56±5.12)歲;病程7~15個月,平均病程(11.08±3.04)個月。2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Rome IV標準[3],C-IBS:腹部不適持續時間≥3個月,癥狀在排便后改善,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或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性質改變,且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FD:每周中等程度的上腹痛或灼燒感≥1次,間斷性疼痛,排便或排氣后得不到緩解,且不符合膽囊或Oddis肌疾病診斷。中醫C-IBS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4]中便秘的氣秘證,即主癥:大便干結,排便困難,便后便意未盡;或艱澀不暢,腹中脹痛,噯氣頻發;伴神思倦怠,舌苔薄膩,脈弦。中醫FD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5]中“肝胃不和證”,即主癥:胃脘脹滿或疼痛,兩脅脹滿,次癥:心煩,噯氣頻作。舌質淡紅,脈弦。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行胃、腸鏡檢查未發現其余品質性病變;③近1月未接受藥物治療者;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有既往器質性胃腸道病變病史者;②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③精神疾病者。行胃、腸鏡檢查排除其他品質性病變。
1.4 方法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主要方法如下:餐前30 min給予患者莫沙必利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58)5 mg/次,3次/d,餐后30 min給予患者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上海信誼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0950032)630 m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疏肝健脾法,藥方:柴胡、香附、郁金、合歡皮、枳實、甘草各10 g,白芍、陳皮、白術各15 g,隨癥加減:腹痛嚴重加延胡索;心煩失眠加大棗、遠志,用水煎至200 ml,1劑/d,分早晚2次服用。2組均治療8周。
1.5 觀察指標(1)療效[6]: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治療前后患者癥狀分級計分,①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95%;②顯效: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積分減少在70%~94%之間;③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積分減少在30%~69%之間;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積分減少<30%。(2)腸道菌群:采集患者糞便樣品,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雙歧桿菌、乳桿菌及大腸埃希菌的水平。(3)不良反應:統計治療期間,2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狀況。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腸道菌群治療前,2組腸道菌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腸道菌群均得到改善,觀察組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水平高于對照組,大腸埃希菌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水平變化對比 (例,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6例腹瀉,對照組出現4例腹瀉,均無其他不良反應,2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36,P=0.509)。
IBS-C、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與胃腸運動功能紊亂、微生物群改變、腦-腸軸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胃腸激素異常相關。祖國傳統中醫認為IBS-C的病機是情志抑郁致肝郁氣滯,導致腸道失于傳導,大便蓄積,艱澀難下;FD的主要病機是情志失調,引起肝氣郁結或肝氣過旺,導致脾胃失和[7]。因此,中醫治療IBS-C重疊FD的關鍵在于調暢氣機、疏肝健脾。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雙歧桿菌、乳桿菌水平較高,大腸埃希菌水平較低,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表明疏肝健脾法能夠改善腸道菌群水平,促進腸道菌群與外部環境和宿主間保持平衡。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主要包含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及乳桿菌,可有效補充腸道中的有益菌,抑制大腸埃希菌生長,重新平衡腸道內菌群,還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分解,緩解消化不良[8]。此外,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還能夠產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酸性物質,酸化腸道內容物,逐漸軟化大便,改善患者便秘。莫沙必利是一種促胃腸動力藥,可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加胃腸蠕動,加速排便[9]。IBS-C重疊FD的病位在腸和胃,與肝和脾密切相關。方中柴胡歸肝經,可疏肝解郁,和解表里;香附歸肝、脾、三焦經,可疏肝解郁,理氣寬中;郁金歸肝、心、肺經,可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合歡皮歸心、肝經,可解郁、寧心;枳實歸脾、胃經,可消脹滿、安胃氣;甘草歸心、肺、脾、胃經,可補脾和胃,調和諸藥;白芍歸肝、脾經,可平抑肝陽,利膀胱、大小腸;陳皮歸肺、脾經,可理氣健脾;白術歸脾、胃經,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10]。諸藥共用,可疏肝解郁,健脾安胃,使得運化有權,便秘得疏。
綜上所述,IBS-C重疊FD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法聯合西藥治療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分布,重建機體微生物平衡,安全性好,療效高于西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