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牧
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長、易反復,雖無器質性病變,但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況、生活質量因此受到的影響非常嚴重[1]。關于此癥的治療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研究傾向于常規用藥的基礎上兼顧心理、精神因素的調節,可獲得更滿意效果。而我國中醫憑借本標兼顧、安全性高、價格較低的優點獲得了認可[2]。此次研究分析了柴胡桂枝干姜湯、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治療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診治的140例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研究對象篩選時間范圍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分別納入到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有70例患者。觀察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3例、37例;年齡22~62歲,中位年齡(43.16±4.62)歲;病程7個月至7年,病程均值(3.45±1.12)年。對照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1例、39例;年齡21~63歲,中位年齡(43.74±4.85)歲;病程7個月至8年,病程均值(3.72±1.36)年。對比2組患者基礎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患者明確為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后入組,予以用藥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用藥治療,主要包括:益生菌口服液,每次應用10~20 ml,每天2次;多酶片,每次用藥2片,每天3次;多潘立酮,每次用藥10 mg,每天3次。觀察組應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治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國藥準字H20130126,丹麥靈北制藥,片劑,每片有0.5 mg氟哌噻噸以及10 mg美利曲辛10 mg)應用方法:口服,每天2次,每次1片。柴胡桂枝干姜湯方組:炙甘草6 g,牡蠣10 g,干姜10 g,桂枝10 g,瓜蔞根15 g,黃芩15 g,柴胡15 g。辨證加減:存在明顯腹脹狀況加用廣木香15 g,砂仁10 g;存在納差狀況加神曲15 g,炒麥芽15 g;腹痛強烈加用川楝子12 g,延胡索15 g;存在惡心嘔吐狀況加生姜10 g,法半夏15 g;存在燒心反酸狀況加瓦楞子20 g,烏賊骨30 g。用法:以上藥物準確配伍,每天應用1劑,加水煎制,留400 ml藥汁,囑患者分為2次飲用。所有患者均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前后,幫助患者進行HAMD、HAMA 評分,用以評估焦慮、抑郁狀況改善情況。觀察2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包括神疲乏力、噯氣反酸、胃脾脹痛、便溏、納少等。觀察2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估在用藥結束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評估療效,即:患者用藥結束時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或消失,評定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評定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病情加重,評定為無效。

2.1 治療前后HAMD、HAMA評分治療前對比2組HAMD、HA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HAMD、HAMA評分均下降,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HAMA評分對比 (例,
2.2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對比2組臨床癥狀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臨床癥狀積分均下降,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對比 (例,
2.3 2組患者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獲得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用藥過程無嚴重不良反應,檢查血尿常規各項、腎功能各項指標均正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機體因為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存在胃、十二指腸機能紊亂狀況,并因此誘發不存在器質病變的綜合征。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目前已成為臨床消化科所診治功能性的胃腸疾病中最多的一類,發病率超過20%。疾病發生后,上腹疼痛、局部灼燒感、餐后飽脹感是主要的癥狀表現,部分患者還會存在噯氣、嘔吐、食欲不振的癥狀,通常此癥所引起的癥狀表現并非器質性、全身性病變[3]。有研究指出,存在睡眠障礙以及焦慮、抑郁等心理精神因素的人群發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率更高,主要在于這方面因素可由腦-腸軸造成胃腸分泌、運動機能障礙,或是引起內臟高敏感性,同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因為疾病影響也容易產生抑郁、交流情緒,往往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得癥狀復雜、病情反復、病程漫長,也是發展為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4,5]。
治療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主要是用藥治療,西醫方面多遵循對癥用藥原則,常規用藥包括抑酸類、促進胃動力類、助消化類、保護胃黏膜類藥物,雖然能夠幫助患者獲得一定效果,但總體療效并不滿意,且復發率不容忽視。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常用于對繼發性、原發性心理障礙的治療,能夠對中樞神經進行調節,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將此藥用于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獲得的效果喜人,可幫助患者促進精神狀態和睡眠狀況改善,使內臟神經感覺閾下降,使胃腸不適緩解[6]。中醫中藥凸顯的用藥效果、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參與消化科疾病的治療認可度非常高,將中藥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可發揮多靶點、多系統治療效用。中醫將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歸為“痞滿”“胃脘痛”范疇,病灶雖主要發于胃,但和肝、脾關系密切,以寒溫失宜、飲食失節、勞倦過度、情志內傷為主要病因,基本病機主要是脾氣內傷、肝氣郁結、虛實夾雜、寒熱錯雜,其中肝郁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結合此癥病機,柴胡桂枝干姜湯常用以治療此癥,此方組出自《傷寒論》,其內柴胡能疏肝、升陽、和解表里;桂枝可通血脈、暖脾胃、補元陽;黃芩能除濕熱、瀉火;干姜能溫補脾陽[7];牡蠣、瓜蔞能生津清熱;炙甘草用藥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證明,以上藥物配伍能夠對胃腸平滑肌收縮機能進行抑制,對胃腸運動和分泌進行療效調節。研究將此方組與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配合用于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獲得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中藥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應用的凸顯的優勢及價值。
綜上所述,柴胡桂枝干姜湯、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治療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身體、心理整體狀態,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復發概率,是值得應用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