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囊袋感染預防護理干預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75例進行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容易造成術后囊袋感染的因素,同時總結相關預防護理干預措施。結果: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發生囊袋感染,發生率為2.67%,對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現感染。結論:囊袋感染是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比較棘手的問題,對患者開展預防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少此類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術后囊袋感染;護理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apsular bag infection after permanent artificial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5 patients undergoing permanent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prone to postoperative capsular bag infection were explored, and related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2 cases of capsular bag infection occurred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2.67%.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argeted care. All patients healed well and no infection occurred again. Conclusion: Bag infec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after permanent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Preventive car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words: permanent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postoperative capsular bag inf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是治療患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隨著近些年來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該術的適應證范圍越來越廣,獲得了越來越多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認可。盡管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容易增加患者的并發癥[1]。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救治的75例進行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做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救治的75例進行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25~85歲,平均年齡(38.23±4.11)歲。本次研究使用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和電極均為STjude Medical公司的產品。
1.2 研究方法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方法:于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植入起搏器電極導線,然后選擇合適的起搏器植入。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檢測電極導線參數;術后使用沙袋壓迫穿刺位置,保持平臥休息24h~48h。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3d~5d。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發生囊袋感染,發生率為2.67%,經細菌培養顯示,1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為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使用過氧化氫榮譽和、0.9%氯化鈉溶液對囊袋進行反復沖洗,在使用碘伏溶液對囊袋和電極消毒,將電極間斷后縫合在囊袋內。如果不縫合囊袋,可使用0.9%氯化鈉溶液紗條引流并逐漸愈合,配合全身感染治療,同時加強營養。兩周后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現感染。
3 討論
囊袋感染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常見并發癥,據國內臨床資料報道發生率約為0.4%~14.3%[2]。本次研究中的囊袋感染發生率為2.67%。由于本次發生病例較少,對于感染因素無法進行系統分析,但綜合考慮囊袋感染應與術中創傷、囊袋制作與切口感染相關。對于囊袋感染應采取預防護理措施:術中應減少創傷,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降低患者的恐懼情緒,對于老年癡呆和依從性相對較差的患者需要使用約束帶。在縫合起搏器囊袋前,護理人員需要將碘伏溶液加入20ml等滲鹽水稀釋,并反復沖洗囊袋[3]。縫合結束后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在進行固定。術后預防切口感染,對于植入單腔起搏器的患者術后12h可下床活動,雙腔起搏器的患者需要24h。盡可能避免提前活動造成出血而誘發感染。
綜上所述,對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患者開展預防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少囊袋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小鵬, 何麗, 周銘, et al.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術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風險因素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16).
劉霞, 張友良, 唐媛, et al.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相關并發癥及原因分析[J]. 中國臨床研究, 2018, 31(6):800-802.
王麗娜, 蔡鈺, 周蘋, et al.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觀察[J]. 人人健康, 2018(1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