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輝 吳衛東
【摘 要】本文闡述了延續護理在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中的概念及國內外的延續性護理模式的現狀,基于國內對延續性護理的研究成果,本文歸納了國內實施延續性護理的主要方式方法,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延續護理在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延續護理;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中圖分類號】R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目前我國老齡化社會趨勢在不斷的加劇,關于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在老年患者出院后護理服務的連續性與協調性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與重視,延續護理在老年患者的醫療認識、知識普及、節約社會資源和家庭人力資源方面,以及優質護理服務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近幾年,發達國家對于延續性護理更加的重視[2],而在我國則相對于國外重視的程度則相對較輕,本文筆者則就延續護理在目前國內外的現狀,以及我國延續護理的實踐模式以及內容進行了如下綜述:
一、延續性護理
(一)延續性護理的概念
美國老年協會提出:延續護理是指當患者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或著在同一地點不同照護等級之間進行轉換時,為保證健康照護的協調性與連續性而設計的一系列的措施[3]。一般來說的是指醫院、社區與家庭之間的連續,強調的是住院和出院護理計劃的連續性、完整性以及協調性。
(二)國外延續性護理的現狀
在延續護理理念的指引下,發達國家的護理學家們,對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出院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存之間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兩種模式體現,其一是基于社區的延續性護理模式,主要的內容有:家庭病床、虛擬病房、擴大服務的診所和以病人為中心的家庭醫療模式。另一是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表明[4],日本鼓勵實施有組織的護理獎勵機制,建立組織照護急癥護理醫院和康復保健場所,有利于提高高效和高質量的醫療保健,多學科醫療保健團隊整合了許多其他的衛生保健機構,可以實現最大化的患者的康復功能,主要由高級實踐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APN)主導的護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由同一名APN負責實施延續護理,使患者的健康狀況達到最好的效果,制定好出院后的隨訪[5],研究表明,APN延續性護理模式能夠明顯減少患者住院次數,延長再次入院的時間間隔,對于其降低再人院率及醫療費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明顯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6]。
(三)我國THA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
在國內沒有明確的延續護理的定義,同時也缺乏相關的理論研究[7],我國的延續性護理研究起步較晚[8],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進一步開展,患者能夠在住院期間接收到良好的健康宣教和全方位的臨床護理[9],出院后也需要延續護理。國內有關對于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癌癥、傷口造口患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的延續性護理報道比較多,但是目前對于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延續性護理報道相對較少。
二、國內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主要方式
(一)電話隨訪 電話隨訪是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互動的一種重要的措施,該方法不僅簡單方便、可行性強,并且有利于出院患者和醫院之間的溝通,葉仲歡[10]等研究表明,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家庭康復理念以及保健的意識,能夠使得患者使用康復器械進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得到明顯加強,從而縮短了患者的恢復周期。乜廣珍等[11]通過對患者出院后3個月后以及6個月后的電話隨訪中發現,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是6.1%,而對照組發生率為12.5%,可見是實驗組的并發癥明顯降低。
(二)家庭訪視 是延續護理中的一種重要的手段,通過對患者家庭訪視,護理人員能夠準確、清楚的了解到患者的康復狀況,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解決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問題。章海慈[12]通過對62-83歲的104位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老年患者長達6個月的家庭訪視護理研究表明,家庭訪視不僅能夠促進老年患者康復和維護患者的身體健康,還可以建立家庭健康管理檔案,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及健康宣教,同時還能使得患者其他的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從而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次數,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許晴[13]認為通過家庭訪視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功能康復鍛煉的掌握情況,并且能及時的優化康復計劃,同時可明顯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三)網絡干預 隨著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普及,網絡作為一個全新的溝通平臺,突破了地域、時間及經濟等方面的限制[14],現在醫療服務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形成遠程診療照護醫療服務模式[15]。QQ號、微信公眾號、網絡視頻以及移動護理APP是最常使用的工具。鄭群怡等[16]在2014年最先開展將移動護理技術與骨科術后患者的延續性護理相結合,不僅打破了傳統延續護理的局限性,也促進了信息化護理的延續發展,陳華琴等[17]在2015年借助微信平臺,以微信信息,微信群的方式,請患者或家庭成員定時參與互動健康教育的方式,促進了患者髖關節的功能康復,減少了對他人的依賴。2016年,莊華敏等[18]對60例行全髖置換術的患者通過運用微信平臺,由專人定時推送康復訓練的信息,根據出院的時間不同,發送不同的視頻訓練資料,從而做到個性化、專業化的指導,同時也明顯的改善了THA大部分患者的消極情緒,增強了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大大的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19]。穆虹等[20]通過回授法專科視頻教育的方法對80例全髖置換術后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研究顯示,該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髖關節的活動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復依從性及生活質量。
(四)開設專科護士門診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專科護士門診最多的是關于高血壓、糖尿病、傷口造口、靜脈治療等專科的護理門診,骨科關節康復門診相對較少,周紅娣等[21]在2013年報道,該院開設骨傷疾病護理門診,一般人員組成為:3年以上專科護理經驗的高級護理人員,8年以上工作經驗,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為患者提供專業化并且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康復指導,提供免費的護理咨詢,既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也提升了護理專業人員的地位。
三、延續護理在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發展趨勢
THA患者的延續護理主要包括:患者出院后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自理能力、心理護理以及生活質量等等。史燕燕等[9]通過對250例65歲以上的THA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制定良好的延續護理方案可有助于幫助患者積極的進行術后肢體康復功能鍛煉,對于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的能力,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周敏[22]等對79例平均年齡為72歲的THA患者給予行居家護理后發現,居家護理模式可明顯的促進患者的髖關節功能的恢復,可以引導未來開展醫院-社區的延續護理模式,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大多存在的骨質疏松疾病,王曉慶等[23]通過對延續護理的研究發現,早期的延續護理可以明顯提高老年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骨質疏松的認知度,從而降低了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發生率。目前,在我國,醫院、社區和家庭仍然存在醫護脫節的問題,所以對建立一種長期的隨訪制度和實現患者連續性的肢體功能康復鍛煉非常重要。
四、小結
延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為了滿足廣大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住院要求,住院的時間也在逐漸的縮短,患者病情平穩后即可出院,為了滿足出院后患者的護理要求,通過提供延續護理的方式,與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及家屬一起制定功能康復訓練計劃,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可有效的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時能有效的節約社會資源和人力的資源,使得患者盡快康復,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現由于國內的延續護理的仍處于發展的階段,今后仍需要進一步的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建立一套針對我國國情的優質延續護理服務模式,這依舊是我們今后護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龔艷,金春蓮,章小慶等.延續護理小組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0-51.
Singh S, Shrivastava C, Kumar S, et al. Hemi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J]. J Clin Diagn Res, 2014, 8 (10): 1-4.
OConnor M, Bowles KH, Feldman PH, Frontloading and intensity of skilled home health visits:a state of the science[J].Home Health Care Serv Q,2014,33(3):159-175.
Fukuda H, Shimizu S, Ishizaki T. Has the Reform of the Japanese Healthcare Provision System Improved the Value in Healthcare? A Cost-Consequence Analysis of Organized Care for Hip Fracture Patients. Wong G, ed. PLoS ONE. 2015;10(7):e0133694.
董玉靜,尚少梅,么莉等.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20-23.
Naylor MD,Brooten DA,Campbell RL,et a1.Transitional care of olde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 Am Geriatr Soc,2004,52(5):675—684
蔣文珍, 莊悅紅, 王曉娟等. 延續護理在預防居家長期臥床老人壓瘡中的應用進展[J].上海醫藥,2017,10:36-40.
曹楠,劉啟貴.國內外延續護理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2):226-231.
史燕燕,張敏,王秋菊.延續護理在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3):1871-1874,1875.
葉仲歡,盧爾海.電話隨訪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出院患者康復護理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6):159-160,173.
乜廣珍,張冬梅,張浩等.電話隨訪式延續護理對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生活質量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13):1565-1568.
章海慈.家庭訪視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5):1697-1699.
許晴.護理延伸服務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6,3(11):171-172.
岳愛學,王小芳,陳波等.基于網絡干預的延續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12):1129-1131.
殷欣,聶文博,從悅等.遠程護理在"互聯網+"時代居家養老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6):873-877.
鄭群怡,戰穎,吳曉英等.移動信息技術在骨科延續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795-797.
陳華琴,高薇.微信隨訪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12):1463-1464,1465.
莊華敏,張適霖,張梅清等.運用微信加強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出院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6):2382-2384.
梁曉燕,李秀,雒玉等.微信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院外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骨科,2017,8(3):237-240.
穆虹,安帥,李俊等.基于回授法的專科視頻教育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延續護理的應用[J],2017,8(32):88-90.
周紅娣,盛芝仁,陳奮等.我院專科護理門診的實施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0):753-755.
周敏,李昕華,丁麗等.居家護理在微創OCM入路全髖關節置換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559-1562.
王曉慶,羅存珍,李鳳華等.老年髖部骨折合并骨質疏松出院病人的延續護理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6,30(4):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