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蘭 梁桂英
【摘 要】目的:探討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出院后門診隨訪的重要性。方法:利用PSP量表(個人和社會功能量表)和復發率來評價門診隨訪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影響。結果:門診隨訪可以顯著提高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功能恢復和減少復發率。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首發;門診隨訪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精神分裂癥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機能發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首發精神分裂癥簡而言之就是第一次出現精神癥狀或精神疾病發作。這些患者和家屬往往是由于第一次發病,對疾病缺乏認識,造成很多患者會擅自減藥或停藥,從而使患者沒有按時有規律足量服用藥物,致使病情反復發作并加重,社會自知功能和生活質量逐漸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我們根據具體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病人建立門診檔案,出院后進行隨訪,以觀察門診隨訪后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復發和社會功能恢復情況,以及生活質量是否下降。
1 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48例均為石門休養院康復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入選標準⑴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MD-3)⑵均為第一次發?、遣∪四挲g為20~50歲。男22例,女26例。家屬陽性史10例,已婚28例,未婚22例。
1.2 方法
門診隨訪每月一次,建立病案記錄,送藥上門。必要時以電話或微信聯系。隨訪過程中采取措施如下:1)隨訪過程中了解病人是否按時服藥。有沒擅自減藥和停藥,服藥后有沒出現頭暈、靜坐不能、翻白眼、吞咽困難等副作用的發生,及時處理。2)了解出院后繼續學習或工作的康復患者學習或工作情況,是否適應學習或工作環境是否適應學習或工作環境,是否能勝任現在的工作。認真傾聽病人談話,耐心解答病人問題,適時鼓勵和安慰病人,使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提高病人的自知力,堅持服藥。并在談話中了解病人思想情況,及時發現病人的病情波動,及時應對。3)給家屬普及精神病的相關知識,促使家屬正確認識疾病,不要帶有色眼鏡看待病人。向家屬強調堅持和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保管好藥物,督促病人按時服藥。服藥后要檢查病人的口腔、舌底、杯子等地方有無藏藥行為。必要時把藥研磨成粉放在飯湯中,要求病人當面吃下,并要觀察病人服藥后有無扣喉吐藥的行為。4)指導家屬收拾好危險物品和貴重物品,以免發生誤傷和損壞。向家屬說明藥物出現副作用的表現和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5)根據病人的病情、身體情況、生活條件與家屬一起制定可行的生活制度。如按時起床、睡覺、白天參加體育鍛煉、做操、看報、散步等,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家務,敦促家屬要督促病人執行,使其自覺遵守。從而促進病人的社會功能的恢復。
1.3 評定方法
48例病人分成兩組。24名病人為門診隨訪組,24名病人為無門診隨訪組。出院后的第3、6、9、12個月,根據PSP量表評分和復發情況進行觀察。
2 分析結果
在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出院后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隨訪是對社會功能的恢復、生活質量的提高及降低復發率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這種病可見于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成年人終生發病率在1﹪,而且病情遷延,很容易復發。有精神病專家認為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至少不間斷堅持足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2年以上,復發率會大大降低,所以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進行有規律的門診隨訪,適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和家屬的用藥情況,以及加強對精神病知識的認識,使患者的自知力提高,從而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復發率。
參考文獻:
柳少艷 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研究進展.現代護理 2007.10.13
馮瑞珍、陳淑君、寧后喜.精神科臨床護理學手冊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