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峰 邢士新
【摘 要】目的:觀察小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方法:選取10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年2月-2019年1月,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給予參照組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治療,給予研究組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聯合小針刀治療,對比治療效果與疼痛程度,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結論:頸型頸椎病應用小針刀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緩解疼痛,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頸椎病;中藥;小針刀
【中圖分類號】R24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頸椎病為臨床常見脊柱疾病,發病率高,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與繼發性椎間關鍵的退行性變而引發血管、神經、脊髓損傷等體征與癥狀的疾病[1]。頸椎病以中老年群體為高發人群,且男性獲病率高于女性。在脊柱疾病中,頸椎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伴隨不同臨床表現,可分為交感神經型、脊髓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臨床在治療頸椎病時常采用中醫治療,如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小針刀治療等,本文將以10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小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10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年2月-2019年1月,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8例與22例;年齡為45-73歲,年齡平均值為(56.38±5.45)歲;病程為7個月-12年,病程平均值為(7.39±1.45)年。研究組,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9例與21例;年齡為43-75歲,年齡平均值為(56.87±5.87)歲;病程為8個月13年,病程平均值為(7.14±1.65)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分析,P>0.05,統計學意義不存在。
1.2 治療方法
給予參照組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治療:藥物組成為12g葛根,9g麻黃,6g芍藥,9g生姜9克,6g甘草,12枚大棗,6g桂枝,以上藥物開水煎制,熱水溫服,每天1劑,每次100ml,口服。持續治療4周。
給予研究組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治療聯合小針刀治療:在參照組基礎上,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體位,以脊柱為始點,向兩旁觸按,尋找結節狀物與壓痛點等陽性反應點,取碘伏消毒施術部位與周圍,常規鋪巾,取利多卡因與曲安奈德注射液按照1:1的比例進行配置,取5ml,在反應點進行注射。隨后,取針刀(漢章牌I型,4號),由反應點處快速刺入,分別突破皮下組織、淺筋膜、深筋膜與骨面,各層面間需停頓少許,感受刀刃下情況,如深度與硬度等,取消毒棉簽對針孔進行按壓止血,數分鐘后,取無菌輔料敷貼于創口處,保護創口,指導患者休息需12h。施術過程中,在進刀時需注意重要神經與血管需,關注患者的反應,若存在放射性觸電感與劇烈疼痛,需變化針刀的方向。術后1天傷口需避免沾水,預防感染。7天1次,2次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疼痛程度。
治療效果:以臨床癥狀、臂叢神經牽拉試驗為評估依據,結果包含治愈(試驗結果為陰性,癥狀消失),好轉(試驗結果為弱陽性或者陰性,臨床癥狀改善),無效(不滿足以上條件),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對治療前與治療后分別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P<0.05,則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
研究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頸椎病綜合征為“骨痹”、“痹癥”等范疇。頸椎病發病和經絡氣滯存在相關性,主要由于寒、濕、風人引發,當機體長期處于頸肩部損傷時,氣血不暢,經絡閉塞,而在中醫理論中,不同則痛。風為輕揚上行,百病之長,侵及頭頸,且穿隙透縫,具有廣泛的疼痛部位。同時,患者因筋脈失養,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最終而致痹。《黃帝內經》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后調之[2]。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且電子產品的應用,人們習慣于低頭,引發頸肩部勞損,繼而出現昏脹困倦煩滿膩象全身濕氣遏郁的肌膚痧像,因此,當以口服桂枝加葛根湯中藥治療。針刀治療屬于閉合性松解術,介于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之間,結合了切開性手術方法及針刺方法。小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具有治療時間短,費用低廉,療效好,患者痛苦小等優勢,在臨床廣泛應用。使用小針刀切割與鏟剝病變局部,從而出現新鮮創面,血管長入,促進局部的微循環改善[3],進而緩解疼痛,促進疾病的治療。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頸型頸椎病應用小針刀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緩解疼痛,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葉秀均.小針刀聯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1-22.
盧笛,徐彬,劉清君等.柔性納米電極型小針刀在頸型頸椎病診治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3(6):550-558.
胡蔓,金磊,王建青等.腰痹舒筋湯聯合小針刀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9,39(7):110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