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春
【摘 要】目的:研究針灸配合康復運動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納入研究作為研究對象,以就診先后的順序將所有患者區分成研究組和參照組,參照組患者行康復運動療法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針灸療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療效顯著高于參照組;治療前患者Barthel指數對比差異不顯著,治療后研究組患者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更為理想,與參照組相比差異為P<0.05。結論:對中風后遺癥患者應用針灸配合康復運動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其臨床效果甚為理想,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因此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針灸;康復運動療法;中風后遺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中風屬于腦血管循環障礙疾病,該病具有致死、致殘率高的特點,通常患者會存在語言障礙、口眼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為有效改善中風后遺癥患者的預后效果,本文對針灸配合康復運動療法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詳情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區間為43-76歲,中位數年齡為(64.8±7.6)歲。按照就診先后的順序將所有患者區分成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分得35例患者,對其基礎性數據予以對比,差異均為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應用康復運動療法進行治療:指導患者行床上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對患肢進行活動;加強頸部肌肉、軀干肌肉、肩周肌肉的訓練,指導患者每日進行坐位訓練、起立訓練、重心轉移訓練、患肢負重訓練、步態訓練、平衡功能訓練、作業訓練等。軀干鍛煉包括翻身、坐臥位體位改變訓練,肘關節鍛煉主要是伸肌鍛煉,腕關節主要是旋轉和屈伸鍛煉。鍛煉應當保持2次/d、0.5h/次的強度,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鍛煉的輕度進行調整[2]。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的基礎上應用針灸療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癥給予相應的針灸治療:(1)對于上肢不遂的患者應當選取曲池、肩井、肩髃、手五里、天宗穴。對于下肢不遂的患者應當選取環跳、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風市和太沖穴,將針灸針刺入對應的穴位,并將其與電麻儀器連接;(2)對于語言障礙的患者,選取其通里、合谷、廉泉、豐隆、血海以及內關穴等穴位。以捻針進針的手法按照200次/min的頻率配合頭皮針平刺的方式對患者施針,每次留針時間為0.5h,2次/d,施針結束后應當給予患者相應的按摩[3];(3)對于口眼歪斜的患者,選取其翳風、內關、地倉、合谷、頰車、迎香和陽白穴進行施診。所有患者均接受為期3周的治療[4]。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肌力恢復達到V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視為顯效;患者治療后肌力增加超過I級,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視為有效;并未達到以上標準視為無效。應用Barthel指數對治療前后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于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對療效的對比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X2檢驗;對Barthel指數的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給予表示,行t檢驗,當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療效顯著高于參照組,且數據對比差異為P<0.05
2.2 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 治療前患者Barthel指數對比差異不顯著,治療后研究組患者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更為理想,與參照組相比差異為P<0.05
3 討論
老年人為中風的高發人群,通常患者患病后會遺留后遺癥,包括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口眼歪斜等,中分后遺癥的康復治療過程較為緩慢,臨床研究顯示,康復運動療法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因此本文對參照組患者實施了康復運動療法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其治療療效和Barthel指數均較為理想。相關學者提出,將康復運動與針灸療法配合實施,對中分后遺癥患者進行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本文對研究組患者實施了針灸配合康復運動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其療效更為理想,且Barthel指數更高,數據與參照組相比,均存在較為明顯的優勢,且P<0.05。
在中醫領域中,將中風歸類為“中風”、“郁證”,是因過度勞累、飲食不佳等原因,導致機體陰陽失調、氣血紊亂、腦脈阻塞而引發的,病灶主要位于腦部,但心腎脾肝等均會受到影響。針灸時臨床中醫常用的治療手法,通過對相關穴位的針刺,能夠有效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臨床相關癥狀[5]。
綜上所述,對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針灸配合康復運動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該種治療措施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建議臨床可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王金玉.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14):169-169.
莊立.康復護理聯合針灸對中風后遺癥老年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蛇志,2018(2).
楊虹波.康復訓練聯合針灸對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3).
孔翠明.腦中風患者后遺癥偏癱的早期康復治療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17(14):52-53.
包梅蘭.蒙醫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薩病后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