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陳超超 朱士土
【摘 要】目的:探討25-羥維生素D3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液相串聯質譜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3的水平,并分析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組、非轉移組、肺部良性疾病以及健康體檢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有無統計學差異,比較不同病理分期肺癌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有無統計學差異。結果:非小細胞肺癌轉移組與非轉移組(t=3.882,P=0.000),肺部良性疾病與非轉移組(t=2.234,P=0.031),肺部良性疾病與轉移組(t=5.379,P=0.000),肺部良性疾病與健康對照組(t=4.167,P=0.000),以上四組均有統計學意義,而不同病理分型之間沒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X2 =0.365,P =0.947)。結論: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降低,為臨床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 ; 25-羥維生素D3
【中圖分類號】R7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肺癌是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2018年全球大約新發肺癌患者209萬[1]。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全部肺癌的80%[2]。近幾年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參與了抗腫瘤過程,“VitD非經典”作用已經被證明在心血管疾病[3]、癌癥和免疫等多種病理生理條件下具有保護作用。VitD 通過抗增殖、促凋亡、促分化及抗血管新生形成等機制,在癌癥發生與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4]。本文主要通過對比非小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與無轉移血清中維生素D的水平,來探索維生素D與肺癌轉移的關系,為進一步防治肺癌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療,并經病理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40例為實驗組,按有無淋巴結轉移分為兩組,其中轉移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7±7歲,無轉移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3±9歲,病理分型分類:腺癌12例,鱗癌20例,混合性細胞癌3例,大細胞肺癌5例。同時選取年齡和性別與其相匹配的20例肺部良性疾病和2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肺部良性疾病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0±11歲,其中健康體檢者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0±10歲,兩組對照組均無影響維生素D的基礎疾病,無用過影響維生素D的藥物。所有研究對象均獲得知情同意。
1.2 檢測方法
讓受檢者禁食12~14h后采集靜脈血3mL于真空惰性分離膠促凝管,3000r/min離心10min后,取上層血清,用液相串聯質譜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3的水平,儀器AB SCIEX API 3200串聯質譜儀由迪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為配套試劑盒也由迪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 SPSS19.0 統計軟件和GraphPadPrism5作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x± 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間一般資料的比較,各組間年齡、性別、吸煙史 P值<0.05,無統計學意義。
2.2 各組血清25羥基維生素D的比較見表2
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患者、無轉移患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25羥基維生素D 水平明顯較健康對照組低(P<0.05),隨著疾病的嚴重程度增加,維生素D水平越低。
2.3 健康對照組維生素D水平為33.67±8.81ng/mL,肺部良性疾病組 23.78±5.94ng/mL,無淋巴轉移組為 20.17±4.121ng/mL,而淋巴轉移組患者為 15.34±3.74ng/mL,各組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
2.4 非小細胞肺癌不同病理分型25羥基維生素D水平
3 討論
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激素,也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在體內經過分別腎臟和肝臟羥化最后發揮作用的是1,25-(OH)2-VD3。此次所用的質譜法可以測維生素D3,能夠準確反映體內血清中的維生素D 的含量。本實驗顯示健康對照人群的VitD水平比有肺部相關疾病的人群要高,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隨著疾病嚴重程度增加,VitD水平也降低。由此可以推斷VitD也許對于肺部功能來說是一種保護因素。許多免疫細胞均可表達VitD的受體,VitD通過受體這一途徑在免疫系統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來抵抗外界炎癥。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的血清VitD 水平明顯低于其他組,但是肺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VitD 水平無明顯區別,說明維生素D水平與肺部嚴重程度有關,而與疾病來源無關。肺癌患者中VitD 缺乏率較高,這與大多數研究結果相符合。流行病學研究證實,VitD水平與肺癌發生發展及預后有關[5],補充 VitD能降低肺癌等惡性腫瘤的死亡率[6]但是也存在爭議。
本次實驗雖然存在病例數不多,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VitD 與非小細胞肺癌轉移的治療與預后都有很大的關聯,高濃度VitD 水平可能對于延緩非小細胞肺癌的轉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今后應收集更多病例來進一步了解VitD 影響非小細胞肺癌轉移的機制,為肺癌的防治提供更高質量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Freddie,Bray,Jacques,et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8,68(6):394-424.
Paolo,Maione,Antonio,etal.Advances in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0,11(18):2997-3007.
邱秀琴,李萍.維生素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9,47(5):409-412.
FeldmaD,KrishnanAV,SwamiS,etal.The role of vitminD in reducing cancer risk and progression[J].NatRev Cancer,2014,14(5):342-357.
Li R , Lou Y , Zhang W , etal. Vitamin D inhibi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J]. Tumor Biology, 2014, 35(11):10953-10958.
BjelakovicG,GluudLL,NikolovaD,etal.Vitamin D supplement for prevention of mortality in adults[J].CochraneData-baseSysRev,2014,10(1):Cd 00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