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鳳橋 畢春曉
【摘 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9月為研究時段,選擇此期間本院收治的頭位難產產婦進行研究,共78例,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對照組、試驗組,各39例,前者給予常規助產護理,后者在前者基礎上進行徒手轉頭操作,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妊娠結局和產程時間。結果:試驗組自然分娩率為87.18%,高于對照組60.54%,試驗組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宮內窘迫率、產后大出血率分別為2.56%、5.12%、5.12%,均低于對照組15.28%、20.51%、20.51%,P<0.05;試驗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頭位難產助產護理中,徒手旋轉利于縮短產程,改善妊娠結局,保護母嬰安全,值得推薦。
【關鍵詞】頭位難產;助產護理;徒手旋轉;自然分娩率;母嬰結局;產程時間
【中圖分類號】R71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頭位難產臨床發生率較高,具體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與盆腔內回轉受阻有關,導致出現持續性枕后位和枕橫位情況,也存在胎頭不同程度仰神或胎頭屈曲不良情況,導致面顯露或額先露等,最終導致胎頭經由產道受阻,造成難產[1]。此情況臨床處理難度較高,若處理不當會影響母嬰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助產護理干預工作,但常規助產護理無法解決這一難題,可配合開展徒手旋轉干預,以此促進胎兒順利娩出[2]。本文探究了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9月為研究時段,選擇此期間本院收治的頭位難產產婦進行研究,共78例,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對照組、試驗組,各39例。對照組年齡23-49歲,平均(36.23±3.92)歲,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20例,孕周37-42周,平均(39.53±3.11)周;試驗組年齡22-49歲,平均(35.83±3.83)歲,其中初產婦18例,經產婦21例,孕周37-41周,平均(39.01±3.02)周。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助產護理,助產護士密切監測各產程產婦狀況,分娩室內播放舒緩音樂,安撫產婦情緒,給予產婦鼓勵,同時叮囑家屬多陪伴產婦,分娩中指導產婦采取適宜體位,配合呼吸指導和用力技巧指導,必要時轉剖宮產;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進行徒手旋轉干預,叮囑產婦分娩前排空膀胱,行膀胱截石位,外陰徹底消毒,經由陰道進行檢查,明確胎兒具體位置和宮頸擴張情況,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助產士在子宮收縮間期將右手深入產婦陰道,握住胎頭,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待到產婦宮縮時,緩慢旋轉胎兒達到枕前位,等到第二次宮縮時固定胎頭,此時叮囑產婦用力,再下次宮縮時做好胎頭銜接工作,當感受到胎頭呈下降趨勢,抽出右手。
1.3 觀察指標
分娩方式和母嬰結局統計比較,包括: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宮內窘迫率、產后大出血率;(2)產程時間統計,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t值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2 結果
2.1 分娩方式及母嬰結局
試驗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宮內窘迫率、產后大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產程時間
試驗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頭位異常是導致難產的主要原因,引發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分析主要與骨盆形態、產婦產力和產道因素等有關,一旦分娩時胎兒頭部下降受阻,會導致胎頭在盆骨位置滯留時間過長,增加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發生率,且影響產婦機體狀態,易引發產后大出血,威脅母嬰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處理[3-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自然分娩率、母嬰結局和產程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頭位難產主要體現為頭盆不對稱,處理難度較大,徒手旋轉可糾正胎頭位置,進而糾正頭盆不對稱情況,促使胎頭下降,順利娩出,在處理頭位難產時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為了保證母嬰安全,操作時必須把握適宜的力度和松緊度,避免對胎兒及產道造成損傷,同時把握最佳干預時間,通常在宮頸口擴張6cm時進行,在旋轉結束后不要迅速抽回手,需要等待幾次宮縮,避免胎頭出現旋回情況。
綜上,在頭位難產助產護理中,徒手旋轉利于縮短產程,改善妊娠結局,保護母嬰安全,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翟會玲, 丁玉玲, 秦應花,等. 骨盆搖擺配合氣囊仿生助產在頭位難產中的應用探討[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19(7):37-39.
劉清云, 劉霞. 頭位難產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的可行性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13(19):135-137.
鄧曉華, 張靜, 李蕊珊,等. 徒手旋轉胎頭術對枕橫位和枕后位難產的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9,10(10):24-26.
洪磊. 側俯臥位配合徒手矯正在頭位難產中應用價值分析[J]. 心理醫生, 2017, 23(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