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92例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精神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狀態,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減輕疼痛,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飲食情況,促進其軀體和社會功能的改善,患者滿意度高。
【關鍵詞】鼻中隔偏曲;鼻內鏡;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側或者是兩側,也可能是局部有凸起,引發鼻腔功能障礙,例如,鼻塞、鼻出血等,臨床中常見的類型有C形、S形,或是呈尖錐養凸起、呈由前向后的條形山嵴樣突起[1],患者中大多數是先天性的畸形,后天繼發性的患者極少。近年來,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是治療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方法,其具有視野清晰、安全、微創、恢復快等優點,但是對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較為明顯,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適,我院將舒適護理應用到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92例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8歲;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并同意;無合并嚴重傳染病患者。排除標準:無法堅持或研究配合度不佳者;既往或現存精神疾病史者。其中對照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18-62歲,平均(31.6±6.3)歲,病程(2.38±0.67)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9-61歲,平均(30.9±6.1)歲,病程(2.42±0.6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術前進行簡單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及術后生活基礎護理、簡單口腔護理等。
1.2.2 觀察組 采用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體位的舒適護理:進行全麻手術的患者在術后要去枕保持平臥體位至少6h,同時幫助患者將頭偏向一側。6h后及進行局麻手術的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減輕鼻腔填塞癥狀,同時有利于患者保持呼吸通暢;且該體位方便患者鼻腔滲血和分泌物的流出,降低發生感染的概率。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密切注意患者口鼻腔是否有出血現象,對于患者口腔中的液體,不要隨意咽下或吐出,要輕輕吐出,方便準確估計術后出血量。如果患者鼻腔出現較多滲血,口腔中出現新鮮血液時提示患者可能出現活動性出血,應及時匯報主管醫生,做好止血處理。③鼻腔填塞的舒適護理:囑咐患者切勿擅自拔除鼻腔填塞物,以免影響手術效果。指導患者切勿擠壓鼻部,不可打噴嚏、咳嗽及大聲講話,因大動作可能引起鼻腔填塞物松動或滑脫,導致大出血。告知患者無論因何種原因引發鼻腔填塞物松動或滑脫需及時報告主管醫生以進行緊急處理。此外,由于患者鼻腔內有填塞物,只能經口進行呼吸,常會出現口腔黏膜干燥,因此,應保持病房內濕度適宜,囑咐患者多飲水,同時使用濕紗布覆蓋口鼻處,以緩解口腔黏膜干燥,減輕患者不適感。④疼痛護理:患者經歷了手術且鼻腔內填充了填塞物,因此在術后易出現鼻部脹痛鈍痛及頭痛等現象,此為術后常見癥狀[2]。應盡量安撫患者,如實在疼痛難忍,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物理止痛措施或給予藥物止痛。⑤飲食指導: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熱量和蛋白及維生素的補充。患者在麻醉清醒后6h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注意食物不宜溫度過高,以免對患者產生刺激;術后第2天開始逐漸添加普食。此外,患者鼻腔進行填塞,平時經口呼吸,因此應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在進食前應先使用清水或濃的替硝唑漱口液漱口。⑥健康教育:囑咐患者平時多加鍛煉,增強免疫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同時避免鼻部受到較大外力作用;改掉拔鼻毛、挖鼻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搭配,達到平衡膳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護理滿意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精神心理狀態指標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1.4 數據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展開統計學相關分析,計量資料均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明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干預結束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精神心理狀態指標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為93.48%(43/46)、(67.18±4.24)min、(5.53±0.44)d、(2.73±1.13)d、6.52%(3/46)、(1.57±0.73)分、(23.18±2.7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71.74%(33/46)、(82.71±5.24)min、(7.46±1.25)d、(4.67±1.82)d、17.39%(8/46)、(2.94±0.24)分、(20.43±3.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是常見的耳鼻喉科治療手術之一,矯正術后需為患者使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布條塞入鼻腔內,以達到幫助止血的目的,然而術后海綿及紗布條的使用極易導致患者顏面部及鼻部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腫脹感等不適,對矯正術后手術部位的恢復及愈合均有一定影響,因此如何幫助患者緩解術后疼痛感,減少因術后各種不適帶來的困擾一直是臨床關注的問題[3]。舒適護理干預是經對護理活動進行完善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等方面達到最大限度滿足、愉悅狀態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較傳統護理更具舒適性、合理性、整體性、針對性及嚴謹性,在諸多手術圍術期使用均獲得極佳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術期為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李嘉煒. 舒適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的應用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2):81-82.
陳亞琴. 舒適護理對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的影響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5):1883-1884.
陳金平. 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J]. 實用醫技雜志,2018,25(5):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