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管理結合自擬降糖茶飲方對糖尿病前期痰濕體質者血糖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體檢中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13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9例、觀察組73例;對照組給予口服二甲雙胍腸溶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降糖茶飲方。結果:在飲食控制、運動等健康管理方式及應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降糖茶飲方可明顯改善痰濕體質,有效控制血糖。
【關鍵詞】自擬茶飲方;健康管理;糖尿病前期
【中圖分類號】R41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 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二者可單獨或合并出現。二者屬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必經階段,對糖尿病具有預警信號作用,尤其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作用更為明顯[1]。糖尿病前期屬于可逆過程,積極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2]。糖尿病前期屬于中醫“脾癉”的范疇[3]。從中醫“治未病”理論來看,糖尿病前期階段是進行干預從而預防進展為糖尿病的最佳階段。本次研究以在本院體檢健康管理科參加健康體檢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醫辨證痰濕型為研究對象,觀察本中心自擬降糖茶飲方預防糖尿病的效果,為中醫藥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據。現將詳細內容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在體檢健康管理科參與體檢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32例,年齡24~60歲,平均 (48.2±6.7)歲 ;男 81例,女69例。
1.1 診斷標準 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參照2014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預防的專家共識》[4]關于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制定。中醫體質判定標準:參照《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5]判定。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人標準:符合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符合痰濕質判定標準;年齡 18 -65歲未服用其他降糖藥物者;2 )排除標準:對中藥成分過敏者;不能配合飲食控制或不能按規定用藥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療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給予口服二甲雙胍腸溶片(北京利齡恒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H11021560,規 格:250mg/片)250 mg/次,3次/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降糖方代茶飲。兩組均以3個月為1療程,共觀察1個療程。
2.2 觀察指標。(1)基礎調查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疾病狀況、糖尿病相關知識、糖尿病相關的正確行為方式(2)醫學測量包括FPG、2hPG、糖化血紅蛋 白(HbA1c)檢測。
2.3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對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形式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研究結果
3.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1.77%,對照組總有效率達79.6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6.812,P﹤0.05)。
3.2 干預前后2組FPG、2hPG、HbAlc的比較 對照組干預后較干預前有所下降,但沒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干預后與干預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0.05),與對照組比較亦有統計學意義(P <0.05 )。
4 討論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2年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66億,其中90%是2型糖尿病患者,預計2030年糖尿病人數將達5.52%[6]。PD雖然存在糖代謝異常,但此時胰島素的損傷尚處于可逆期[7]。痰濕是由人體津液運化失常凝聚于內,以黏滯重濁為特征的一類病理產物。對糖尿病前期者進行及早的干預治療,是延緩糖尿病發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飲食控制、運動等健康管理方式及應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茶飲方可明顯改善痰濕體質,有效控制血糖,從而可延緩其進人糖尿病階段,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前期中醫診療標準[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5):446-449
王學杰,檀小珍,任文霞.糖尿病 前期人群行為生活方式干預效 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12):1678.1680.
張璐,任玲君,陳詠梅.等.河南省開封地區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橫斷面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1O):728-73~.DOI:10.16386/j.~pccd.issn.1004-6194.2015.10.003.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預防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4):277 -283.
王琦,盛增秀.中醫體質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 96-195.
WhitingDR.GuariguataI,WeilC,eta1.1DFdiabetesatlas:glo-bal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1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4(3):311-321
莊麗萍,呂崇山.糖尿病前期的中醫病機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0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