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息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環法在消化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來我院消化科進行實習的醫師80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列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為研究組40例實習醫師選擇PDCA循環法進行帶教,為對照組40例實習醫師選擇常規傳統教學法,帶教結束后對比兩組實習醫師的考核成績與帶教情況。結果:帶教結束后,研究組在教學查房效果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教學效果滿意方面與考核成績方面,研究組實習醫師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實習醫師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于消化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而言,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帶教能夠有效提升實習醫師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水平,同時也提升了其實際操作水平,具有臨床實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實習醫師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一般對于醫學生而言,臨床實習是考驗其是否能夠從醫學生轉變為醫師的重要過程。在臨床實習中,往往會接收到大量臨床實際操作知識,和在學校中的臨床理論知識不同,這種實踐知識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考驗培養其在臨床中綜合處理能力的關鍵所在[1]。所以對于實習醫師而言,臨床實習的質量與效率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其日后走向相關工作崗位的核心能力基礎所在,所以提升帶教的教學質量也是對于實習醫院的一種考驗,本次研究中采用的PDCA循環是一種質量管理理念流程,其由美國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由戴明宣傳、采納使用,所以又稱質量環、戴明環[2]。該理念開始被作為產品改良理念而廣泛使用,有層次多種、程序嚴謹的特點,其核心組成部分就是PDCA循環法。而在教學領域分解為:計劃(P)、實施(D)、檢驗(C)、處置(A),同樣可以進行分層管理;通過規范帶教過程中的教學行為,做到提升帶教質量與效率;檢驗中協助實習醫師將成功經驗留存,同時將缺失問題留待下一次循環解決,每循環一次,都為教學質量帶來持續性的提升,本文旨在探討分析PDCA循環法在消化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的應用效果,現取得較好效果,具體研究成果如下所示:
1 一般資料與教學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來我院消化科進行實習的醫師80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列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信息如下:男20例,女20例,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21.34±0.73)歲,受教育年齡為(16.32±0.26)年,實習前專業基礎課平均為(78.15±5.64)分;對照組信息如下:男20例,女20例,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21.33±0.69)歲,受教育年齡為(16.24±0.32)年,實習前專業基礎課平均為(79.05±5.19)分。兩組實習醫師在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經驗、成績、受教育水平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與評測標準
為對照組40例實習醫師選擇常規傳統教學法:
①由帶教老師進行臨床的規范操作,并對于消化科疾病的研究進展進行講解;②對于實習醫師的疑問進行解答,并讓實習醫師能夠自行進行練習;③由帶教老師帶領進行教學查房、操作演示與現場操作;④統一進行考試。為研究組40例實習醫師選擇PDCA循環法進行帶教方法:①計劃(P)根據實習醫師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實習醫師的教學計劃,同時帶教老師對于實習醫師的情況要進行了解,根據其操作水平浴理論知識基礎針對性進行臨床跟班教導,期間對于實習醫師進行教學指導與觀察[3];②實施(D)重視實習醫師的入科教育,著重培養其責任感與臨床思維,同時針對于消化科特點進行專科化教育,根據制定的計劃,嚴格執行,規范臨床操作細節管理,并且定期進行疑難病理討論會與教學查房,在實踐中進行專科操作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總結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啟迪實習醫師積極思考,隨后提出解決方案,帶教老師分析其中問題并提出優化可能[4];③檢查(C)進行臨床教學質量調查與滿意度調查,教學質量主要考察實習醫師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對于實習醫師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考察。滿意度則取決于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的責任心與專業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態度、課程設計等;④處置(A)總結實習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和結果,分析實習醫師的具體表現,并進行針對性分析解決,對于好的經驗的進行分享,對于出現的問題積極尋找原因,帶教老師指導其進行改正,并作為下一循環問題進行教學重點解決。
1.2.1 評測標準 對于實習醫師的教學查房效果進行評估,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9分,由科室主任/副主任醫師進行打分,去其平均值作為教學查房效果成績;而在實習醫師出科時進行理論與操作考試,滿分為100分。對于技能考核則針對于消化內科中的典型病例進行模擬考試,分數滿分為100分,評分標準參考教學大綱。
對于兩組實習醫師進行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教學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80分為滿意,其余為不滿意。總有滿意率=滿意例數/組例數×100%
1.3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教學查房效果評分對比
帶教結束后,研究組在教學查房效果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教學效果滿意方面與考核成績方面,研究組實習醫師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實習醫師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大多數醫院的管理模式也在迭代更新,PDCA循環管理方法作為近年來興起的管理方法,是將帶教老師的教學素質水平、教學質量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良性結合。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的數據表明,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PDCA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實習醫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5]。同時我們也發現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實習醫師對于實習課程的滿意度,這意味著在PDCA循環教學中,不僅僅磨煉了實習醫師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水平,同時也提升了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與自身素質[6-7]。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帶教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由帶教老師單一的傳授改為實習醫師的主動思考,間接也提升了實習醫師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臨床思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于自身能力的一種升華。
綜上所述,針對于消化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而言,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帶教能夠有效提升實習醫師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水平,同時也提升了其實際操作水平,具有臨床實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藍芳,謝麗萍,鐘建,etal.PDCA循環法在腎病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的應用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7,27(9):377-378.
范鳳燕,丁育紅,楊蘭蘭,etal.PDCA循環法結合微信在腎內科臨床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交通醫學,2017,21(16):106-108.
任濤.PDCA循環法在呼吸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56(34):72-88.
賀子君,曾甲,肖俊卿,etal.PDCA循環法在腎病風濕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9,12(8):44-46.
楊隆川.PDCA循環在呼吸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8):141-142.
周亮,喬印玲,王濤,etal.PDCA循環在臨床醫學生呼吸內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7,24(06):102-103.
沈紅維, 郭煒. 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7, No.252(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