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頸動脈彩超檢查的方法十分簡單且無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頸動脈與心臟以及其他的身體部位動脈相同,都很容易受脂肪堵塞的影響。特別是頸動脈狹窄,患有中風的幾率會顯著提高,而且狹窄越嚴重,中風臨床發病率就越高。所以,我們是否有必要接受頸動脈彩超檢查呢?以下將展開重點研究與分析,希望有所幫助。
1 何為頸動脈彩超?
頸動脈彩超能夠對頸動脈壁的病變進行診斷與評估,而且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程度較大。通過頸動脈彩超,能夠將血管內部的中膜增厚與否、斑塊形成與否、斑塊位置與大小以及血管狹窄程度等諸多情況加以清晰顯示,對具體的測量位置進行確定,深入分析動脈血流動力學的檢測結果[1]。
頸動脈彩超可以對早期的頸動脈粥樣硬化予以及時檢測,確保患者能夠及時接受臨床治療。另外,還可確診中、重度的頸動脈狹窄以及閉塞情況,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2 無需過度擔心頸動脈彩超檢查結果
一般情況下,除非在出現臨床癥狀亦或是存在諸多心臟病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接受頸動脈彩超檢查,否則這種檢查的意義并不大。特別是現在有很多營利目的過強的醫療機構,會選擇在商業中心亦或是移動體檢車內開展,也不會使用專業性的醫療設施。因為超聲檢查的敏感性較高,一旦頸動脈變窄,就會在掃描中發現。然而,頸動脈狹窄的特別之處并沒有,即便檢查方法正確,彩超報告也會出現結果異常的情況。這樣一來,接受檢查的人會過于擔憂,但這些并沒有擔心的必要。即便接受正規醫療中心檢查,超聲檢查選擇也一定要明智。通常情況下,如果疾病能夠盡早發現并且在臨床癥狀發生前接受治療可提高療效,那么接受篩選試驗的意義就相對明顯。然而,頸動脈狹窄情況的復雜性較為明顯。
3 頸動脈嚴重狹窄發病率并不高
在眾多死亡原因中,中風引發死亡十分常見且嚴重。很多患者都是缺血性中風,主要是向大腦內部流入的血液出現中斷,原因以血栓為主。而在缺血性中風患者中,10-20%均具有頸動脈狹窄的情況。但是,患有嚴重頸動脈狹窄的幾率只有1%,具體表現為頸動脈堵塞超過70%,甚至是更嚴重。
臨床中,對頸動脈狹窄進行治療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植入支架亦或是手術治療。其中,支架的植入就是使用微金屬支架撐開動脈,然而在整個過程中發生中風的幾率極大[2]。所以,在頸動脈的阻塞低于70%的患者中,除非存在臨床癥狀,否則醫生并不會將侵入性治療方法作為首選。
一般情況下,具備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患者,有接受頸動脈超聲檢查的可行性,特別是高血脂、高血壓、吸煙、父母亦或是兄弟姐妹患有心血管疾病。若有患下肢動脈阻塞的可能,同樣可以接受頸動脈彩超檢查。通常來講,頸動脈狹窄很難會引發相應的癥狀,在走路的時候可能會因腿部動脈的阻塞而出現疼痛感。另外,患有動脈狹窄的人,其機體內部的其他部分動脈也存在狹窄問題發生的可能。
4 頸動脈彩超檢查的價值所在
很多內科醫生都認為,有很多人存在較高的頸動脈狹窄風險,會花費大量時間引導其對風險進行控制,篤定風險控制效果遠遠超過治療的效果。但一般來講,憑借一張圖片就遠遠勝過千言萬語。在患者直觀地看到并了解其頸動脈內部的斑塊,并知道其具有潛在中風風險,必然會主動轉變個人行為,進而有規律地服用藥物并接受治療。
5 頸動脈狹窄病因與臨床癥狀
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不同病因所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特點也存在極大的差異。
①動脈粥樣硬化。中老年群體患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出現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癥以及吸煙等諸多容易損害心腦血管的危險性因素。其中,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血管壁堆積脂質物質,且血管壁內部巨噬細胞會對脂質物質吞噬,最終產生脂質池,甚至會出現脂質池表面纖維帽。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脂質核心以及纖維帽。在板塊增加的情況下,管腔就會變得狹窄亦或是出現斑塊不穩定的情況,進而發生破潰。在這種情況下,斑塊內部的脂質成分就會在血管腔的內部裸露出來,在大量聚集血小板以后形成血栓,最終血栓脫落,就會誘發腦缺血的事件。通常,因動脈粥樣硬化所引發的頸動脈狹窄集中在頸總動脈的末端[3]。
②頸動脈夾層。外膜層、內膜與平滑肌層是構成頸動脈的主要部分。通常來講,各層間可以連接并形成統一整體,并于血管壁圍成的腔內有血液流動。動脈夾層,即受諸多因素影響,血液向血管壁各層流入,致使血管壁的各層出現分離的情況。
③炎癥、發育和自身免疫相關的血管病變。存在其他的病變,和炎癥、發育和自身免疫等存在緊密的聯系,很容易出現頸動脈狹窄的情況,但發生幾率不大,主要包括纖維肌發育不良、大動脈炎以及煙霧病等多個方面,以年輕患者為主。
頸動脈狹窄一般不會出現臨床癥狀,除非動脈狹窄的程度相對嚴重,亦或是出現完全阻塞的情況。通常,部分特征可以經過聽診器檢查的方式,能夠對異常血管的雜音清晰地聽出來。部分人還會出現短暫性腦缺血亦或是輕度的腦梗的情況,但是能夠在24h之內消失。另外,也有很多人會出現眼部的臨床表現,以視力喪失為主要表現,主訴為眼睛被簾子罩住。除此之外,說話難度較大、面部與四肢乏力嚴重也是頸動脈狹窄的常見癥狀。所以說,如果出現了以上癥狀,即便消失速度較快,也必須要及時接受檢查,因為有患有中風的可能。
頸動脈超聲檢查在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屬于簡單且無創的方式。但是,是否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頸動脈彩超檢查呢?根據以上研究與探討,如果出現了頸動脈狹窄的病變表現,是應該及時接受臨床檢查的,即便癥狀會消失,為防患于未然,也要盡量進行頸動脈彩超檢查,保證能夠盡早發現疾病并診斷,使得臨床治療工作的質量與效果不斷增強,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而引發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曾筱琳.頸動脈彩超檢查在診斷頸動脈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5):160-161.
唐春茹.頸動脈血管彩超檢查對冠心病高危患者篩查的有效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7):22-23.
肖宇鵬.彩超檢查頸動脈硬化斑塊與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相關性[J].糖尿病天地,2018,15(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