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中圖分類號】R73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一、子宮癌的病因和臨床表現
子宮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疾病,一般患病人群年齡在50-60歲之間,但是近年來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可發病于不同年齡層次的群體之中。臨床上普遍認為誘發子宮癌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女性體重過大。一般情況下,女性重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女性群體的15%以上者,會明顯增加罹患子宮癌的概率,是正常體重女性的3倍以上。這是由于過于肥胖的女性脂肪含量過多,會加大女性機體內部雌激素的貯存量,同時會將血液中雄烯二酮更多的轉化為雌酮,從而提高了子宮癌的發病率。年輕的女性體重過大往往都是成年后超重的早期預兆,所以要注意年輕女性的減重,做到早預防。第二,不孕女性。有臨床研究表明,未孕的女性群體患上子宮癌的概率比生育過的女性群體要高一倍。尤其是女性不孕的病因是不排卵的,患病的幾率會更高。女性不排卵會導致體內的雌激素增加,并且長期受到雌激素的作用,而缺少孕激素進行對抗,會造成女性子宮內膜增生或者出現癌變,甚至有一些聲音表達出女性30歲以后懷孕生育的,都會增加子宮癌的患病率。第三,患有其它疾病的女性群體。在臨床治療上,患者糖尿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的女性群體,患上子宮癌的概率比正常女性群體都要高很多,由于疾病的作用,會影響女性的內分泌調節和機能恢復,會給子宮癌細胞的滋生和生長發育提供便捷條件,增加女性患病風險。
早期子宮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發展也會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早期癥狀。例如子宮出血、陰道排液和下腹疼痛等。其中,子宮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子宮癌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子宮不規則異常出血,且出現癥狀易反復,而且絕經后的女性也會出現出血,為此,有臨床數據表明絕經后女性如果出現子宮出血,可能有30%以上的概率患上子宮癌。子宮癌早期患者的陰道排液以血性液體和漿液分泌物為主,同時伴有惡臭。下腹疼痛主要是因為腫瘤累及或者壓迫所致,造成女性宮腔積液,導致疼痛感增加。晚期子宮癌患者除了不規則的陰道出血以外,如果癌細胞浸潤到主要血管的話,就可能引發大出血,有些患者還會伴有惡臭白帶增多。患者日常生活中會伴有尿頻、尿急、肛門墜脹等,病情嚴重者會造成輸尿管阻塞、腎盂積水等,最終可能會發展成尿毒癥。
二、子宮癌治療的常見方法
目前,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子宮癌的方法也得到了發展,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化學治療、孕激素治療以及抗雌激素制劑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治療效果比較高好的方法,一般是子宮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可以及早的對子宮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確定病變位置和范圍,并可以對癌變的子宮位置進行切除。子宮癌的手術治療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探查,對可疑的病變位置進行冰凍切片檢查,并留腹水或者盆腔沖洗液做相關病理細胞學檢測。針對子宮癌早期患者,子宮癌細胞還沒有開始進行擴散,在這個時間節點通過手術切除主要的癌變組織或者可疑的轉移組織等,都可以將子宮癌細胞的擴散進行有效控制。對于Ⅰ期子宮癌患者來講,可以使用筋膜外全子宮切除以及雙側附件切除術,對子宮癌變組織進行徹底切除。對于Ⅱ期子宮癌患者的手術治療,可以使用全子宮切除術或者廣泛子宮切除以及雙側附件切除術,同時對患者盆腔和腹部主動脈旁淋巴結進行切除。而對于Ⅲ期和Ⅳ期晚期子宮癌患者,手術治療需要使用腫瘤細胞減滅手術。
子宮癌患者的藥物治療,即孕激素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等,其中孕激素的治療主要應用于具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子宮癌患者,同時也可以作為晚期以及復發性子宮癌的輔助治療。而對于一些晚期子宮患者,如果不能積極治療或者其它原因無法得到更好治療的,都可以進行激素藥物治療,
放射治療也就百姓口中經常提到的放療療法,放射治療是子宮癌術后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通過放射治療可以降低子宮癌患者局部復發概率,為子宮癌患者延長存活時間,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使用比較多的放射治療有腔內鐳療外加體外照射。
化療作為晚期子宮癌以及復發性子宮癌的綜合治療手段之一,有時可以用于治療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及為了減少盆腔遠端癌細胞轉移的。化療常用藥物主要有順鉑、阿霉素、紫杉醇以及依托泊昔等。化療治療過程中可以單獨使用藥物也可以作聯合治療,或者與孕激素聯合使用。尤其是對于子宮癌手術治療后的患者,化療和放射療法的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晚期子宮癌患者術后預后,其聯合治療效果比單一療法的效果和預后都要好很多。
三、結論
子宮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其發病率很高,在絕經后的婦女群體中屬于高發疾病。其臨床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以及其它藥物治療為主,使用哪種方法進行子宮癌的治療需要視患者的病情情況和身體耐受情況而定。總之,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對子宮癌患者的身體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我們要十分注意日常的個人衛生,并定期接受體檢,做好日常疾病預防工作,從而降低患病的風險概率,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提供最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