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遠
【摘 要】目的:不同吸氧裝置對于改善臨床患者機體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狀態的安全應用。方法:本文從吸氧裝置、吸氧裝置在急診患者中的安全應用的方向展開研究。結果:由于各種吸氧裝置的優缺點,根據患者的不同缺氧狀態的安全使用可提高氧療的安全性。結論:在氧療過程用,除了根據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從多方面保證吸氧裝置應用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急診;吸氧裝置;安全應用
【中圖分類號】R84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氧療是臨床治療中較為重要的一類輔助治療手段。對于吸氧裝置的安全運用能夠起到控制和預防交叉感染的目的。目前吸氧療法包括面罩法、鼻導管等常規療法以及經鼻高流量氧療,常規氧療方法容易受患者呼吸流速影響使得吸入氧濃度缺乏穩定性,而經鼻高流量氧療雖然在此方面更具優勢,但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夠完全實現改善臨床患者氣促、呼吸困難癥狀,給患者的救治以及氧療裝置的選擇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1]。另外,在吸氧裝置當中,氧氣濕化瓶能夠濕潤干燥氧氣,但由于采用入水濕化的辦法,很容易造成供氧末端出現大量氣溶膠微粒,在供氧過程中攜帶的大量病原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且舒適度較差,還容易使患者出現鼻腔黏膜出血等不適應癥。所以本文通過圍繞吸氧裝置類型、不同氧療裝置的優缺點、裝置的選擇、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展開綜述,旨在對其安全應用予以總結,現綜述內容如下:
1 吸氧裝置
1.1 高流量吸氧裝置
高流量吸氧裝置是在常壓下借助專用吸氧面罩進行吸氧治療的一種方法,蔣爭艷[2]關于常規面罩和文丘里面罩的對比臨床試驗研究中通過圍繞急性重癥胰腺炎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展開研究,證實了相較于常規面罩,文丘里面罩取得的效果更佳并深入探究了文丘里面罩的優點。文丘里面罩的原理是將氧氣以噴射的方式送入面罩之中,空氣通過面罩側方的開口進入,隨著氧流量的增加,空氣進入量亦隨之增加,氧氣通過狹窄的氣道進入面罩后在噴射氣流的作用下形成負壓,空氣的進入則會消除面罩內的呼出氣體,使得后者難以在面罩內停留,基本上實現無重復呼吸的目的。該面罩可以為患者提供恒定的吸入氧濃度,即便是呼吸模式發生明顯改變亦不會對吸入氧濃度帶來不利影響,杜絕了二氧化碳重復吸入的可能性,使患者鼻黏膜受到的刺激大幅降低[3]。臨床患者使用高流量氧療裝置后除了可以提高恒定氧濃度(流量可達60L/min)外,還有助于減少鼻咽部解剖死腔的產生,形成氣道正壓后大幅度提高機體呼氣末容積,維持氣道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運轉,黏膜纖毛清理能力進一步提升,而上呼吸道氣道阻力則隨之下降,肺部順應性及氣傳導性顯著改善,呼吸功以及機體代謝得到有效控制,肺損傷風險有效降低。[4]具體內容詳見表1。
1.2 低流量氧裝置
目前臨床中常用的吸氧裝置包括鼻導管、普通面罩、儲氧面罩三大類,各自均具有不同的優點但亦存在著不足之處,鄔役心等[5]對比了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簡易面罩、貯氧氣囊面罩)的優缺點,本文在深入總結現有研究成果內容并結合自身經驗基礎上對吸氧裝置優缺點進行概述,具體內容見表2。
2 吸氧裝置的選擇
急診患者具有起病急、危、重,病情變化快的特點,故需要予以急救,吸氧則是最主要、最常用、最首要的操作之一[6]。氧療是當前臨床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應用過程中必須制訂科學而明確的氧療方案,內容涵蓋適宜的治療濃度、治療時間、氧療目標等,然而相較于缺氧所帶來的危害,多數醫師并未意識到過度氧療也會給患者機體帶來不良影響,使得長期以來氧療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使用較為混亂,尤其是對于過度氧療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知之甚少,重視不足,臨床氧療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危害,規范臨床氧療工作的學術研討會,為規避高氧危害、規范目標氧療提供幫助[7]。王莉等[8]指出,急危重癥患者是否需要實施氧療,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條件:(1)患者非崩潰氣道,無低氧血癥;(2)每5min~10min評估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未升至目標范圍。由此可知,患者并非一定要實施氧療,只有根據現有規范性文件內容,采取科學的評估工具對其機體狀態進行評估,才能夠做出是否氧療的決定。
3 吸氧裝置應用期間的患者護理
3.1 低流量吸氧裝置的護理
3.1.1 鼻導管的使用:張勝男等[9]在其研究中指出,鼻導管使用期間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面部局部組織承受過高壓力的情況,對此可取水膠體敷料并根據患者面部大小、臉型進行裁剪,形成長6cm、寬2cm的長方形,以寬邊中點剪開3cm,將未剪開的部分固定于一側面頰,敷料開口與鼻導管處于一條直線,剪開部分則是由上下交叉纏繞鼻導管后緊貼于面頰,可有效降低鼻導管對面部皮膚帶來的壓迫,并防止鼻導管脫出和移位。黃李華等[10]則根據鼻導管氧療時間與鼻黏膜干燥、機體不適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性的關系,即氧療時間越長,鼻黏膜干燥發生率越高,機體不適感越強,提出采取的處理措施為鼻腔霧化,即:每日指定由專人開展鼻腔霧化工作,將0.9%氯化鈉注射液5ml靠近患者的鼻腔,二者距離控制在10cm左右,充分濕潤鼻腔,每次持續約5min,早晚兩次即可緩解。取得該效果的原因在于隨著氧療時間的延長,鼻纖毛運動能力隨之下降,黏液分泌亦會受到嚴重不利影響,使得鼻黏膜發生干燥情況,而超聲霧化則可以充分借助超聲定向能力強,壓力高的特點,將濕化液均勻的輸送至鼻腔,于隆起的鼻黏膜表面發生氣化作用,0.9%氯化鈉注射液形成的氣霧可發揮出良好的濕化作用,緩解鼻黏膜干燥情況。此外,鼻腔霧化還可以提高鼻纖毛運動能力,解除由于鼻導管所致的局部組織不適,提高機體舒適度。
3.1.2 面罩的使用:普遍面罩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氧流量大小,以便于促使機體血氧飽和度處于目標范圍,鄭喜燦等[11]在其研究中指出,普通面罩給氧時氧氣濃度并非恒定,每次吸氧0.5h~1h后根據血氣結果進行分析,以對氧療效果進行評估,同時據此動態調整氧流量,使得機體血氧飽和度始終處于88%以上。
3.1.3 儲氧面罩的使用:儲氧面罩是在普通面罩基礎上加用600ml~1000ml的儲氣囊,每次使用時儲氣囊內的氧氣均會被患者所消耗,隨著時間的延長勢必會導致氣囊內氧氣不足,一旦當氧氣含量低于二分之一時就需要及時更換,具體步驟如下:將儲氣囊與儲氧面罩相分離,撤下的儲氣囊加壓注氣,密切監測氣囊內壓力,當達到額定儲氣量時即可停止注入工作。劉亞萍等[12]在患者舒適度問題上進一步指出,面罩的應用勢必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隨著氧療時間的延長,不良反應隨之發生,而具體的護理對策如下:首先由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利用修訂版Braden評估表對患者壓瘡風險進行評估,并根據后者面部輪廓做好減壓工作:將拜爾坦泡沫敷料按照患者鼻周圍三角區進行剪裁,形成中控的多邊形,但將后者口部、鼻部暴露,邊緣略寬于面罩。另剪裁兩條“八”字形敷料墊在鼻梁根部和鼻翼。面部皮膚發紅的患者適當增加減壓次數。
3.2 高流量吸氧裝置
曹淑云等[13]在其研究中指出,臨床中經常會根據病情需要給予患者低流量、中流量、高流量氧療,但是長時間的高流量氧療又會引發氧中毒,可分為折疊肺型氧中毒以及折疊驚厥型氧中毒,所以在氧療期間必須予以精細的照護,包括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動態記錄氧療效果以及由此產生的不良反應,同時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指標、精神狀態變化,以此來調劑吸入氧氣濃度。于紅等[1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氧中毒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肺型、腦型、眼型三種,其中尤以肺型最為常見,腦型次之,眼型罕見,三者隨著氧中毒程度而遞進,要想實現提前預知患者是否存在氧中毒情況就必須密切觀察是否存在明顯的呼吸系統異常癥狀表現,定時檢測動脈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視力變化情況,觀察其精神狀態變化,有無意識障礙,若出現無法用當前病變解釋的胸部不適、咳嗽、神經精神異常等癥狀,X線提示肺部存在小斑片狀陰影即應考慮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上報醫生對癥處理。
4 結論
本文針對不同的吸氧裝置在臨床患者中的安全應用進行了對比分析,在高流量吸氧裝置中,證實了相較于常規面罩,文丘里面罩氧療效果及安全性更佳;對低流量氧裝置中的鼻導管、普通面罩、儲氧面罩、文丘里面罩、經鼻高流量氧療進行了優缺點方面的對比,考慮到使用的安全性,需結合患者適應癥以及所需的效果加以選擇。另外,在選擇吸氧裝置之前,還應該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考慮在內,過度氧療也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實施氧療之前,需對氧療方案加以明確,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科學的評估,吸氧裝置的正確選擇,可提升氧療的安全性。再者,針對患者病情實施低、中、高流量的氧療時,若時間過長則會導致氧中毒的情況發生,加之低流量吸氧裝置當中的鼻導管容易引起患者面部局部組織承受過高壓力,因此,在氧療過程中,除注重氧療裝置的安全使用和合理選擇外,還應該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注意嚴密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以及不良反應,從多個方面保證吸氧裝置應用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于斐,馮波,姚媛媛.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經鼻高流量氧療的氣道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8,33(8):11-13.
蔣爭艷.文丘里面罩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循證護理,2017,3(5):504-507.
孫雁,于立新.經鼻高流量呼吸治療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6,56(4):103-106.
耿玉青.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治療AECOPD患者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
鄔役心,曹曉鳳,張曉敏,等.不同吸氧方式對急診患者血氧飽和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2):1125-1127.
陳秋風,郭奕萍.未濕化鼻導管吸氧法在急診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7):884-886.
馬艷良,何權瀛.目標氧療多學科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6):492-493.
王莉,趙洪文.低氧性呼吸系統疾病氧療的新選擇:濕化高流量鼻導管吸氧[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7,37(11):1013-1016.
張勝男,李琳琳.應用加溫濕化高流量鼻導管吸氧治療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173-174.
黃李華,郝麗燕,李玉梅.鼻腔霧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續使用雙腔鼻導管氧療患者鼻腔舒適度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3):39-40+48.
鄭喜燦,張蘭蘭,鄭惠靈,等.多功能面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2):22-25.
劉亞萍,沈正華,柳小卉,等.具有減壓功能的吸氧面罩在預防無創正壓勇氣患者面部壓瘡中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169-170.
曹淑云,常英華,王永霞.重視氧中毒的臨床表現分型與護理要點[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3):251.
于紅,何靜.機械通氣并發氧中毒的預防與護理[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33(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