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靜
【中圖分類號】R4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我們在醫院看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輔助手段就是要驗血,血液細胞檢驗可以說是現代醫學治療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血液細胞檢驗又稱之為血常規檢驗,是對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等進行技術檢驗分析,這一檢驗方式不僅可以檢查出患者所患有的血液性疾病,還能為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提供檢驗信息,為醫生快速、準確地尋找病因提供依據??梢哉f,血液細胞檢驗是當前醫院中應用最多的現代化檢驗手段。為了保證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在檢驗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檢驗操作方式的正確性,嚴格控制在檢驗過程中會影響檢驗結果的各種因素,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鑒于此,本文論述了血液細胞檢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 血液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血液細胞檢驗工作開始之前需要對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采集,這是檢驗工作開展的基礎,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關鍵,因此必須要重視血液樣本的采集工作,這能夠為之后檢驗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在血液細胞檢驗中,最佳的檢驗樣本是患者體內的末梢毛細血管內的血液或靜脈血,這兩種血液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健康情況與疾病程度。通常來說,醫院采血部門最為常見的采血類型是靜脈血與手指血,這兩種血液在血液細胞檢驗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尤其是在檢驗患者血小板與白細胞的數量上有極大地優勢。所以,為了保證血液樣本采集的科學合理性,最好選擇患者的靜脈血進行采集,而對于嬰幼兒來說,則可以選擇手指血來采集或是在下頜角與鎖骨上緣中點連線1/3處采集靜脈血,同時在血液樣本采集時不能采集留置針附近或者與患者輸液靜脈相同一側的血液,以免影響檢驗結果。在采集血液時,首先要用碘伏對患者采血部位進行消毒,在采血完成之后需要立刻拔出針頭。此外,為了保證可以快速采集到血液樣本,盡量降低患者在血液采集中受到的痛苦,在樣本采集時應控制好止血帶壓迫止血的時間,最好要在1分鐘以內。
2 保證細胞形態的完整
在血液樣本制備過程中,為了保證血液細胞檢驗的準確性,就要確保采集到的血液樣本中各種細胞的形態都是完整的,這就要求采血人員在血液采集中萬分小心,不能操作粗暴,以免使血液中的細胞破碎甚至變形,使檢驗出的細胞數量與實際數量不符。
3 血液細胞的抗凝
在采集到適合的血液樣本之后,為了避免血液在檢驗之前發生凝固,必須對血液樣本進行抗凝處理,在醫院血液檢驗科中常用到的抗凝劑是EDTA,這種抗凝劑的作用較為溫和,不會對白細胞的形態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在血液細胞檢驗中使用較為普遍。血液樣本的凝固時間會受到血液內部物質以及血液采集部門的影響,但是最為關鍵的影響還是血液樣本中抗凝劑與樣本的比例。若是抗凝劑與血液樣本比例小于標準比例,抗凝效果就不太明顯,血漿中會出現一些凝血塊,在運用血細胞分析儀對這一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的時候,血漿中的微凝血塊會阻塞儀器,降低儀器的使用壽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若是抗凝劑與血液樣本比例大于標準比例,血液中的白細胞就會在抗凝劑的作用下形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程度與抗凝劑的濃度和使用時間有關,而且白細胞形態變化程度越高就越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血液細胞抗凝劑的添加中,最佳濃度是1.5mg/mL。
4 稀釋血液細胞樣本
血液是由血漿與血紅細胞組成的,所以采集到的血液樣本是一種粘稠的混懸液,要是直接對這種液體進行白細胞數量的檢驗則會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在檢驗白細胞數量之前,首先要對血液樣本進行稀釋,然后再按照相應的操作來完成檢驗工作。對于血液樣本的稀釋,首先要確保稀釋比例符合要求,然后將規定的血液樣本加入到測量好的稀釋液中,最后使用流動檢測的方法對稀釋液中的血紅細胞進行檢測,以此得出血液中血紅細胞的濃度。若是在血液稀釋中,稀釋的倍數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對于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數量檢測來說,最為合理的稀釋倍數為1:250;對于血小板和血紅蛋白的數量檢測來說,稀釋倍數在1:10000—1:30000之間最為合適。
5 血液樣本的送檢
在血液樣本收集完成之后,需要將這些血液樣本送到規定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在送檢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血液樣本在規定的時間內送達,不能讓血液樣本長時間擱置在試管內,因為血液樣本在試管中放置的時間越長,就越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若是由于情況緊急不能立刻送檢,則應將采集到的血液樣本放置到4℃以下的冰箱內封存,這樣可以延長血液樣本凝固的時間,降低血液樣本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同時,在送檢過程中也要避免血液樣本受到劇烈的撞擊或震蕩。
6 血液樣本的儲存
血液樣本的儲存條件對血液細胞檢驗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血液樣本儲存中,應盡量避免儲存不當對血液樣本造成的影響。例如,對于使用EDTA抗凝劑的血液樣本,要讓血液樣本在室溫下放置5-30min,使抗凝劑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常對白細胞與血小板的檢驗是在室溫下保存8h內的檢驗結果最為準確;若是不需要檢驗血小板和白細胞,則應將血液樣本儲存在2-8℃的冰箱內。在血液樣本開始檢驗之前,要根據檢驗內容將這些樣本進行分類,保證每一個樣本的儲存條件都符合規定,同時要詳細標明需要檢驗的標識。若是血液樣本的檢驗屬于常規的血液檢驗,則首先應對血液自動分析儀進行校準,并清洗儀器管道,保證管道內沒有其他血液殘留物,同時為了保證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要檢查檢驗所需的試劑、洗液等在儀器內是否充足。若是在用人工顯微鏡開展鏡檢過程中發現有存在誤差的樣本,則應進行二次復檢,對所有需要用到的參數都應詳細分析,并作出詳細說明。
7 血液樣本的檢驗
為了保證血液樣本的合格性,避免由于樣本不合格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情況,就要對影響血液樣本合格的因素進行分析:第一,血液樣本的采集工作不準確,抗凝劑和血液樣本沒有達到有效融合;第二,患者在血液樣本采集之前做過劇烈運動,體內血紅細胞含量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或服用過抗生素類藥物,影響血液中白血胞的含量。
要想保證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除了要做到以上幾點,還應反復核對檢驗患者的登記時間表、原始報告單,保證這兩樣與電腦上的記錄一致,一旦發現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就要第一時間進行糾正,并進行二次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