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
【摘 要】目的: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在高齡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均為33例,入選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對圍手術期患者應用常規處理方法,研究組對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實施干預。結果:研究組術后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實施干預,能夠極大的降低圍術期患者的疼痛,能夠使患者的關節功能獲得很好改善,促進骨折的快速修復,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理論;高齡;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R5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多發的疾病,老年人由于平衡能力較弱,疏松的骨質、身體機能的各方面下降,如果遭受外力非常容易出現股骨頸骨折[1]。最近這些年來,股骨頸骨折的人數逐漸增多,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加速康復外科又被稱作術后的促康復程序,主要指的是對圍手術處理應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優化措施,可以降低或減少手術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創傷應激,使患者的康復得到加速[2]。本次主要研究對高齡股骨頸骨折處于圍手術期的患者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論的效果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均為33例,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61~76歲,平均(68.5±1.8)歲,病程20~69小時,平均(44.5±1.5)小時,左側骨折18例、右側骨折15例。研究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62~77歲,平均(69.5±1.7)歲,病程19~72小時,平均(45.5±1.4)小時,右側骨折17例、左側骨折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可比性差異(P>0.05),自愿加入本研究且已簽訂知情同意書,獲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圍手術期患者應用常規處理方法,術前告知患者手術的相關風險以及術后如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入院時進行常規的疼痛評估,在患者疼痛劇烈無法忍受時,醫護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應用靜脈自控鎮痛(昂丹司瓊+曲馬多),完成手術后48小時進行VAS評分。手術后第2天將傷口負壓引流管予以拔除,下床活動隨患者意愿進行無特別要求。
1.2.2 研究組對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實施干預,利用宣傳手冊或多媒體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快速康復的宣傳,如住院時間的長短,手術及出院后如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手術前2小時讓患者口服200ml左右的碳水化合物。應用腰硬聯合實施麻醉,輸液時應嚴格控制輸入量,尤其是晶體液的輸入。術中對患者應用巾單或棉被覆蓋保溫,在進行麻醉時避免皮膚外露,術中對患者體溫進行定時監測。切口均采取常規后外側,術后留置負壓引流管。患者術后應用COX-2抑制劑進行鎮痛。在麻醉消退后讓患者進行下肢肌肉等功能鍛煉,引流管在術后第2天拔出,用助步器輔助行走,下床活動1次最少2小時,后逐步延長活動時間。兩組患者均應用電動氣壓肢體循環促進儀和口服利伐沙班(100毫克)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每日1次,持續到術后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應用Harris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比較,包括關節活動評分、功能評分、疼痛評分、畸形評分,滿分為100分。小于70分為差,70~79分為中,80~89分為良,90~100分為優,分數越高則表示功能恢復的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用(%)檢驗,計量行t檢測()檢驗,有差異P<0.05。
2 結果
研究組術后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手術是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方式,其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對高齡患者的影響特別大。加速康復外科通過在患者的圍手術期應用各種理念與技術,包括優化的控制疼痛的方法、微創技術、多方式麻醉止痛等。降低器官功能障礙和相關的手術應激反應,能夠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早日恢復。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是一項的復雜處理過程,需要康復理療師、護理人員、麻醉師和外科醫生等多方協助合作,優化臨床的護理路徑,促使患者快速康復[3]。
加速康復理論中術前宣教的應用,處理方式較傳統的有許多改變,術前詳細充分的宣教能夠很好的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有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使患者更能夠忍受疼痛。高齡患者由于其對環境應變能力較差,因此術中良好的保溫顯得格外重要。手術室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監測好患者術中的體溫。良好的疼痛管理在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中,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能夠很好的降低鍛煉和應激反應造成的不適[4]。加速康復理論在圍術期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使關節活動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患肢功能獲得了極大的改善,有效的減輕了疼痛,降低了畸形的發生,結果顯示 ,研究組術后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實施干預,能夠極大的降低圍術期患者的疼痛,能夠使患者的關節功能獲得很好改善,促進骨折的快速修復,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荊警提,張衛紅.股骨頸骨折THA圍手術期加速康復外科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8,v.33(04):52-54.
盧國平,戴杰,洪曉亮,etal.老年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隱性失血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2):728-734.
范俊鳳,沈喜玉,范小鐵,etal.快速康復護理在老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J].實用骨科雜志,2017,2(03):98-100.
王宇,張攀,韓文鋒,etal.快速康復理念在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實用骨科雜志,2017,2(0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