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龍
【摘 要】目的:探討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作用。方法: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疑似痛風性關節炎患者71例為研究對象,均接受X線檢查,對其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71例患者中,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66例,其他5例。X線診斷陽性67例,陰性4例,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為95.45%(63/66)、98.51%(66/67)、80.00%(4/5)。其中32例病變位于第一跖趾關節,19例病變位于肩關節與肘關節、膝關節,16例病變位于第二至第五跖趾關節。結論: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具有較高準確率及特異度、敏感度,也能判斷病變位置,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X線;痛風性關節炎;臨床作用
【中圖分類號】R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痛風性關節炎為風濕免疫科常見疾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增多,近年來本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痛風性關節炎可對患者肢體運動系統造成影響,還可累及心血管、泌尿等重要系統,若不及時治療發展至晚期,患者可出現嚴重肢體關節功能障礙,使得其生活質量直線下降。早期選擇合理的檢查手段確診疾病為保證患者獲得有效治療、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1]。X線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本研究將X線診斷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旨在探究其臨床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疑似痛風性關節炎患者71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齡45~72歲,平均(57.12±2.81)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晰、溝通能力良好,可較好配合檢查;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關節疼痛,部分伴關節紅腫、熱、暫時性活動障礙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善者;有檢查禁忌癥者;檢查依從性較差者;合并嚴重肝腎器官等疾病者;對研究不同意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線檢查,使用儀器為飛利浦公司生產的DR儀,均攝常規正斜位或正側位X線片,將獲取的圖像進行組織均衡技術后處理,便于更好顯示軟組織改變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X線診斷結果進行分析,計算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00%,觀察病變分布情況。
2 結果
2.1 X線片診斷結果分析
71例患者中,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66例,其他5例。X線診斷陽性67例,陰性4例,真陽性66例,假陽性1例,真陰性4例,假陽性1例,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為95.45%(63/66)、98.51%(66/67)、80.00%(4/5)。
2.2 病變分布情況分析
經X線診斷67例陽性病例,其中32例(45.07%)病變位于第一跖趾關節,19例(26.76%)病變位于肩關節與肘關節、膝關節,16例(22.54%)病變位于第二至第五跖趾關節。
3 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為長時間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所致的急性炎性反應,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疼痛、壓痛等。痛風性關節炎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常侵犯手、足等部位的小關節,其中第一跖趾關節最為多發,本次研究結果亦顯示痛風性關節炎最多分布于第一跖趾關節[2]。痛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與多種因素相關,若不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病情,可導致病情持續惡化,嚴重損傷骨關節。早期采取合理的診斷方法確診疾病對臨床進一步診治疾病有重要意義。
X線為臨床常用的一種診斷方法,在痛風性關節炎中應用廣泛,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1)繼發性退行性骨關節病變,軟骨破壞使得關節面變得毛糙及硬化,關節間隙變得狹窄,關節邊緣可見骨贅,晚期可見關節強直或半脫位[3]。(2)痛風結節,X線表現為受累關節周邊軟組織呈結節狀腫脹,密度不均,骨質破壞區與結節中心位置基本相符。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X線表現及病理基礎進行分析,可發現其體內血尿酸水平可隨患者日常生活習慣改變,受劇烈運動、寒冷刺激、損傷等因素影響,血尿酸水平會顯著升高,PH值會不斷下降,進而析出尿鹽酸結晶,并生成慢性異物。上皮細胞及巨核細胞保衛異物,部分還存在分葉核細胞浸潤,導致結節異物生成,這些異物常于皮下組織、腎臟間質、關節周邊等部位出現。
痛風性關節炎早期主要病理改變為尿酸鹽沉積,導致關節軟組織出現炎性反應,X線表現主要為軟組織偏側輕度腫脹,密度較高[4]。跖趾關節為病變最好發部位,易損傷,壓力較大,溫度偏低,可向周邊骨質侵蝕產生壓迫,進而引發病變。中期關節周邊軟組織結節狀可進一步增大,部分伴微鈣化現象,呈分葉狀,邊緣逐漸翹起,可影響骨質松。晚期可進一步發展為病理性改變,軟組織腫塊會不斷增大,呈啞鈴狀或分葉狀,密度較高。利用X線對痛風性關節炎進行診斷準確率較高,且操作簡便可行、診斷快速,但早期較難發現陽性反應,可結合實驗室檢查提高診斷準確性,有效反應患者病變情況[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5.45%、98.51%、80.00%,病變好發部位為第一跖趾關節,提示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準確率較高,還可對病變位置進行有效判斷,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具有較高準確率及特異度、敏感度,也能判斷病變位置,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王瑞.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價值與影像學表現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6):1339-1340.
王曉雨,崔連軍,路洪劍.X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8):130-131.
曹升德.常規X線對痛風性骨關節炎的診斷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9):120-121.
徐忠軍,李振華.痛風性關節炎的X線診斷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38(2):155-157.
陳凱然.X線診斷在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醫療裝備,2018,31(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