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文
【中圖分類號】R5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癥的死亡率大概在10%到20%,是急診治療的病癥之一。在醫院進行急診治療時,通常使用消化內鏡檢查的方式來對其進行診斷。那消化道大出血的類型有哪些?典型癥狀是什么?內鏡治療的注意事項和護理原則是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類型
(一)慢性隱性出血。這種出血情況肉眼分辯十分困難,通常是夾雜在糞便中少量血液。一般患者根本意識不到此類病癥的發生,只有通過查糞便隱血結果陽性才能顯示出此類出血癥狀。
(二)慢性顯性出血。此類出血癥狀肉眼可見,表現為患者的嘔血,患者的糞便呈柏油樣。但在這個階段患者的出血量較少,速度慢,所以不容易發生急性失血性并發癥等危急情況。但患者還是要引起注意,立即到醫院檢查。
(三)急性大出血。這個階段患者的出血量較大,如果發現嘔吐大量血液,而糞便呈黑色或暗紅色時,就要考慮是出現消化道大出血的情況。這類情況對患者生命健康危害十分大,在臨床中是比較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一旦出現此類情況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以免出現生命危險。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癥狀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典型癥狀就是嘔血和(或)黑便,隨著血液的逐漸流失,還伴隨有頭暈、面色蒼白、乏力等并發癥,甚至會失血過度而出現休克。
(一)典型癥狀
1、嘔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很容易嘔血,這也是主要癥狀之一。如果患者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也會嘔血,但此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如果是幽門以下的出血部位,血液量就很大,血液流動快。有些血液甚至能流到胃內引起患者惡心嘔吐。這時候患者就會嘔出鮮紅色的血液和血塊,發生此類情況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2、黑便。糞便有時可以給人們很多身體提示,我們要多關注。當上消化道大出血時,另一典型癥狀就是黑便。糞便粘稠發亮,呈黑色或柏油樣。但在某些出血量大的情況下,糞便也會呈暗紅色,這是由于血液沒有在腸道內充分停留而直接排出體外導致的。
(二)伴隨癥狀
上消化道大出血除了嘔血和(或)黑便等典型癥狀外,還有很多伴隨癥狀。首先是貧血,這個顯而易見,當患者出現大出血時,就很容易產生失血性貧血;其次是由于血驟然減少而導致的眩暈乏力,心悸加速等情況,有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失血性休克;最后是發熱癥狀,當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可能會有長時間的三至五天的低熱,過三到五天后就會逐漸降到正常水平。
三、內鏡治療注意事項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癥的最佳治療方式是內鏡下止血治療,這是治療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方法。但是在進行內鏡下止血治療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項。
首先是出血部位的判斷尤為重要,在手術前就要區分清楚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這決定著胃鏡腸鏡的位置。其次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當患者出現心率加速,生命體征不平穩的緊急情況時,不能使用胃鏡檢查。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進行氣管插管,確保患者能夠呼吸平穩,然后再展開內鏡下治療。再次是,在展開內鏡治療前就要先和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告訴家屬治療風險,讓他們權衡。這是很重要的環節,只有向家屬明確告知治療風險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才能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發現患者大出血情況沒有緩解,內鏡下治療止血效果不明顯的情況,要立即停止。內鏡治療并不是萬無一失的,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要及時采取措施。
四、護理事項
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治療期,患者要禁食,臥床休養。待病情緩解之后開始逐漸進食,但還是要以易消化、營養成分高的食物為主。在病情恢復期,更是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注意預防,保養自身。
(一)日常管理。在剛進行了內鏡治療后,患者不能吃東西,這時患者要積極配合,家屬也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當患者的身體狀況恢復后,可以少量進食,家屬讓患者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保護患者腸道恢復。但是要注意這時候不適合食用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這不利于病情恢復。在這期間還要注意日常休息,保持積極的心態。
(二)檢測預防。患者病情穩定之后便可出院回家,但在家中也要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在排便時患者要留意自己的大便顏色,看顏色是否正常,會不會發黑或呈暗紅色。如果有身體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不能強挨。患者病情愈合后要注意飲食,平時要戒煙戒酒,少喝咖啡和濃茶。飲食方面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以促進體內食物消化。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療中,內鏡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但醫護人員也要注意適應癥。當患者有活動性出血或近期內出血時,可采用以上方式。在整個過程中病人也要遵從醫囑,在家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觀察自身的身體變化,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回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