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
【中圖分類號】R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達23.2%,且日趨年輕化,特別是老年人群患病率已達49%左右,社區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為重點管理人群,2018年我街道轄區總人數45886人,高血壓患者人數4286人,在慢病高血壓隨訪工作中,部分患者未堅持規則服用高血壓藥物,從而導致血壓控制不滿意,出現高血壓并發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通過監測本轄區2018年1月-12月高血壓管理患者3832人,日常工作中高血壓慢病隨訪規范用藥率統計,社區高血壓規律服藥人數3201人,規范服藥率達83.53%,針對該問題,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探討未規則服藥情況:
1.間斷服藥:在門診慢性隨訪工作中,間斷服藥患297人,占7.75%,存在血壓平穩就擅自停藥,血壓偏高就服藥及因各種原因漏服藥的情況。
2.擅自停藥:有38位患者停藥,占1%,在未經醫生用藥調整的情況下,擅自停藥,也不復查血壓。
3.更改劑量:隨訪發現,121位患者根據每日血壓情況自行調整每日服藥量,占管理人數的3%。
4.交替服藥:37位患者存在為了避免藥物副反應,交叉服藥兩種及以上降壓藥的情況,占管理人數的1%
5.未服藥:138位患者在診斷高血壓后未服藥,通過飲食及運動控制血壓,但血壓仍控制不滿意。隨訪時存在血壓值偏高。占管理人數的3.60%。
二、未規則服降壓藥的危害
1.心臟損傷:冠心病,心力衰竭,45%-50%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存在有高血壓。
2.腦部損傷:50%-75%腦卒中患者存在合并有高血壓,臨床表現為腦梗死和腦出血,以及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癥狀有頭痛、嘔吐,甚至死亡。
3.血管損傷: 心血管:動脈硬化,腦卒中,主動脈夾層損傷,常 見癥狀表現為胸背部持續疼痛并伴有血壓升高。
4.眼底:出血、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5.腎臟:慢性腎病,尿毒癥,引發高血壓腎病,導致腎功能減退。
三、居家藥品的保管方法:
1.藥品存放在固定的地點.如小藥箱、抽屜或盒子等,老年人記憶力差,存放點外有標識,藥物置于通風、陰涼干燥處,避免陽光直射。家人定期檢查藥品質量,有效期。
2.藥品的外包裝盒或藥瓶上藥物名稱、作用、用法以及有效期標識保持干凈,外包裝完整,藥物說明書完善保存,保證用藥安全。
3.內服藥與外用藥要分開地方存放,并貼好醒目的標識,以免用錯。所有藥品均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避免兒童誤服誤用。
四、促進規范服藥的護理措施:
1.健康宣教:配藥時,向患者明確服藥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知識,正確認識長期血壓過高對身體的危害及規律服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規律服藥的重要性認識。
2.經濟水平因素:根據患者病情及經濟水平情況,讓患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基本藥,避免高價藥。
3.家庭成員督導:老年人常患多種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還具有病史較長不易治愈的特點,因此,許多老人不僅常年反復用藥,而且聯合使用多種藥物。可根據老人的特點,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復的指導方法幫助記憶。需要家屬的協作、督導,如撕去錫紙包裝,按時送給老人,并親自照顧服下。
4.社區家庭醫生:社區家庭醫生跟慢病患者簽約,由家庭醫生每月定期督導患者服藥,了解血壓情況,督導規律,安全用藥。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5.電子設備: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配備電子藥盒定期提醒服藥,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以選擇手機app服藥管理模式對日常用藥及身體狀況,血壓波動情況進行記錄管理。
6.藥品:盡量選擇單一,簡單的服藥方法,避免藥品種類過多,服用次數頻繁。
高血壓的控制和管理需要遵醫囑長期規范服用高血壓藥物。對在社區日常慢性管理工作中,通過以上措施來有效控制社區患者居家規范服用高血壓藥物,控制藥物不良反應率及并發癥,達到居家高血壓有效控制率,提高社區慢病規范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