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鵬玉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跨塘中心幼兒園 江蘇】
三到六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段,借助奇妙的繪本,并且有效運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生活理論,可以讓幼兒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繪本,在繪本中得到全方面發展。“六大解放”可以帶給孩子們一個全新的世界,讓幼兒學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進一步挖掘幼兒創新的潛能。
語言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簡單而又復雜,孩子們在不斷的練習、嘗試中學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枯燥、不乏味呢?我們可以借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來實現。所謂“六大解放”,包括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解放孩子的時間。
幼兒園的孩子是很有想象力潛能的,比如在繪本活動《牙醫怕怕,鱷魚怕怕》中,我問孩子們:“牙醫看見鱷魚會是什么反應?”由于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孩子說“我覺得牙醫會逃跑”,有的孩子說“我覺得牙醫會幫助他”,還有的說“我覺得牙醫會害怕,不敢動手”,等等。我又問:“鱷魚看見牙醫會怎么樣?”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說會吃了他,有的說會逃走,有的說會和牙醫當好朋友……這些回答都是孩子們的思考,說明他們愿意思考,愿意和大家互動。我沒有去局限孩子的思想,沒有主動去判斷孩子回答的對錯,先讓孩子就這么認為,然后大家一起去書里找答案。這樣一來,孩子們會更加愿意回答,更加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陶行知先生深刻地指出:“教育一定要讓孩子有動手的機會。”,陶行知先生說的是解放兒童雙手的機會這對于培養孩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寸蟲》是一個和數學相結合的繪本,故事中的一寸蟲相當于是一寸的測量單位。所以在活動中,我和孩子想辦法用一寸來測量不一樣的東西,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內容。在這當中,孩子還可以發展合作的能力,和別人交流進行測量,有的大一點、的長一點的物體需要多個人一起測量,這不是同時發展孩子的多個能力了嗎?繪本不是死板的故事書,需要動手操作來讓繪本變得更加有趣生動。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繪本的觀察,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是有不一樣的要求的。對小班的孩子,主要要求其發現繪本畫面上的色彩、人物等明顯的特點;對中班的孩子,就需要能發現隱藏其中的一些小秘密,比如從人物的神情、畫面的色彩中想象故事的背景特點等等;對大班的孩子要求更高一點,需要他們從畫面中發現一些需要想象的亮點,從而想象這個繪本故事想的大概是什么,間接發展孩子的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說,小孩子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
繪本中,孩子們也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點,回答了一次又一次,說明他們在思考,在觀察。有的時候有些孩子看繪本很吵鬧,很多老師都會覺得看書應該是安靜的,但孩子卻很難安靜下來,因為他們愛發現,愛交流,他們會把自己發現的有趣的點和伙伴分享,互相表述自己的想法。這為什么不可以呢?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成長應該會更快。在上課中,很多孩子知道得舉手回答問題不能插嘴,但是其積極性很高,很想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答案,所以就插嘴了。這也不是不可以,孩子有想法,就應該表達出來,不一定要先舉手再回答。要有創造、要有創新精神,就必須解放孩子的嘴巴,作為老師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自由地問,自由地說。
觸,讓孩子接觸大自然與社會,用心去聆聽一切美妙的聲音,用手去觸摸一切能感知的事物,讓自己與大自然真正地融合。繪本中的《大自然的孩子》《當冬天來臨時》,都可以搬到戶外去上,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看看大自然有哪些孩子,找一找,說一說,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孩子的學習需要空間,家長不能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這讓孩子沒有時間放松自己,各方面自然得不到很好的發展。要給孩子一點空間,一點時間,一點自由,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學習,自己去交流。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多給孩子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創設一些具有早期教育閱讀氛圍的活動區,如繪本閱讀、繪本游戲、故事會等等,讓他們去自由閱讀。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不僅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而且對當今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方法、人才觀、價值觀的轉變,以及他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無私奉獻精神為教師做出的表率,都值得我們不斷挖掘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