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雄,林華蘭,林 輝,羅海龍,曾志文,陳 蕓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031)
長時間以來講授式教學方案(LBL)是包括醫學在內眾多領域常見的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理想狀態下被動的教學方式無法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在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方面尚存在局限[1-2]。醫患溝通是當前醫療體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一方面能夠幫助患者知曉病情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另一方面能夠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加以疏導,進而保證各項醫護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患者的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3]。但從臨床實踐來看,醫患溝通不到位也是導致患者信任危機的根源,信任危機能直接引起醫患關系不和諧乃至醫患糾紛。基于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對學員進行高質量的醫患溝通專項教學,對于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作用。PBL(以問題為向導)的教學方式,通過案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4];案例教學方案則是以實際病例為引導,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基礎,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處理能力[5]。將本院的40名學生進行分組研究,以深入剖析PBL與案例分析教學方案聯合應用于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實習的4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實驗組(20人)與對照組(20人),其中實驗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5~29歲,平均年齡(27.1±2.4)歲;對照組男 13例、女 7例,年齡 23~28歲,平均年齡(26.6±3.0)歲。兩組學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臨床教學,實驗組實施PBL聯合案例分析教學方法,根據醫院醫患關系辦公室存檔記錄的患者或家屬投訴案例,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出由于醫患溝通不到位而引發的案例進行設計,于具體教學開展前1~2周將案例信息交給學生,然后將20名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根據案例提出教學問題,由學生自行尋求答案。在教學前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發布在PPT上,然后兩個小組的學生對答案進行公開討論和分析,最終由教師對各個問題進行點評和解答。
1.3.1 教學質量 每堂教學任務完成后,向兩組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學生對授課的內容和質量進行自評,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提示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越高。
1.3.2 醫患溝通能力 從立項開始1~6個月對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進行考核評估,以患者、帶教教師和護士長的評價為準,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提示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越好。
兩組每堂教學任務完成后均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最后記錄總分。實驗組教學質量評分(95.3±3.6)分,對照組教學質量評分(89.2±4.7)分,實驗組學生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07 8,P=0.000 0)。
實驗組教學工作開始后1~6個月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各項數據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間段醫患溝通能力比較(±s,分)

表1 兩組各時間段醫患溝通能力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 P第1個月85.1±4.6 81.3±5.9 2.271 5 0.028 9第2個月91.5±3.0 84.7±4.1 5.985 9 0.000 0第3個月96.0±4.2 87.8±7.0 4.492 2 0.000 1第4個月96.5±2.7 88.5±3.5 8.093 6 0.000 0第5個月96.9±1.9 90.3±2.6 9.165 7 0.000 0第6個月97.5±2.4 92.6±3.0 5.703 8 0.000 0
長期以來,講授式教學方案被廣泛運用于醫學教學中,雖然能夠滿足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基本需求,但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較為欠缺。醫患溝通作為當前醫護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提升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以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據已有的文獻資料來看,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本質是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的產生則源自醫患溝通不到位。另外,據調查顯示:62.7%的學生缺乏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提升醫患溝通的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以實際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案,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對已經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化和鞏固[6]。醫患溝通并非是單純的口頭宣教,而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和疏導,不僅要求醫護人員具備充足的醫學理論知識,溝通技巧的掌握同樣重要[7]。
PBL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是理念上的更新,要求改變傳統教學體系中學生的被動地位,將學生置于教學中心,通過討論分析的模式讓學生圍繞提出的某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和反饋思考[8]。從實際應用的情況來看,相對于被動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將更多的學習主動權交于學生,進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自我提問和反饋思考,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9]。在本次研究教學中,對實驗組內的20名學員進行了分組討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員的團隊協作能力。
PBL和案例分析教學方案各具優勢,但關于兩種方案聯合應用于醫患溝通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從本次研究來看,教育方法聯合應用可將兩種教育理念的優勢結合,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方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1)提出案例,教師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案例,并將醫患溝通的全過程信息交給學生;(2)提出問題,讓學生分別站在患者和主治醫師的角度分析,考慮醫患溝通問題產生的具體環節;(3)組織討論,每一名學員根據自身理解提出醫患溝通的不足之處,并由教師帶頭進行組內討論;(4)總結,由教師對每一名學生的結論發言進行總結和分析,與學生共同制訂具體的醫患交流方法[10]。
從本次研究結果的數據對比來看,實驗組學生對于教學質量的主觀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兩種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教學的認可度。經對兩組學生的溝通能力評價,實驗組學生各個時間段的溝通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方案聯合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醫患溝通交流能力。
綜上所述,PBL與案例教學模式均是當前醫學教學中的先進教學模式,兩種方案聯合應用于醫患溝通交流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醫患溝通交流能力,為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